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药典》毒性药材及饮片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情况分析

2019-04-18刘向明黄先菊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国药典药典中药材

陈 琦,李 元,刘向明,黄先菊,2,程 寒,2*

(1.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系,湖北 武汉430074;2.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 武汉430074;3.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332020)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是指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疾病做斗争的历史进程中所积累、形成并传承至今的医药经验、知识,它们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1]。少数民族在漫长的自主与不自主地认药、识药、用药过程中,掌握了大量植物、矿物、动物的药用知识,也认识到它们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并积累有毒药物的使用经验。如我国藏族同胞很早就产生了“有毒就有药,有药就有毒,药与毒并存”的朴素的毒药认识理论[2]。在当前全社会重视与发展民族医药的大背景下,收集、整理、挖掘少数民族使用有毒药物的方法与经验,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对有毒药物的认识,积极推进有毒药物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是振兴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发挥民族医药特色的工作之一。鉴于此,作者对《中国药典》中收载的毒性药材及饮片(以下简称毒性中药)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对《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及饮片“性味与归经”项下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大毒”“有毒”“小毒”等中药的具体品种,参考《中国毒性民族药志》对这些药材的用途和少数民族地区对它们的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其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药典》所载毒性中药的品种与毒性分级

2015版《中国药典》在“性味与归经”项下对药材或饮片的毒性作了明确标示,作者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中国药典》共收载毒性中药83种,其中大毒10种、有毒42种、小毒31种,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和数目相同[3]。在毒性中药中,矿物药5种,分别为红粉、朱砂、轻粉、硫黄、雄黄;动物药8种,分别是斑蝥、全蝎、金钱白花蛇、蜈蚣、蕲蛇、蟾酥、土鳖虫、水蛭;植物药70种,来自35科,其中大戟科最多,有巴豆、巴豆霜、千金子、千金子霜、甘遂、京大戟、狼毒、蓖麻子、飞扬草等[4]。笔者对83种毒性中药进行了分类整理,结果见表1。

2.2 毒性药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用途归纳分析

少数民族在毒药的认识与使用上,经过长期的实践沉淀与口耳传承,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这一点在尚无完整理论体系的民族医药中更为突出。如壮医能运用眼、耳、舌等感官来识别植物、动物、矿物的形、色、气味,从而辨别哪些药有毒,哪些无毒;拉祜族对毒药使用十分慎重,不仅认识到哪些药物有毒,也掌握它们中毒的症状,如认识到洋金花种子用量一钱就会出现尿闭、眼花、口干舌燥等中毒症状[5]。畲族医对植物药毒性的认识甚至超过了中(汉)医,如仙茅(畲族称为“野作呕那棕”),中(汉)医用其内服,用量较小,而畲族认为其有小毒,不宜内服[6]。作者对2015版《中国药典》中各类毒性中药(包括大毒、有毒、小毒)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用药经验进行了归纳整理。结果见表2、表3、表4。

表1 2015版《中国药典》中毒性中药的品种及毒性分级统计

表2 大毒中药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经验

表3 有毒中药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经验

续表3 有毒中药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经验

表4 小毒中药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经验

续表4 小毒中药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经验

3 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同汉医药一样,都保留了大量的毒性药物应用传统与习惯。毒性药材传统应用与现代毒性认识矛盾已引起广泛关注,亦推动了我国中药材安全性研究。少数民族在毒性药物的认识与应用上既与中医药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多差别。因此,民族地区应高度重视有毒药材的安全性问题,加强应用指导与监管,在应用有毒药材时,应在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尽量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让更多的中药材尤其是毒性药材的使用更准确化、规范化,避免滥用或误用有毒药材[7]。

猜你喜欢

中国药典药典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海马的基原与性状探讨
《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人参中成药剂型统计以及临床应用分析
基于萤石呈色机制探讨《中国药典》对紫石英的色泽规定
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高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