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体会

2019-04-19冯思利陈亚琴孙海荣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围术循证心肌梗死

冯思利,陈亚琴,孙海荣*

(徐州市肿瘤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心肌梗死发病时,心电图会伴有ST段抬高,即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时,给予循证护理,对提高治疗与预后效果有重要作用[3]。本次研究针对循证护理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内的价值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于2017年9月-2018年10月时段内抽取78例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回顾病例资料,根据分组依据(是否实施循证护理)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女性分别20例、19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8.95±5.34)岁;心脏功能:Ⅰ级17例、Ⅱ级22例。观察组(39例):男女性分别21例、18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9.01±6.00)岁;心脏功能:Ⅰ级18例、Ⅱ级21例。对观察组、对照组2组患者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取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关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进行评价。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

予以患者术前备皮,左前臂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作简单的术前宣教;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给予患者作心理疏导;术后卧床休息,做好基础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四肢屈伸活动,对患者运动时的心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发现患者心率提高10%,即需立即停止运动。

1.2.2 观察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方法

(1)成立胸痛中心。团队人员由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介入科、介入导管室、检验科、放射科、彩超室组成,该团队工作人员24 小时值班,时刻准备手术;(2)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及临床存在的护理问题,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文献查证,并对查证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与分析,结合以往护理经验与患者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循证护理计划。

护理实施:①术前护理:患者被送至急诊科后,医生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及其病史,护士配合相关工作,待病情确认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医生完成18导联心电图及各项检查;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疼痛发作部位、持续时间、程度等指标并做好记录。根据急诊医师制定的介入治疗做好导管室准备及患者谈话相关工作。

②术中护理:术中密切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压力图形与数据变化情况,同时监测术中再灌注监测护理,做好特殊情况护理。

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术后的生命体征监测,根据患者多功能监护仪及心电图等辅助仪器综合评价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在术后6个月内坚持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院外的康复情况,指导患者定期门诊复查。

1.3 分析指标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用自制表判定,满分100分,分三个分数级别,即>90分(非常满意)、70-90分(满意)、<70分(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急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临床多采用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如在围术期内增加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与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实践发现,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内增加循证护理,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5]。在行急诊心脏手术时,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3%低于对照组43.6%,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内,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围术循证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