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akir球囊填塞在产后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防治效果研究

2019-04-22刘美红李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宫腔球囊出血量

刘美红,李娜

(青州市人民医院,山东青州 26250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且80.0%患者发生在产后2 h。产后出血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凝结,表现为下肢水肿、皮炎、色素沉着的。对于产后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两种疾病将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加剧疾病发展。宫腔纱布填塞止血是产后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常用的治疗药物,虽然能帮助患者快速止血,但是远期预后较差,子宫切除率较高。Bakir球囊填塞属于是一种符合产后宫腔轮廓的硅胶球囊,能对宫腔创面形成压迫,能促进子宫收缩,但是该方案防治效果研究较少。因此,该文以2017年5月—2018年2月为研究时段,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Bakir球囊填塞在产后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治疗的产后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29 例,年龄 20~37 岁,平均年龄(30.29±4.35)岁;孕次 1~3 次,平均孕次(1.58±0.51)次;产次 1~3 次,平均产次(1.84±0.58)次。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 12例,剖宫产5例,胎盘置入10例,前置胎盘2例。观察组 29 例,年龄 21~38 岁,平均(31.42±4.41)岁;孕次 1~4 次,平均孕次(1.62±0.53)次;产次 1~4 次,平均产次(1.85±0.59)次。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11例,剖宫产6例,胎盘置入9例,前置胎盘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2 h累计出血量(m L)2 4累计出血量(m L) 输血量(U)观察组(n=2 9)对照组(n=2 9)t值P值4 5.6 9±3.5 1 6 3.2 4±5.7 9 8.2 4 1 0.0 0 0 4 2 1.5 9±1 2.5 9 5 6 3.2 3±1 8.5 2 7.4 8 6 0.0 0 0 6 7 3.2 9±1 5.7 3 7 4 3.5 6±1 9.4 1 9.4 3 7 0.0 0 0 7 0 5.2 1±1 6.7 3 8 4 2.4 7±1 8.4 3 1 0.2 9 1 0.0 0 0 1.4 9±0.5 1 2.5 6±0.6 2 7.3 1 3 0.0 0 0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中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均伴有不同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2)符合宫腔纱布填塞止血、Bakir球囊填塞治疗适应证;(3)均能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检查与治疗。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病历资料不全者;(2)合并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3)近期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影响预后评估者。

1.3 方法

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瘸着后立即给予宫缩素静脉注射、子宫按摩等方法止血。对照组:应用宫腔纱布填塞止血。结合患者情况自制厚度为5层、尺度为500 cm×5 cm的纱条。将其浸润在碘伏中。对于阴道分娩者先从子宫底进行固定,然后将纱布一端沿着阴道从下而上填塞,直到宫颈后加压;对于剖宫产者先进行子宫底固定,将纱布从宫底Z字形交替折叠,完成宫腔上部填塞,然后完成患者宫体、下部填塞,最后将纱布送到宫颈外2~3 cm。观察组:采用Bakir球囊填塞治疗。对于窥阴器检查宫颈情况,沿着阴道置入Bakir球囊,注入生理盐水200~400 mL保证球囊充盈,拉开球囊柄并将其固定在患者腿内侧,然后给予纱条进行填塞,直到阴道部位,避免球囊发生滑脱;对于剖宫产患者,将球囊放置在宫腔内,另一端进行常规引流处理,将引流管放置在阴道内,将导管取出后进行有效的缝合,填塞16~24 h后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取出。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 h累计出血量、24 h累计出血量及输血量;(2)治疗预后。记录两组治疗后止血成功、子宫切除及子宫动脉结扎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 h累计出血量、24 h累计出血量及输血量,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预后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切除及子宫动脉结扎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预后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Bakir球囊填塞在产后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Bakir球囊填塞属于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更加符合产后宫腔轮廓的硅胶球囊,能凭借球囊的膨胀对宫腔创面形成压迫,能促进子宫收缩而止血,待机体自身凝血功能发挥促进血栓形成。同时,Bakir球囊填塞能通过宫腔填塞压迫,对子宫肌层形成刺激,引起子宫收缩,发挥胎盘剥离面血窦关闭及止血效果,并且该治疗方法并不会对子宫收缩产生影响。临床研究表明:Bakir球囊填塞创伤小、能促进子宫收缩,能改善患者血常规,从而能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

综上所述,将Bakir球囊填塞用于产后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手术创伤较小,能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宫腔球囊出血量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155例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