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千年一叹》有感

2019-04-21黄玉莹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听闻前段时间恒河

黄玉莹

前段时间在旧书店淘了几本合眼缘的书,其中一本便是《千年一叹》,第一眼只觉十分神秘,以为是类似《聊斋》的民间异事,想来也应是有些趣味的。然而读了一章才发现自己武断了,书里太多错别字,纸质也有点粗糙,盗版无疑,翻看下作者,发现是余秋雨先生,行书字体写在封面粗看竟没能认出,实乃罪过。

又去正规书店买了本新的,阅读起来顺畅多了,也算对得起先生的一番苦旅。

书的内容算是游记,不看风景,讲文化。按先生的话说,有大多地方是避无可避的,那里藏着古老的印记,符号与文化淹没在尘沙里,当然令我没想到的是,原来还有如此多的文化不得世人共享,不知原来国界深处的黑暗势力如此嚣张。书里很冷静的说,听闻几个车队进了戈壁深处没能出来,听闻前段时间二十多名警察被枪杀,还有原计划的行程,有些地界能否通行尚未可知,当然,成书时可知,路是走完了的,先生也平安,只是子弹擦过车窗刺耳的嗞嗞声尚似可以听到。艰难前行中,伴着秋雨先生按着地区分好的一个个故事及对文化的担忧,不禁要落下泪来。

一个车队,十几个成员,大半个世界,不得不走的旅程,叹的是一道伤痕。龙应台曾在《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中写“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文化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这是文化温柔的部分,使人认识自己命运里不可言喻的处境,然而,其实文化本身就处于一种不可言喻的尴尬境况,余先生讲到了“恒河晨浴”一事,简单点说,就是两岸居民,不分男女老少,清晨用恒河水洗浴的一个场景,不明就里的引人感叹,真是民风至淳,但在这儿,余秋雨先生及其同伴却忍不住干呕,因为他们还看到淮河边随处可见的流浪汉,大多老人在等死!为何?因为当地的政府提供免费的火葬。尸骨暴露无妨,大家都见惯了,来两三个警察带走便罢了。这也是民风至淳吗?故事里有个细节,政府的火葬场终日都冒着烟,附近的民居墙壁都熏黑了,森然令人神伤……

這是文化深处的疼痛,没有端放于博物馆的冠冕堂皇,只落得一身俗、一道从未愈合的伤口和万千无可奈何。

从中国到非洲,再到中东,战火未灭,戈壁茫茫,叹的是一份虔诚。作为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个文人,其实都可以守着那些安全的精义聊以充实自己,以作底蕴,但这只是一个人,一群人成了名族,又不再是一个人,便不能只求安稳。作者说要去中东,那里时局久不安定,但避无可避,是非去不可的,两河流域非去不可,四大古文明非去不可,纵有前人探索后留下了印迹和文字,自己还是非去不可。这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人生历程,更是一声灵魂上的呼唤,跨越千年仍融在血液里的向往,去亲自叩开那扇大门。抚摸历经沧桑的雕坎,然后痛快哭一场,走私集团,恐怖势力,死亡,战火,都是哭泣的原因,但又都不够,疼的是文化本身,便再没有其他的言语了,跌坐在地,痛惜不已。

在全书的最后,余秋雨先生写了一首诗歌,已交与他人谱曲,让滕格尔先生唱了,还未曾有幸洗耳恭听,但心里已有一段旋律,无法言说,尽在其内,亦是我心中的千年一叹!

[作者通联:湖南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二662班]

猜你喜欢

听闻前段时间恒河
关於《恒河之流》的另一种版本
恒河静默尘世喧嚣
好惨
催债
为眼睛放个假 听闻
恒河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听故事《回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