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赛、训、证”一体化教学路径研究

2019-04-19夏卫红

科教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融合高职院校

夏卫红

摘 要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实训、竞赛、岗位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职业技能竞赛、实习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构成了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四个环节具有契合性与融合性,相融相辅,相得益彰,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实现一体化教学需要促进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与融合,推动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加快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一体化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07

Abstract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for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needs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internship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he four links fit with each other very well, which provide conditions for integrated teaching. To achieve integrated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standards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resourc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ed teaching; fusion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有待提升的地方。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滞后于职业技术发展,无法有效满足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社会转型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为此,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创新理念、方法与技术,紧跟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技术变革的步伐。围绕着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教育管理部门,学术界和高职院校都在不断研究与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

在教育政策方面,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探索推进“教学做”一体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与生產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1]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2]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就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诸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与办法,旨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方面,不同职业技术院校在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结合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打造学校、企业与社会协同育人的模式,推进教学做一体化与工学结合,实现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实习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以下简称“教、赛、训、证”)的无缝对接,提高人才职业素养与技能,是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核心议题,本文即在此背景下,研究高职院校“教、赛、训、证”一体化教学的契合性与相融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教、赛、训、证”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2 高职院校“教、赛、训、证”一体化教学的契合性与相融性

“教”主要是指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教师通过讲授的方法,将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教”的环节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要求进行教学,学生按照专业编班进行学习,这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但是这种教学以教师与书本为中心,容易形成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被忽视,尤其是以应用型与操作型为主的课程,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赛”主要是以行业为背景举办的国际级、国家级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比赛。职业技能大赛依据职业标准,结合行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与特点,设置相关技能项目,通过模拟仿真的业务环境,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职业技能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另一方面,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促使高职院校推动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与融合,促使职业院校教师关注职业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自觉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也推动行业企业主动关注并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

“训”是指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所开展的实习实训,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实训是联结理论与实际、学校与企业的重要方式。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实习实训教学实践的场所,通过实际工作场景或者项目运行的模拟,发挥学生在职业技能习得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实训教学往往采取双导师制,理论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习教学通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相应岗位上工作,通过实习指导老师的帮传带作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

“证”是指不同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证明,是从事相关工作的资格准入,是职业标准在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实施与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与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为理论教学、专业竞赛、实习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在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为此在教学一体化设计中,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需要相互协调以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教、赛、训、证”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四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中不能脱节,而应该作为一个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教、赛、训、证”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四个环节与方式,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理论教学、职业技能竞赛、实习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素养的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与相融性,这也为高职院校专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教、赛、训、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雖然方式方法不同,但四个环节相融相辅,相得益彰。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各方面都突出了开放和体验的特征。[3]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实习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最终目标是为市场提供具备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联结学校和企业,技能竞赛为人才培养效果提供展示与检验的平台,同时反向促进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改进,职业资格认证成为学生走向市场的“入场券”与人才培养的“试金石”。

3 高职院校“教、赛、训、证”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3.1 促进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衔接

首先,以教学标准修订为契机,推动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自2012年首批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发布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职业不断涌现,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专科)专业目录》,2016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工作,修订再次确认了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接产业发展,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最新职业标准,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其次,以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为指导,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高等职业院校在修订培养方案与调整课程体系过程中,学校、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与资格认证机构、行业协会共同制定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照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竞赛、实习实训、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内容,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多方共建基于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岗位内容、融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专业教学资源。

3.2 推动“教、赛、训、证”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促进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衔接与融合的基础上,将“教、赛、训、证”有效衔接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首先,一体化教学需要综合应用在线课程、角色扮演、实战演练、模拟软件与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依据专业课程性质及特点,可以选择性的侧重使用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改善教学效果。同时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口授、板书教学与多媒体、网络化、情景化教学相结合。其次,一体化教学需要课堂与岗位、理论与实践的“切换”。教师教学不能过度依赖讲授的方式,在课堂上采取边讲边练,演练结合的方式,注重将理论标准与技能标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可以将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通过实习实训来开展教学。在此也可以将设备、仪器等教学道具搬到课堂之上,对照实物授课,通过学生直观感受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障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课堂采用行业案例教学、实训采用仿真模拟训练、实习采用现场参观体验的全方位、全过程、统一化教学模式。[4]

3.3 加快“教、赛、训、证”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教、赛、训、证”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应该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共建体系。首先,合作开发课程体系。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吸纳企事业单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协会相关专业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多方共同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融合。其次,共建师资队伍。一方面,“请进来”,即职业院校聘请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另一方面,“走出去”,即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与培训,通过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后,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研究出台政策支持企业组织实施相关教育培训对接职业学校教师实践与学生实习,支持企业与学校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善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11-16.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05-02.

[3] 石雪飞,薛峰.“工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以“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8):104-109.

[4] 徐权,段红红.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开放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63-166.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融合高职院校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