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

2019-04-22李玉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血栓

李玉华

(青岛市即墨区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青岛 266200)

恶性肿瘤术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当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由于长时间卧床会出现下肢麻木的症状,若不及时干预便会形成深静脉血栓,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护理干预难以发挥作用,据此护理人员应对护理干预模式有效创新,本着一切为患者的原则,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该院行产妇恶性肿瘤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200例患者为对象,按干预模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当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对其患肢疼痛、肿胀严密观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加强体位指导、饮食护理、做好术后护理工作,详情如下。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在行妇产恶性肿瘤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基础检查工作,并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同时还应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与相关知识。在手术治疗前还应做好血常规检查工作,指导患者进行曲腿运动、双腿踝泵运动,练习床上翻身。

1.2.2 体位指导 当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开展体位指导,有必要可引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当手术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进行背伸趾屈活动及踝关节训练,同时还应练习健侧下肢抬高,并定期转变患者体位,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更好地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如有必要可测量患者下肢同一水平周径,一旦有异常发生,要配合医生给予进行处理。

1.2.3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疗法,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大有益处,据此护理人员在饮食护理中应对患者每天的热量加以控制,尽量多摄取粗粮、蔬菜、水果,尽量减少摄取高脂肪、高盐分、葡萄糖等饮食,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在饮食干预下还应对运动合理指导,使患者心血管功能、脂肪代谢紊乱得到改善。

1.2.4 术后护理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力度,患者应保持6 h平卧状态,为患者定期翻身,开展双下肢活动训练。手术结束后6 h用温水帮助患者泡脚,每次泡15 min,每天早晚各泡一次。抽取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进行腿围测量,给予抗凝剂实施抗凝治疗。

1.2.5 延伸护理 当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延伸护理力度,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展开调查,加强对患者预后信息的掌握,如若一旦出现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1.3 统计方法

运用χ2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7 d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n(%)]

2.3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n(%)]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的具体是深静脉中血液发生异常凝结形成血凝块,使得血管腔受阻,最终出现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为了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首先应对该症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3.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

导致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相对较多,主要受血流改变、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呈高凝状态等方面影响,详情如下:(1)血流改变。当恶性肿瘤术治疗实施后,患者因麻醉影响血管会逐渐扩张起来,另外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会导致血流淤滞,从而产生深静脉血栓。(2)静脉血管壁损伤。恶性肿瘤手术范围较广,在对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时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为深静脉血栓的产生埋下隐患。(3)血流呈高凝状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呈现在高凝状态,导致患者纤溶系统发生紊乱。

3.2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为了避免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干预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提高患者生存治疗,详情如下。

(1)心理护理。在行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还应加大心理护理干预力度,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科学评估,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语言沟通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向患者讲述,使患者形成警惕意识。另外护理人员还可将成功案例应用其中,使患者的顾虑得到消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总的来说护理人员应做好微笑服务,笑脸相迎,用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在沟通中使用文明语言,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帮助患者了解更多保健知识,从内心上认可护理服务工作。

(2)适当抬高患肢。为了减轻患者患肢的肿胀程度,护理人员应适当抬高患者患肢,将其目的向患者阐明,抬高角度应在20°~30°。在此基础上还应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因冷刺激导致血流淤滞的发生,通过抬高患肢使患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加速患者恢复效果。

(3)运动疗法。在手术治疗后4~6 h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改变体位,同时开展下肢运动,为了促进血液循环还应对大腿根部进行按摩。老年患者可穿弹力袜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4)疼痛护理。对于手术治疗而言术后疼痛是一个常见的应激反应,基于这一状态下患者的凝血功能便会出现异常,进一步升高了患者肌张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给予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另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饮食干预,合理搭配患者饮食,多食用糖分低、脂肪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以及盐分低的食品,禁止食用油腻类、辛辣类食品,并加大饮水量,使患者血液逐渐稀释,对血尿粘稠性加以调整,确保患者血栓的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