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度渴望 才可能轻易靠近

2019-04-19稻盛和夫

北方人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格现实内心

文/稻盛和夫

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干,这一点很重要。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说并不过分。

大约在十年前,我和一位德国领事对谈时,听到这样的话: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有许多优秀的工匠,只要专心磨炼技能,制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他们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充实;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是既能磨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的修行,他们把劳动看作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的“精进”的道场。可以说,多数人都曾经抱有这种有深度的、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逐步西方化,人们的劳动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劳动是“必要之恶”。因而许多人开始把劳动看作一项单纯的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

话虽这么说,但我原本也不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而且我曾经认为,在劳动中要遭受苦难的考验简直是不能接受的事。

孩童时代,父母常用鹿儿岛方言教导我:“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该买。”

我总是反驳说:“苦难?能卖了最好。”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出言不逊的孩子。

通过艰苦的劳动可以磨炼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说教,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曾不屑一顾。

但是,大学毕业的我,在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就职以后,年轻人的这种浅薄的想法就被现实彻底地粉碎了。

松风工业是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原是在日本行业内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之一。但在我入社时早已面目全非,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公司已经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业主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我去附近商店购物时,店主用同情的口吻对我说:“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待在那样的破企业,老婆也找不到啊!”

因此,我们同期入社的人,一进公司就觉得“这样的公司令人生厌,我们应该有更好的去处”。大家聚到一块儿时就牢骚不断。

当时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我也是靠恩师介绍才好不容易进了这家公司,本应心怀感激,情理上就更不该说公司的坏话了。然而,当时的我年少气盛,早把介绍人的恩义抛在一边,尽管自己对公司还没做出任何贡献,但牢骚怪话却比别人还多。

入公司还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就相继辞职了,最后留在这家破公司的除了我之外,只剩一位九州天草出身的京都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我俩商量后,决定报考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结果我俩都考上了。

但入学需要户口簿的复印件,我写信给在鹿儿岛老家的哥哥,请他寄来,等了好久毫无音讯。结果是那位同事一个人进了干部候补生学校。

后来我才知道,老家不肯寄户口簿复印件给我,是因为我哥哥当时很恼火:“家里节衣缩食把你送进大学,多亏老师介绍才进了京都的公司,结果你不到半年就忍不住要辞职。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他气愤之余拒不寄送复印件。

最后,只剩我一个人留在了这家破败的公司。只剩我一个人了,我非常苦恼。

我那时候想,辞职转行到新的岗位也未必一定成功。有的人辞职后或许人生变得更顺畅了,但也有的人人生却变得更加悲惨了。有的人留在公司,努力奋斗,取得了成功,人生很美好;也有的人虽然留任了,而且也努力工作,但人生还是很不如意。所以情况因人而异吧。

究竟离开公司正确,还是留在公司正确呢?烦恼过后我下了一个决断。正是这个决断迎来了我“人生的转机”。

只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个衰败的企业了,被逼到这一步,我反而清醒了。“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吧,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吧。”

当时,我还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所以我决定:先埋头工作。

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我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这时候我才开始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

从此以后,我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在这家公司里,我的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这种“极度认真”的工作状态,从旁人看来,真有一种悲壮的色彩。

当然,因为是最尖端的研究,像拉马车的马匹一样,光用死劲是不够的。我订购了刊载有关新型陶瓷最新论文的美国专业杂志,一边翻辞典一边阅读,还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我往往都是在下班后的夜间或休息日抓紧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

在这样拼命努力的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大学时我的专业是有机化学,我只在毕业前为了求职突击学了一点儿无机化学。可是当时,在我还是一个不到25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这全都得益于我专心投入工作这个重要的决定。

与此同时,进公司后要辞职的念头以及“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之类的迷惑和烦恼,都奇迹般地消失了。

不仅如此,我甚至产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简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这样的感觉。这时候,辛苦不再被当作辛苦,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周围人们对我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在这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说是连续的苦难和挫折。而从此以后,不知不觉中,我的人生步入了良性循环。

不久,我人生的第一次“大成功”就降临了。京瓷上市时,我所持有的原始股还一股未抛,而发行新股所获的利润全部归公司所有。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1、实现追求的人生法则

世事不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难免这样去看。但是,这正是因为你认为“世事不遂人愿”才招致的结果。就此而言,不如愿的人生其实也正是他心念而来的人生。

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这种想法已经构成许多成功哲学的支柱。根据我自身的人生经验,我也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

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换句话说,内心的愿望和渴望就原样地形成了现实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2、思考至关重要

“誓不罢休”——松下先生的话告诉了我“誓愿”的重要性。修建水库的方法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地告诉他人如何做。但是,首先必须树立信心修水库,松下先生一定是想说,信心是一切的开端。

也就是说,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首先需要有强烈的愿望,这很重要。

只有这样,愿望才能成为新的起点,最终一定能够成功。无论是谁,人生就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具备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够成功,有的以失败告终。其差别是什么呢?人们往往容易把原因归结于命运、运气,其实主要是因为愿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热度的差别而造成的。

也许有人会摇头认为这未免太乐观了。但是,废寝忘食地渴望、思考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行为。你必须持续拥有强烈的愿望,并不知不觉地把它渗透到潜意识里去。

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开展新的事业或开发新产品,很多人头脑思考的结果首先是没有信心:恐怕不行吧,恐怕做不好吧。但是,如果一味地顺从这个“常识性”判断,那么原本可以做的也变得不能做了。如果真正想做一件事情,那么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要有强烈的愿望,这都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就要有近似于“发疯”似的强烈的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为之不断努力奋勇向前。无论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是达到目标的唯一方式。

3、你具有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是单纯的精神论。但是,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思考,我们就将在头脑中“看得见”即将实现的现实。

总之,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愿望,希望这样或是希望那样,而是在大脑中反复进行模拟实验,心中推演种种迈向成功的过程。

这就像象棋手,每走一步都要慎重推敲,思考上万种棋步,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脑中模拟演习达到目的的过程,不达目的的棋步就从棋谱里消去。

如此锲而不舍、反复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经走过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只出现在梦想里的东西逐步接近现实,不久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似乎已成现实。实现的形态、完成的形态都能在头脑中或在眼前清晰地显现。

但是,只是黑白的不鲜明的景象还不够,更加接近现实就更能看到色彩鲜明的景象——这种状态是真实发生的。就好像是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意象最大限度地浓缩,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相反,在不能清晰看见完成形态之前,假若事先没有强烈的愿望、不深思、不认真开展活动,那么创造性的工作及其成功的人生也是没有把握的。

猜你喜欢

人格现实内心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漫画:现实背后(下)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