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利器”

2019-04-23冷蓉晖

江西教育C 2019年3期
关键词:利器计算公式圆柱

冷蓉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质、高效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本质,实现良好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问题的设计,提出的问题要么过于随意,要么毫无方向性,致使学生不能主动思考、正确思考,乃至出现不会思考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让学生的思维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中尽情生长。

一、情境性问题,诱发学习欲望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复杂、抽象,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应以兴趣促进主动,以理性启迪智慧,让冰冷的数学课堂有温度、有深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情境,在情境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入探究新知的内驱力,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在教学年、月、日时,这些知识相对说来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为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今年10岁,已经过了10个生日。小明的爸爸今年37岁,却只过了9个生日。老师刚说到这个地方,立即遭到了学生的质疑:生日不是一年过一次么,爸爸37岁,才过9个生日,这这么可能?面对同学们的质疑,教师没有立即向学生进行解释,而是为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一年有多少个月?一年有多少天?②为什么同是1年,有的年份天数多,有的年份天数少?这是由于哪个月份引起的?③小明的爸爸37岁,才过9个生日,你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他的生日究竟在哪一天呢?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快拿出日历投入到了对新知的探索中。

二、引导性问题,促进自主探究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前后的知识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后续的知识往往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所学知识的关键处设置问题,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进而发挥问题的导向和引领作用,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拾级而上。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首先出示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直接切入正题:“你认为它们的体积相等吗?”学生们可以肯定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因为已经掌握了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但圆柱体的体积是否和它们相等,学生们不得而知,因此进入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探讨中。学生们将等分的圆柱拼成了近似的长方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设计了以下引导性问题:①所拼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大小怎样?②所拼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有着怎样的关系?③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这几个问题,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引导性,步步逼近知识的本质,加快了新知内化的历程。

三、生活性问题,实现能力提升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將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让数学课堂彰显活力。

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爷爷比奶奶大4岁,爷爷多少岁时,爷爷、奶奶的年龄之和是100岁?”显然,这道题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生活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题意,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几年后,爷爷比奶奶大几岁?②要确保爷爷、奶奶的年龄之和是100岁,那么他们的年龄在什么范围?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想到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有学生想到了运用画图的策略进行解答,因为图形直观、形象;也有学生想到了运用列表的方法进行解答,因为表格简洁、明了;还有学生运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解答,使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趋于明朗。这样的问题,既帮助学生深化了理解,又让学生感受到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魅力。

总之,问题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是学生认知的起点,也是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载体。教师应潜心研究教材,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让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实现深度学习的境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和精彩!(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责任编辑:陈   易

猜你喜欢

利器计算公式圆柱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用好审计利器,促进管理提升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讴歌新利器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
采用初等代数推导路基计算公式的探讨
关于节能评估中n值计算公式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