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富民强村在路上

2019-04-18■董

党的生活(江苏) 2019年2期
关键词:第一村大包干富民

■董 亮

1978年,泗洪县垫湖村在全省率先揭开农村“大包干”序幕。弹指一挥间,小村41年。而今的村“两委”班子正以新时期“大包干”精神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书写强村富民的新篇章。

矗立在泗洪县垫湖村路口的“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石碑告诉人们,这里不同寻常。1978年,这里的农民分田到户,在全省率先揭开农村“大包干”序幕。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春到上塘》为题的报道,使垫湖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响彻全国,往昔“黄粘土,水不淌,十家九户都缺粮;破草屋,漏风墙,扯把稻草就当床”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弹指一挥间,小村41年。垫湖村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员率先垂范、无私奉献。2013年,泗洪县委审时度势,将垫湖村党支部升格为党委,通过“内部选”“外部引”和“上级派”等方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1978年村干部平均年龄52岁,多为小学学历,时任支部书记周茂永40岁;而今村干部平均年龄37岁,党委书记周磊是全县为数不多的90后书记,已挂职上塘镇副镇长。垫湖村在“两委”班子带领下面貌焕然一新,连续6年被评为五星级村居,群众满意度在95%以上。

来到垫湖,一排排整齐的两层住房映入眼帘,村部旁“三来一加”电子加工点30多个妇女正忙碌着。“家里土地流转出去了,没事就来这边上班,孩子放学就去接孩子,每月能挣3000块钱。”村里的刘光会激动地说。如果说,41年前垫湖村由合到分是为了解决温饱,那么后期土地由分到合则催生了新一轮发展。近年来,垫湖村“两委”班子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和农业结构调整,以新时期“大包干”精神,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三来一加”项目,让800多位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17年垫湖村人均收入达15225元。

为了让群众全面富起来,村党委书记周磊先行先试,探索种植榉树、金银花、银杏树等高效农作物,领头成立占地约550亩的碧根果育苗基地,亩均年收益可达1.5万元,为低收入户提供种植技术和务工岗位,带动本地就业75人,其中低收入农户20余人。

人口集中居住后,垫湖村的“熟人社会”被打破,农民集中居住区服务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2012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垫湖村驻点调研,为垫湖发展把关定向。在“弘扬大包干精神,建设全面小康新垫湖”精神指引下,垫湖村“两委”探索“五个一”民心工作法,切实打造服务型村居党组织,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垫湖还又从“工学医住娱”五个方面,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将垫湖打造为宜农、宜工、宜商的新家园。

“现在村里大事小事都召开党群议事会,重大工程项目由村监委来监督,每个月党员活动日评议‘三务’公开,村里民主制度逐渐健全了。”“大包干”发起人之一任玉柱说。再次来到垫湖村农民活动广场上的春到上塘纪念馆,其外观犹如一座乘风破浪的帆船,喻示着村党组织将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富民强村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第一村大包干富民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
互联网+大包干促进农民增收探讨
华东鲜切花第一村
从“炮战第一村”到“通婚第一村”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精准扶贫中的又一利器
人民群众是开启改革不可忽视的力量
大陸扶貧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