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9-04-22杨春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伤性优良率股骨头

杨春雷

(四平市中医医院,吉林四平 136001)

股骨头坏死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各种因素引起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导致骨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甚或股骨头塌陷的病变[1],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疼痛性质从间断性发展为持续性,进而限制疼痛部位的关节活动和周围肌肉痉挛,最终因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而跛行,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式,其中常用的有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多枚螺纹钉固定术。为此,笔者随机选择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多枚螺纹钉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疗效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60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确诊均通过CT或X线检查进行,患者均出现活动受限、患髋疼痛、跛行以及关节僵硬等临床表现,排除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23~60岁之间,中位年龄41.5岁;从创伤原因看,行走致伤11例,高楼坠伤8例,车祸致伤11例;从Ficat分期看,Ⅱ期6例,Ⅲ期11例,Ⅳ期1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26~62岁之间,中位年龄43.0岁;从创伤原因看,行走致伤10例,高楼坠伤7例,车祸致伤13例;从Ficat分期看,Ⅱ期7例,Ⅲ期9例,Ⅳ期14例。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性别组成、中位年龄、创伤原因和Ficat分期构成比等一般资料之间具有可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术前30 min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研究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取健侧卧位,行硬膜外麻醉,切口选择在髋关节后外侧,常规切开术区皮肤和筋膜,内旋患侧下肢至大粗隆后短外旋肌群进入关节后,将关节囊切除,患侧股骨头、大转子和股骨颈取出后将股骨头拔出,将股骨头骨折远端处斜行切断,髋臼充分暴露后将多余关节囊完全切除,处理残端,进而将髋臼和关节囊的暴露多余处切除,将髋臼内面软骨及其软组织充分暴露并清理,暴露软骨下骨,尽量降低髋臼内面出血量,将非骨水泥型金属杯的尺寸和角度调整好,打入髋臼后将金属杯用螺钉辅助固定,置入髋臼内衬,安装假体柄,复位检查髋关节活动情况。确定活动功能良好后,置入引流管,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对照组患者采取多枚螺纹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即闭合复位后,根据C型臂X线机透视结果,在微创条件下应用多枚中孔螺钉进行固定,常规完成手术。

患者术后均给予1~2 d发热切口负压引流,并做好护理;术后3 d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患侧功能康复训练很重要:术后即穿着“丁字鞋”,第2天开始按摩患侧膝部,行踝关节主动屈伸和抗阻活动,术后3~5 d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之后根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

1.3 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疗效判定标准

从功能、疼痛、畸形和运动范围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值越高越好。满分100分,其中功能满分值47分,疼痛满分值44分,畸形满分值4分,运动范围满分值5分。

疗效评价标准为:优是指评分在90分以上,良是指评分在80~90分之间,中是指评分在70~80分之间;差是指评分在70分以下。

1.5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评分项目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疗效情况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优良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优良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功能评分为(37.93±4.57)分,疼痛评分为(36.87±6.18)分,畸形评分为(3.13±0.54)分,运动范围评分为(3.47±0.29)分;研究组患者功能评分为(40.27±4.94)分,疼痛评分为(40.87±5.96)分,畸形评分为(3.83±0.48)分,运动范围评分为(4.83±0.32)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畸形评分 运动范围评分对照组(n=3 0)研究组(n=3 0)3 7.9 3±4.5 7 4 0.2 7±4.9 4 3 6.8 7±6.1 8 4 0.8 7±5.9 6 3.1 3±0.5 4 3.8 3±0.4 8 3.4 7±0.2 9 4.8 3±0.3 2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功能、疼痛、畸形和运动范围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疗效和优良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优10例,良11例,中5例,差4例,优良率为66.67%;研究组患者中,优14例,良1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优良率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研究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和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骨细胞失去氧气和能量最终死亡,造成股骨头发生塌陷或功能障碍[2]。股骨头坏死早期表现为腰痛、易疲劳和患侧腹股沟疼痛等[3],短时间多次发作;中期可出现跛行或功能障碍,可见骨小梁消失明显、骨质硬化和股骨头软骨断裂或塌陷[4];晚期主要表现为明显疼痛感,伴随较严重跛行,困扰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

“保头”和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式。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匹配髋臼和股骨假体,提供稳定的关节,具有术后关节假体摩擦小、早期负重和髋部疼痛轻等显著优点,能早期下床活动,有效减轻关节活动障碍,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活动能力,有利于术后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其中,FicatⅡ期及以上高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应制订周密的围术期计划,具体内容为:必须充分考虑手术入路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做好个体化的术前准备;为避免影响术后关节活动度,术中应检查术野是否存在异位骨化组织,将与假体碰撞组织及时清除;术中要保护并避免损伤坐骨神经;要重视术中髋臼重建,准确放置臼杯;在扩大髓腔和置入假体、磨除软骨的过程中避免使用暴力,以免再次造成股骨头破外;部分患者股骨距部位出现硬化,截骨时极易劈裂,应在置换假体时选用骨水泥型假体。

术后应做好康复锻炼的指导。(1)术后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力所能及的运动,指导手抓吊环锻炼上肢功能,并用健侧下肢踩床将臀部抬离床面,锻炼上下肢的肌力,促进肺复张。指导患者进行踝泵锻炼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即踝关节背伸、跖曲运动和伸直膝关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因患者术侧髋关节水肿期,疼痛明显,不宜进行激烈的运动。术后2~3 d疼痛缓解后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日做 2~3 次髋、膝关节屈伸练习,15~20 min/次,注意屈髋不能大于90°,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关节功能。要正确搬运患者,保护患侧髋部,始终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向患侧侧卧时,两腿之间应夹40 cm厚棉枕,避免髋关节内收。(2)立位行走练习。据手术、恢复情况决定下地行走时间。评估患者上肢肌力达三级以上、下肢肌力二级以上以及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中无植骨骨折等情况,借助行器下地练习行走应在术后3~5 d开始,医生应协助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上下床活动的基本技能。为防止意外发生,应协助患者完成康复锻炼,并观察患者面色和呼吸等是否发生异常改变。

该研究随机选择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多枚螺纹钉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功能、疼痛、畸形和运动范围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和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显著提高髋骨关节功能,疗效和治疗优良率处于较高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创伤性优良率股骨头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