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技巧

2019-04-17王草尕

文教资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材资源

王草尕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立足课本、立足课堂是当前最明智的选择。教科书上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反复论证的优秀文章,不管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是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课程目标循序渐进、合理有效编排的,每一篇文章都可当作优秀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立足课堂    教材资源    学生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深受这句话的启发,教科书上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反复论证的优秀文章,不管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是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课程目标循序渐进、合理有效地编排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最优秀的作文范文。我们何不好好利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作文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灵活利用语文教材,积累写作素材

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新人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阅读提示都有一些优美的句子,这些句子紧紧围绕这一单元主题,因此一般可以作为本次作文开头。还有不少古诗句或文言文名句可以作为素材灵活运用,如等人或等车很久不见,可以引用温庭筠《梦江南》中的诗句“过尽千帆皆不是”;可以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

总之,课本所选的大多是名家名篇,具有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力,涉及的事例、典故、名句丰富多彩,几乎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时候做个有心人,练就火眼金睛,学会从纷繁的材料中发现可用之“材”。

二、巧用课文教写文章,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立足课堂,依靠教材,精心创设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和高昂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激发状态,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巧用教材中的课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学生把作文当作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写出好文章。

(一)优美句段的模仿

很多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语言形式,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外,更重要的是巧妙地抓住这些语言现象让学生仿写。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其中第二段有这样的句式“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个句子句式工整严密,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非常适合学生仿写。于是,我出示了这样的句式:

秋天的雨把(       )给了(   ),(        )像(           )。      (   )哪(啊)(   )哪(啊),(                       )。

学生发挥想象,同样优美的句子纷纷出现:

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香蕉,黄黄的香蕉像一艘艘小船,游啊游啊,游来了秋天的丰收。

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朋友的笑脸,笑啊笑啊,送来了秋天喜悦。

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晶莹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闪哪闪哪,闪出了秋天的快乐。

(二)课文结构的模仿(总—分—总首尾呼应)

有的课文采用“总分总”,有的课文采用间接描写的结构方式;有的课文采用并列式结构段,有的课文则是按时间、地点的变化构段;有的课文前后照应……教师不仅要将这些方法提炼出来告诉学生,要学生记住,还要引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运用。例如,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请同学们找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围绕一句话来写是本文最大的一个特点。请同学们再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部分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同学们纷纷找到:“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最后我趁热打铁,请同学们仿照这种方法写一写,请围绕“花园里百花齐放”这句话将内容写具体。有从颜色方面写,有从气味方面写,有从种类方面写……真是百花齐放。

(三)写作顺序的模仿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說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定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做”。(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这是每一个人写作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同样如此。模仿协作的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是: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了解他们写作时处在什么样的情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读课文,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路”在何方?一是作者内在的情脉,二是表现出来的文脉,即课文的脉络,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思路——顺序、倒叙、插叙。例如上完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仿写,学完《北京的春节》,我立刻布置作文《天祝的春节》(课件出示例文),学完客家民居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写我家乡的居所。当上完本单元最后一篇《和田的维吾尔人》时,学生自然在当天日记中写了天祝的藏族人。

总之,模仿是儿童的明显心理特征,模仿是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小学作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这一特征,从模仿入手,教给学生模仿理性认识生活内容与模仿灵活运用文章形式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挖掘教材,留给学生大量写作空间

(一)故事留白的填充

有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会在某些情节里有留白之处,为学生写话训练提供了契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钻研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文本找寻教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小练笔。《陶罐和铁罐》时,文中第11自然段的开头“许多年代过去了……”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陶罐和铁罐被埋在厚厚的尘土下面,有一天……”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进行对话编故事。学生合作编了更加精彩、更加生动的故事。

“哎哟哎哟”突然厚厚的尘土下面传来了痛苦的呻吟。

“铁罐兄弟,铁罐兄弟,是你吗?”陶罐问。

“是我!疼死我了!”铁罐回答说。

“你怎么啦?”陶罐关切地问。

“我现在浑身难受,好像有千万只虫子在咬我的身子”。

“怎么会这样呢,你是不是生病了”。

“我也不知道,啊!天啊!我的肚子都腐烂了,肩膀也破了个洞,哎哟……”

“那怎么办,我能不能帮你做点什么”?

“不用了,谢谢你,陶罐兄弟,以前我总是奚落你,说你的不是,真对不起。你能原谅我吗”?

“没有关系,咱们现在是好朋友了”。

“陶罐兄弟,我真想和你一辈子做朋友,哎哟,真是疼死我了”。

“铁罐兄弟,要不我给你讲故事吧”。

于是陶罐给铁罐讲起了一个个故事,希望帮助他忘掉痛苦,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陶罐像往常一样呼唤铁罐,但是听不到任何回答,原来,铁罐已经完全被氧化了,永远消失了。

(二)阅读情感的延伸“我想对谁说”

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抒情性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感人,催发学生情感和灵感。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则很可能会淡化、遗忘。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训练点,及时练笔,将学生的情感、感悟沉淀下来。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三个儿子》就是这样寓意深刻的文章,富有哲理。在学生学完课文,启发他们对文中谁说几句话,然后写下来。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我不能失信》在文章的结尾也可以启发学生对小宋庆龄说几句话,从而深切体会主人公的内心及高尚品质。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立足课堂,持久练习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练习也应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文章具有相似之处,有的是选材,有的是立意,有的是情感,有的是场景等。如能把这些材料归类,让学生用心品味,然后具体仿写一段,老师结合学生作品进一步品赏、品析,再让学生仿写一段,这样会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布置周记的时候常常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定题目,学完关于鲁迅和毛泽东类似的单元,周记的题目是《走近鲁迅》或《走近毛泽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结合课文内容加深对伟人的了解,提高作文水平。所谓持久练习是一篇作文一般要经过好几个程序,先自己写——老师检查——佳作欣赏——自己修改——同伴修改——誊抄。这样能在同伴佳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修改,并养成认真习作的好习惯。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每位语文老师都能不断探索,大胆尝试,遵循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就一定能将作文当成一件开心的事,并在不断的作文体验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宋琴.巧用文本激活小学习作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4):45.

[2]周朋.活用教材资源拓展练笔途径[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7):71.

本文為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18]GH190。

猜你喜欢

教材资源
浅析高中数学教材资源的合理深化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引教材活水,滋养学生作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之我见
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指导学生口语交际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写作训练
开发教材资源,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