APP下载

我国护理领域人文关怀素质及能力培养的文献研究

2019-04-24施月仙邸红军吴秋霞

上海护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量表

孙 超 ,施月仙,邸红军,吴秋霞

(1.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 300499;2.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191;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天津 300162)

2010年1月卫生部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明确要求,临床护士应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这也促进了护理人文关怀的临床回归[1]。早在1979年Watson就创立了人文关怀理论。相比而言,我国类似的研究及人文关怀教育均起步较晚,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许多院校人文关怀教育尚无明确的学科规范及整体性规划,系统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缺乏,故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2-3]。有研究表明护理人文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周围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促进下,通过经验的积累和认识完善逐步形成的[4]。因此,如何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了解我国护理人文关怀培养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近年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主题字段检索,在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时间范围自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2月,检索式为“护理+护士+护生”*(“人文护理+人文关怀+人性化护理”)*(“教育+培训+培养”)。

1.2 文献筛选 纳入标准:研究设计为RCT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或描述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在校护生、实习生或护士。排除标准: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相关研究、个人观点、经验介绍、会议交流和征文通知类文献。通过Endnote2软件去除重复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对于有争议的文献,进行讨论后达成统一意见;针对有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一步追查全文。

1.3 文献分析 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收集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域、发表年份、研究类型、使用量表等基本信息,通过筛选功能进行定量分析。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由2人对数据进行手工统计。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 根据主题词及关键词共检索出文献2895篇,在阅读题目、摘要后,初步筛选出313篇(10.81%),进一步阅读全文,最终纳入文献97篇。其中,护理人文素质及人文能力相关研究分别为28篇和69篇,无同时涉及两者的文献。

2.2 文献发表时间 根据分析结果,我国相关主题文献的最早发表时间是2005年。2005年—2016年,我国护理领域人文关怀主题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以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为主。详见图1。

2.3 文献作者 对纳入文献的第一作者单位进行分析可见,单位为学校的49篇 (50.52%)、医院45篇(46.39%)、护理教研室3篇(3.09%)。97篇文献的作者分别来自23个省、市。根据第一作者所在地域分类统计,发文量最多的前5个省市分别是:湖北省16篇(16.49%)、河南省 10篇(10.31%)、四川省和浙江省各7篇(7.22%)、北京市 6篇(6.19%)。 详见图2。

图1 97篇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

图2 97篇文献第一作者的地域分布情况

2.4 研究对象 49篇(50.22%)文献的研究对象聚焦在校护生,其中选择在校本科生和在校大专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分别为20篇和9篇,占20.62%和9.28%。以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25篇,占25.77%;以护士为研究对象的文献17篇,占17.53%;以医院管理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3篇(3.09%),轮训研究生的研究文献仅1篇(1.03%)。另2篇文章研究对象只说明为护理人员,具体不详(2.06%)。

2.5 研究设计 97篇纳入文献中,类实验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占比最多,分别为59篇 (60.83%)和22篇(22.68%);另外包含质性研究8篇(8.25%),描述性研究 6篇 (6.18%),模式构建或课程设置研究 2篇(2.06%)。

2.6 评估工具 81篇类实验研究和随机对照实验研究中,对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评价使用最多的量表是Nkongho编制的关怀能力评价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 共 33 篇 (40.74%) 文献使用了 CAI,8 篇(9.88%)文献使用了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3篇(3.70%)使用了护士关怀行为量表 (Caring Behaviors Inventory,CBI),另有 19 篇(23.46%)使用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18篇(22.22%)文献使用理论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反馈等指标评价相关干预效果。

3 讨论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的计量方法,研究文献信息的结构分布、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理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与方向的一种有效方法[5]。本文对我国近年来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培养相关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3.1 医学人文关怀相关概念待规范 从结果可见,人文关怀相关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学者们已逐渐意识到人文关怀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国外学者Watson早在1985年已提出“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概念,认为医学人文关怀能力是医务人员秉承人性、德性,将体力、智力、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等融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服务后,体现出的为患者服务的实际工作本领和才能[6]。国内一些学者也对医学人文关怀能力做出了概念性阐述,但相关概念并未达到业界共识[7-8]。“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和“护理人文关怀素质”虽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但不应该被混为一谈,有待进一步规范。

3.2 人文关怀相关实验性研究较少 此次检索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性研究不足十分之一,其余以综述、经验介绍或个人观点为主。而以Pubmed检索的英文文献可见,实验及类实验研究的比例相对更高。这可能与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数据收集困难,研究较为局限等有关。但从文献发表年限来看,我国人文关怀研究类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相关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几年“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也对人文关怀的研究起了一定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3.3 护理领域人文关怀相关文献的作者单位地域分布以南方为主 从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地域分布来看,南方研究多于北方研究,以湖北、河南、浙江和四川省最多,这可能与地域性文化差异有关。地区的教育水平、医疗保健和福利、居民生活水平、城市经济状况等均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3.4 护理领域人文关怀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象多为在校护生和实习生 97篇文献中有50.22%的研究对象是护理专业学生,可见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培养已从最早接触护理学的人群开始着手,也进一步说明我国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培养已得到一定重视。但人文关怀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学校,更应深入到临床中,使其具有普遍性和连续性。人文关怀是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形式[9],而护士又是人文关怀的直接实施者,如何让人文护理体现到临床中,是新时代的新问题。护理管理者也应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知识和能力,通过对护士及患者实施关怀,营造关怀氛围,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促进护士将人文关怀融于临床工作中。因此,如何对护士及护理管理者进行人文关怀培训也将成为各医疗机构不断思考的问题。护士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医院、社会、个人实践等多方面的协作配合和共同努力[10]。

3.5 医学人文关怀评价工具有待开发与普及 此次研究纳入的研究中,采用较多的量表是CAI、CBI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另有近四分之一的研究使用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且多数自编问卷未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11-12]。目前,针对CAI和CBA两种量表,我国均已有汉化版,另外较有代表性的是台湾学者Lee-Hsieh研制的关怀行为量表和黄弋冰等编制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目前,国内量表偏重于测评关怀行为,较缺乏情感、态度层面的测评;且由于存在概念内涵的界定差异,不同工具间测评结果的可比性不强[13]。另有22.22%的研究以理论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反馈等办法对人文关怀培训及实施效果进行考核,显然缺乏严谨性与科学性[14-16]。由此可见,护理人文关怀测评工具的研究与开发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如何形成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的、科学严谨的评价工具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