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9-04-22陈晓琳张水生刘寅孙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前庭偏头痛耳穴

陈晓琳,张水生,刘寅,孙莉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神经内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主要是发作性眩晕或行走不稳感,可在发病时或发病前,伴有畏光、怕声等类似于偏头痛的伴症。其反复发作的眩晕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人格情感等,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该课题采用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干预,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评价耳穴压豆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见2013年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第3版[1]提出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1)至少5次中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持续5 min~72 h;(2)既往或目前存在符合ICHD诊断标准的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3)50%的前庭发作时伴有至少一项偏头痛性症状:①头痛,至少有下列两项特点:单侧、搏动性、中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②畏光及畏声;③视觉先兆;(4)难以用其他前庭或ICHD疾患更好地解释。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见 《实用中医内科学》[2](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患者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舟船,甚则扑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1.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2002版)并进一步优化,肝脾不和证:主症:头晕目眩;次症:头痛、头如裹、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脘胁胀闷、情志抑郁、胸闷、不欲食、善太息、胃脘噪杂。凡具备主症加次症3项,即符合辩证标准。

1.2 纳入标准

(1)年龄 18~65 岁;(2)符合前庭性偏头痛西医诊断标准;(3)前庭性偏头痛病程为3个月~3年,近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2次;(4)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脑血管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大动脉炎;(2)除前庭性偏头痛以外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迷路炎、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3)合并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5)有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以及精神病史者;(6)因其他慢性疼痛而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每个月超过3 d者;(7)耳郭有湿疹、溃疡、冰疮破溃者。

1.4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来自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周围社区的前庭性偏头痛(肝胃不和证)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比灵对照组与耳穴压豆法治疗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1.5.1 两组均给予西比灵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5 mg/次,1次/d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法治疗(主穴:神门、肝、脾,配穴:内耳、颞、外耳、三焦),每日按压5次,隔2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用。

1.5.2 耳穴压豆操作方法 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制作耳穴贴:取耳豆板、王不留行籽、胶布、刀片。先将胶布贴在耳豆板槽口一面(一次贴不平整可揭下重贴),用刀片沿槽将胶布划成266个小方块。再翻转板面,将选择好大小均匀的王不留行籽直接投放在板面,用手搓压使其粘附胶布,然后倒去多余部分,即可,然后将制作好的耳穴贴置于自封袋中,密封以保持洁净;(2)准备物品:治疗盘、探针、棉签、酒精、镊子、耳穴贴、弯盘等;(3)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4)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所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5)用镊子夹取一块制作好的耳穴贴贴于所选的穴位上轻轻按压1分钟;(6)一边按压一边询问患者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7)教会患者或家属按压的方法,每日按压5次,隔2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进行治疗;(8)撤贴:用镊子轻轻挟下耳穴贴,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1.5.3 操作注意事项 (1)耳郭有炎症、冻伤禁用;(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的感觉即可;(3)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4)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随访。

1.6 观察指标

1.6.1 疗效性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症状分级量化,主要症按照无、轻、中、重,依次记为0分、2分、4分、6分;次要症状按照无、轻、中、重,依次记0分、1分、2分、3 分。(2)健康状况量表评分(SF-36)。(3)眩晕残障量表评分

1.6.2 安全性指标 包括一般生命体征,血、尿常规、生化等常规理化检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1.7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治疗前后经尼莫地平法计算后的分值作为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8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间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疗效指标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最终完成临床研究患者共114例,其中治疗组58例(脱落2例),对照组56例(脱落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及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9.3%)明显优于对照组(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 健康状况量表及眩晕残障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治疗组健康状况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两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较该组治疗前均降低,但仅治疗组较该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健康状况量表及眩晕残障量表比较[(±s),分]

表2 健康状况量表及眩晕残障量表比较[(±s),分]

组别健康状况量表治疗前 治疗后眩晕残障量表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5 8)对照组(n=5 6)9 6.8 5±6.3 4 9 4.3 7±5.6 1 5 4.2 3±5.8 7 9 1.3 5±5.4 4 7 5.4 2±3.6 7 7 4.3 3±3.2 2 2 7.5 1±3.2 3 5 7.8 5±3.4 6

2.3 随访情况

治疗后3个月对114例患者开展随访工作,完成随访患者79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33例)。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出现眩晕、头晕等相关症状的患者,治疗组3例(6.5%),对照组18例(54.5%),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前庭性偏头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眩晕类疾病,近年来已受到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前庭性偏头痛在临床治疗方面,国外多参照偏头痛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中氟桂利嗪、普萘洛尔等现作为临床常用预防用药,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眩晕的发生[4],但治疗靶点相对单一,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有一定的依懒性,并且西药的昂贵费用也为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耳穴压豆法作为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目前已在我科室临床应用多年,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具有方法操作简易,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等特点。该研究采用耳穴压豆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结果显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眩晕、头晕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有效预防眩晕的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前庭偏头痛耳穴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