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措施分析

2019-04-22栾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病史糖尿病足针对性

栾红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 257000)

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期间采取恰当护理方式,有助于优化护理结局。然而,关于使用何种护理方案,尚无一致结论[1]。笔者认为糖尿病足发生具有其相关因素,可通过分析、总结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以改善护理效果。为证明上述思路正确性,笔者以回顾新分析手法,开展了该组分组实验,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为研究时段,在分析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基础上制定研究组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并以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糖尿病足患者108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5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男28例,女 26例;年龄为 36~82岁,平均年龄为(58.42±3.57)岁;糖尿病病史是 4~19年,平均病史是(8.94±1.42)年;研究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男27例,女27 例;年龄为 37~82 岁,平均年龄为(58.87±3.39)岁;糖尿病病史是 4~18 年,平均病史是(8.97±1.34)年;两组患者除了护理方案外,糖尿病病史、性别分布以及年龄等病历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检查、体征分析以及病史询问结果,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2];②患者思考、沟通能力正常,且临床数据完整;③未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痛风、心肌梗死;②酗酒酗烟者;③参与该研究的同时,参与了其他研究。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遵医嘱指导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教导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饮食、预防炎症,并指点其如何护理皮肤等,研究组:分析该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并结合患者年龄、病情、学历等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内容涉及针对性心理护理、认知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足部检查和按摩,总结其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合其年龄、社会背景等选用恰当称呼,以亲切和气的语言与患者交流,疏导其负面情绪,并予以相关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其思想顾虑,改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明显焦虑症等负面情绪严重者,应安排专业心理医师进行治疗,从而坚定病人战胜疾病的自信。(2)认知干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展情况,告知其实情,但应注意态度诚恳、和蔼,并告知其糖尿病足发生原因、机制过程、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注意事项,包括如何使用血糖仪、监测低血糖,提高其护理依从度与自我护理技能,并避免其以不了解自身病情而产生过重心理压力。(3)饮食干预:严格控制患者每日总热量摄入情况,并在维持膳食平衡、营养充足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喜好制定饮食方案,告知其食物替代方法,帮助其自主更换食谱,刺激食欲。(4)运动干预:根据患者体质量、年龄和病情等制定一系列科学运动计划,指导患者在餐后1 h活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 min内,可根据其运动耐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主要避免足部受损。(5)足部护理:定期检查足部有无畸形改变,检测皮肤温度、颜色、感觉等,一旦皮肤青紫、红肿、苍白或者出现溃疡等情况,或者有痛觉等感觉异常,则立即报告医师。其中,对于溃疡者,应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创面温敷,并保持清洁;同时,坚持每日进行足底按摩,并以散步等方式加速下肢血液循环,以免其长期站立或者足部受压。

1.4 观察指标

(1)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3],结合患者病足症状、肤色以及溃疡面积变化,评估其治疗效果:①患者治疗后,病足肿胀等症状消失,皮肤颜色基本正常或者完全正常,溃疡面愈合,可独立行走,则视为基本治愈;②足肿胀等症状、皮肤均改善,溃疡面缩小幅度>70%,则视为显效;③足肿胀等症状、皮肤均有所好转,溃疡面缩小幅度在30~70%范围内,则视为有效;④治疗后,无任何改善,溃疡面缩小不足30%,则视为无效。整体治疗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2)随访至今,统计2组患者的截肢率。

(3)观察患者护理期间的依从情况,统计其护理依从度;其中,在任意一项护理服务中,主动配合者为依从,勉强配合者为基本依从,护理期间有抗拒行为者为不依从。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6.30%,高于对照组的83.33%,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2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整体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观察两组患者截肢率

两组患者均54例:研究组的截肢率是1.85%(1/54),低于对照组的 14.81%(8/54),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37)。

2.3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度是98.15%,高于对照组的83.33%,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护理依从度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致残、截肢的最主要原因,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然而,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部分地区的糖尿病足发生率已高达49.5%,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4]。目前,医学界对于糖尿病足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以临床治疗联合护理为主流干预方法,其中护理质量高低对患者治疗效果直接相关。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常规护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无法达到糖尿病足患者与医师的要求[5-6]。

鉴于上,笔者主张分析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据此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从而及时排除高危因素,延缓或者逆转糖尿病足患者病情发展,从而改善其治疗结局。为此,笔者有研究组作为观察对象,以病史询问结合临床检查等方式,总及其高危因素如下:(1)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为主要诱发因素,老年人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弱,有点发生肢端坏疽,较难愈合,而感觉钝化甚至消失,致使患者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容易延误病情,而血管病变导可加重肢端缺氧缺血,加重病情;(2)血糖升高,可导致病人血液粘稠,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影响循环,导致肢端缺氧、缺血,容易感染;(3)营养不良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概率,可加重病情;(4)依从度较差,会违背医嘱,作出不利于病情控制的行为,如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

基于上述高危因素,笔者制定了针对性护理方案,其中心理护理、认知干预均贯穿于护理始终,不断更新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认知,不但可增强自我护理能力,还可提高其依从度。同时,饮食护理可改善其免疫能力,预防感染,并控制血糖水平。此外,运动干预和足部护理,可改善其下肢血液循环,改善病情。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整体治疗有效率、护理依从度均在95.00%以上,且高于对照组,且截肢率低于对照组,可见分析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价值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辅助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积极作用,推荐应用。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较多,包括血糖控制不佳、依从性差、合并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诱发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以辅助治疗,提高依从度,改善患者治疗结局。

猜你喜欢

病史糖尿病足针对性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