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人的社会责任

2019-04-19毛德赟

新闻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毛德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视人;社会责任

电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作为强势的媒体形式而存在。进入21世纪后,受到互联网强烈冲击,电视媒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以谋求与新技术、新媒体形态的共同发展,从而保障电视这一传媒形态发挥出自身最大效用。所以直到目前,电视依然是各类媒体平台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电视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承担着信息传递和思想宣传两大基本职能。作为电视媒体从业者,也就是我们常自称的“电视人”,理应承担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不论在思想上还是技能上,都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现从一个电视从业者的视角,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并分析当下电视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放下电视人的身段,主动倾听受众心声

做一个合格的电视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自己的头脑被固有观念填充,使得思维僵化、思想肤浅。换句话说,就是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发散性思维。在笔者看来,这一点也对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中的“自由”。

以笔者担任制片人的《老爸老妈》节目为例。《老爸老妈》节目是安徽省级电视媒体首档也是唯一档老年电视节目,是专为老年朋友定制的大型生活服务类综艺节目,每周一至周五在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傍晚及午间时段播出。该节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推动老年文化尤其是基层老年文化的蓬勃发展而创立的。

節目创立初期,笔者就召集制作团队成员进行研究讨论,并达成共识:不要受限于社会大众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首先要消除偏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个体。我们主动走进他们中间,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而不是像少数从业者那样,坐在办公室和演播间内,按照自己对某个人群的固有认知单方面输出内容。不仅在创立初期,这种深入目标受众、与其交流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此后的节目制作中,形成常态化。

我们知道,社会是一个大群体,这个大群体由个体组成。事实上,群体也只是当我们用某种标准对个体进行划分时产生的概念。比如,当我们用年龄作为划分依据,就会有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这些不同的群体,以及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是《老爸老妈》节目目标受众的老年群体。

作为老年群体中的个体,彼此之间有相似处,也有相异处。想要了解他们真正喜欢什么、期望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他们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需求,在新技术条件下既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广泛走访,以各种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只有走进老年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制作能满足他们需求的节目。

二、发挥职业优势,尊重参与者意见

一档电视节目从策划到上线,再到持续稳定的播出,不仅依赖于电视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经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参与者的积极配合与有效建议。而后者,更多是需要前者的尊重和引导,才能让他们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不同岗位上的人,可能他们在专业领域和专业程度上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这也是笔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中 “平等”的理解。

仍以《老爸老妈》节目为例。每期节目会有不同的主题,同一期节目也会有不同的板块结构,节目制作者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将整个节目的框架搭建起来。这就如同盖楼,节目制作者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甚至很多时候还要做好房屋装修工作。节目参与者,这里是指具体参加每期节目的人,他们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已完成装修的房屋里的家具、电器、装饰、摆件。节目观看者,他们观看节目制作者和节目参与者联手呈现的成果,如同购房者参观“样板房”,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评价它是否舒适,不合心意就走,合心意就考虑购买。 在这里,我们更倾向于节目制作者和节目参与者是友好合作的平等关系,而非以往固有观念里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在某些方面,比如总体布局、舞台呈现、灯光、音响乃至构架,制作者相对更有发言权,这是由其专业性和制作经验决定的;而在另一些方面,比如节目具体的表演、舞台表现形式乃至遣词造句,显然参与者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想法。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尊重他们所在领域的专业见解,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做好电视节目。

三、注重台前呈现,关注幕后动态

按照传统习惯,从电视观众视角看一档电视节目,视线所及的台前呈现就是节目的全部,幕后对观众来说是完全未知的。而在当下全媒体时代,台前和幕后的分界正在弱化。这不仅因为大家对电视人幕后工作的好奇心加强,更是因为电视平台的拓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观众有机会成为“节目参与者”,甚至加入“节目制作者”行列。多重身份的重合,使得幕后工作呈现出公开化、透明化的趋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公众对电视制作每一环节公众性的要求——“公正”,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笔者是首届(2018年)及第二届(2019年)安徽省老年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老年春晚”)的总导演,老年春晚是《老爸老妈》栏目年度重点品牌活动,联合安徽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打造。基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全民大联欢”的宗旨,老年春晚中的节目很大一部分都来自民间。以2019年老年春晚为例,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发起海选,活动覆盖全省16个地市,报名团队近700支,报名人数超万人。平均年龄近60岁,活动期间咨询者超过3万人。

历时6个月的海选系列活动及晚会,我们全程进行了透明化跟踪报道。这当中的很多参与者,原本只是观看者,因为节目的影响力和得到的正面评价,原先安于旁观的观众被激发了兴趣,也想试一试身手。而那些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表演者,更愿意参与到节目前期制作中来。

关注者众,公正性就尤其显得重要。好的节目给人以好的享受,能让人在欣赏节目之余,感受到一份踏实的正能量,让他们感受到公正、平等,并充满希望,给他们以鼓舞和信心,这是电视人肩负的社会责任。

四、重视个人权益,促进良性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从大处来讲,早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就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1]从小处着眼,法治关系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这样一个受众广泛、影响力巨大的平台上,普及法律常识、传播法治观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019年老年春晚,我们通过海选,选拔出了34组(团体/个人)节目,包括歌舞、戏曲、相声、小品、时装秀、达人秀等各种类型。笔者要求工作人员明确每一个节目的参与者和创作者,像创作者、表演者、演奏者等,均要求明确到人,无一错漏。我们在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报道时,每一个节目的参与者均有清晰署名。

每一個付出劳动的人都应该被尊重,这是我们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法治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应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中,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我们在节目制作环节中,抓住每一个机会,用一个个行动给大家传递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意识,让每一个个体从中感受到其正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更广泛的群体,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前期需要我们刻意强调和追求,后期才能顺理成章让其成为一种习惯。 法治,意味着“一切皆有公理”;法治,意味着“一切有章可循”;法治,意味着“个体的权益也会受到尊重和保护”;法治,意味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和对未来良好发展的信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只有24个字,但内容深刻,意义深远,笔者在此仅从一个电视从业者角度进行思考。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其深刻含义,不仅对电视从业者,而且对所有媒体人都意义重大。电视媒体人肩负社会责任、担当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磨练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是基本要求,同时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我要求、自我警醒、自我审视、自我提升。只有我们的能力和思想都跟上了发展步伐,媒体行业的发展方能长久兴盛。

注释:

[1]杨玉成,付义.法治观念历史演变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J].社科纵横,2016(12):12.

(作者:安徽广播电视台导演、制片人)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经济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