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

2019-04-19范增友

北方人 2019年8期
关键词:管理区职工群众农场

文/范增友

“我是工会人,心系群众是我们不变的真诚;我是工会人,维权的使命是我们永远的担当……”这是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全体工会干部在农场演出时的一段发自肺腑的朗诵,让台下的掌声久久不息。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一切依靠职工群众,从职工群众中来,到职工群众中去”。这是五九七农场工会在履行职责,一心一意想的事、干的事。

“大串门”办出的实在事

第一管理区第十作业站黑木耳自营经济户尚美珍,通过去年的试种今年扩大规模,培养食用菌60万袋,农场工会主席陈姜来到她家走访,在她家的培养间里,陈姜、一边查看菌丝的长势,一边与她聊管理技术、聊今后打算,当得知尚美珍家第一年扩大种植面积,资金投入大周转困难,眼看接菌结束请来的技工工钱还没有着落时,当即决定拿出2万元共富帮扶金资助她,解决了她家的燃眉之急。这是五九七农场工会开展“大串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幕。

我们的职工群众现在都在想些啥?生活的状况怎样?他们还需要点儿什么?这是五九七农场工会主席在年初第一次工作会议上连续向大家提出了“十个为什么”,她要求农场各级工会干部一定要同职工群众心贴心交流,手拉手谈心,真诚倾听职工心声,真实了解职工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疾苦,实现了由“坐等问题找上门”到“主动上门听民意”,职工的气顺了,心近了,劲儿就有了。

走访中,二十八作业站工会女工委反映,职工姜波家由于近两年承包土地经营不善,效益不好,加之妻子高林凤患有精神疾病,无劳动能力,户口又在外地,无法在农场享受政策,家庭生活困难。丈夫姜波曾多次带着妻子回户口所在地申办低保,一直没有结果,夫妻二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工会调研人员与作业站工会协商把他家作为今年的重点帮扶户。调研结束后工会人员通过与民政部门联系,为高林凤办理了低保申办手续,当姜波听说这一消息后,激动之余表示今年一定要把地种好打个翻身仗,不辜负关心帮助他们的这些好心的工会干部。

在大串门活动中工会干部们用他们爱心、真心、诚心温暖着每一颗孤单的心。今年84岁的张召秀老人是一名外来户,居住在社区,由于子女家境都不好,忙于为生活奔波,很少有时间照顾她。农场工会把她作为帮扶对象,为她捐赠衣物和生活用品。工会志愿者服务队每周五去她家服务一次,帮助她种菜园、收拾家、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在他们的帮助和感化下,老人的子女也有了很大转变,表示再穷在忙也要抽出时间照顾老人,今年春播农忙时节老人身体不适,儿子和女儿轮流接回家进行照顾。让老人找回了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

农场工会组织志愿者团队以“励志青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互助友爱、彰显青春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特困孤老、留守儿童、精神疾病等人群为服务重点,通过结对子、搞服务,以实际行动号召全场青年服务社会,传递爱心。农场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为9名孤寡老人和7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街道办四委78岁五保户李本方的家已成危房,工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街道工会为其找到一处免费的住所,并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帮助老人搬家,收拾房屋,改善了老人的生活环境。职工医院工会也在“大串门”活动中为一位老职工集资维修了房屋。

“照镜子”发生的新变化

打铁还需自身硬,农场工会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查找的问题,立行立改,自行设计了一款“一键通”电子档案网络管理平台,工会工作的内业档案除纪实类手写外全部以电子簿册的形式进行存档,实现无纸化办公管理,基层纸质簿册数量每个单位由以往的100多本缩减至14本,大大节约办公费用。全场三级工会今年可节省资金4万元。目前,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已在全场各部门推广应用,可节约资金百万元。

转变工作作风,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关键是落实在行动上。进站、入户,做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对低收入职工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身体状况、身份特征、居住环境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对没有致富能力的贫困户,全口径列入救济帮扶系统,实施人文关怀;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疗伤式扶贫为主,给予项目、资金、技术上的重点帮扶,让他们尽快恢复常态生活。通过分类指导,为430户贫困户发放救济资金46万元,为156户低收入家庭发放共富资金352万元,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以科技兴农为出发点,创新工作载体,整合劳模资源,发挥工人先锋作用。农场工会结合各管理区资源优势,在以果业为主的第六管理区建立了“白琳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第四管理区建立了“长林岛水稻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发挥新老劳模的科技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户增产增效。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推广新技术12项,仅电动果树剪剪枝一项,每垧地可为果农节省人工费1000元,水稻控距摆盘小窍门,每垧地节省费用300元补苗人工费。通过劳动竞赛、田间课堂、结科技帮扶对子形式帮助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

五九七农场第四管理区管理区针对种植户多是种地大户,党员多,素质高,而且还有着科技示范园区的标杆单位这一优势,通过研究论证确定了以“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红兴隆农垦长林岛先锋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在长林岛先锋水稻农民合作社中开展“工人先锋号”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户,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第四管理区在五九七农场一直是科技示范的排头兵,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标准的加强,尤其是一些种植品种的改良,迫切要求社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对此,合作社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管理区举办了800余人次的技术培训、岗位练兵,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在第四管理区,长林岛作为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2008年创造了单产907公斤的寒地水稻高产奇迹,被农业部称之为国内首创、世界领先。2009年,全区水稻平均单产748.5千克,位居垦区第一。2010年被总局授予“劳动模范集体”和“文明管理区标兵”,2014年被评为四星级管理区。

“好人榜”传出的正能量

“做好人,做好事,只要行动每个人都行;讲文明,讲道德,只要从我做起就会成为美丽的风景。”这是道德之星周金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又到月末了,周金明一大早就来到第三管理区,为老邻居、老哥们理发,这是他36年来始终坚持要做的一件事。“一把理发剪、一条披身布、一个刮胡刀、一面小镜子”。周金明就是靠着这些工具,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36年,义务为管理区的老人理发,张家的老哥头发该长了,李家的老弟脸上的胡须该刮了,平时碰到了就招呼来动动手就地解决,碰不到就约个固定时间到街头定个点来个集体“扫除”,后来他搬了家到了农场部住,可每月30日他都会准时坐车赶回三管理区为大家义务理发,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他这三十多年不仅理发1.5万多人次,光剃头推子就用坏了10余把,刀片就更不计其数了。如果按5元钱理一次发收费,老周这些年也应该收入不菲了,可他却从未取过分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每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也就形成了民风。五九七农场工会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默默无闻,几十年都在坚守的善心、善行、善道的普通职工群众,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站,一个区的社会风气。在农场,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像十多年来一直帮扶困难职工的丛庆华、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婆婆的好儿媳唐淑兰、24年不离不弃照顾双腿残疾丈夫的王复芬……

工会与电视台组成了工会走基层新闻采访组,深入群众中挖掘这些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拍成专题,先后推选出25名“最美果都人”,让他们登上了好人榜,分别制作了《巾帼风采行》《长林岛上的五朵金花》《爱与责任的光彩》三个系列报道,讲身边的人,说生活的事,扬人性的美,吹和谐的风,工会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农场党委高度的肯定,也让职工群众感受到身边道德模范的感人力量。

几年来,五九七农场工会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成为了职工群众的贴心人,也把工会的形象根植于百姓心中。

猜你喜欢

管理区职工群众农场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农场假期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七师医院巡回连队为群众送健康
农场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在推进工会改革中切实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