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单车低碳出行的实证研究
——以合肥市居民为例*

2019-04-17

关键词:绿道合肥市意愿

王 化 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与化工学院,合肥 230011)

随着2014年第一辆以服务大学生群体为目的的ofo共享单车问世,时至今日,共享单车市场已是品牌林立、品种多样。在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同时,不仅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而且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环保的低碳出行方式[1];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引领下,开启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一片蓝海。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1.886×107个,截至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预计将达5.0×107个。共享单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与我国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密切相关;既满足公众需求,也符合供给侧改革需要[2,3],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的节能减碳潜力,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4-5]。

然而,共享单车在成为低碳出行重要方式的同时,也伴生诸多问题,如投放无序、管理缺失、安全隐患、违规停放等[6];那么,有效开展以城市居民为共享单车使用主体的研究工作,有益于解开制约共享单车发展的问题,更有益于充分发挥其在低碳交通建设上重要补充的关键一步。

以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合肥市为例,针对共享单车使用主体——居民,结合社会人口学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开展其对共享单车使用目的、意愿的深入分析,明晰合肥市居民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的相关诉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性建议,以期为城市居民有效使用低碳出行工具——共享单车,助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提供第一手翔实资料。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方案

调查共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6份,回收率83.2%,于2017-04完成。发放对象为合肥市居民,为保证问卷有效回收,采取以一对一调查方式,调查在合肥市下辖4区进行,分别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及瑶海区。调查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情况、月收入)见表1。

表1 城市居民社会人口学特征

1.2 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

采用问卷法获取研究资料。参照相关研究成果[7-9],并结合合肥市共享单车实际与合肥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实际开展状况,主要从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管理系统和居民态度4个方面综合考虑,调查问卷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居民社会人口学特征、合肥市居民共享单车认知情况、合肥市居民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情况,每个部分各设置了6,6,16个问题。其中,客观题12道,主观题16道,每个问题设置2,3,4,5个选项不等且均为单选。通过内在一致性分析,问卷总体信度系数α达到0.7,说明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问卷结果可靠有效[7-9]。

问卷内容包括:共享单车使用方法的获取途径、共享单车的属性定位、共享单车使用对象、共享单车城市定位、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共享单车存在安全隐患、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1 km”出行问题、共享单车+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等。

居民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与目的按“很充足/很赞成”、“充足/赞成”、“一般”、“不充足/不赞成”、“很不充足/很不赞成”回答,分别赋予5,4,3,2,1分,通过居民对各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值,最终可得到居民对各单项的平均意愿值Wi[9]。计算公式如下:

(1)

式(1)中,Wi为单项第i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平均意愿值,Sij分别为第i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中选择第1,2,3,4,5个选项的居民数,基于做出选择的416份问卷,即n为416。

采用 Excel2010、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与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合肥市居民对共享单车的认知

合肥市居民对共享单车认知度共计5道题,全为客观题;其统计结果分别见于表2和图1。由表2可知,对于合肥市共享单车属性定位的认知,约有52.42%的居民选择公益属性,47.58%的居民选择商业属性,可见多数居民倾向共享单车的公益属性,但也有部分居民意识到共享单车具有一定的商业性潜力。对共享单车城市定位的认知,约有56%的居民选择二线城市,通过进一步访谈大部分居民认为一线城市车流量太大,易于发生安全问题,不适合骑行共享单车。对合肥市共享单车使用对象的认知,约有49.88%的居民选择青年(学生),43.70% 的居民选择中青年(上班族),其余5.19%的居民选择中老年,仅有1.23%的居民选择未成年人。另外,对于合肥市共享单车“您更喜欢哪家”的认知方面,46.08%的居民选择OFO,另有33.82%居民选择摩拜单车,可见合肥市居民对这两款共享单车的认可度较高。对于选择OFO原因,约有35%的居民认为其押金和费用相对较低,薛强的调查结果发现[9],46.9%的人则关注其收费价格的高低,目前,OFO共享单车押金99元,计费为0.5元/h,而摩拜单车押金299元,计费为1.0元/h。

表2 城市居民对共享单车认知

居民对共享单车使用方法的获取途径及最近一次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可通过图1观察得到。由图 1(a)可知,约有44%的居民最近1周内使用过共享单车,约30%的居民在最近1个月内使用过共享单车,约14%的居民在最近3个月内使用过共享单车,可见合肥市居民对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由图 1(b)可知,约有40%的居民是通过自我摸索获得共享单车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其次为25%的居民通过亲友介绍掌握共享单车使用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居民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其中35岁以下年龄约占88%(表1);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通过对回收的1 000份问卷分析发现,居民中43.4%的人每周使用频率在5次及以上,其中使用 10 次以上的人占到一半;39.1% 的人的使用频率较低,每周仅 3-5 次;值得注意的是,仍有 17.4% 的人每周使用的频率小于3次[10]。

对受访居民社会人口学特征与问卷各部分问题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交互分析,结果见表3所示。从表3中可知在单因子分析中,性别在受访居民社会人口学特征要素中与问卷各部分问题无关联度[9];年龄对解决“最后1 km”出行问题产生极显著影响,对安全隐患产生显著影响,说明各年龄层对便捷出行和安全两个方面关注度较高;教育程度对所设问题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调查对象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有关,二者占比高达85%;职业、月收入对解决“最后1 km”出行问题、属性定位、私人占有、促进消费、随意损坏产生显著、极显著相关影响,这也反映出不同职业和不同收入居民都很关注共享单车方便出行、便于近距离外出购物及对其的保护等方面问题。

(a) (b)

表3 影响居民共享单车认知度的单因子和多因子交互分析

表3多因子交互分析中,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对共享单车使用对象、解决“最后1 km”出行问题、私人占有、随意损坏产生极显著影响,对节能减排产生显著影响,说明居民对共享单车在短距离出行上的依赖程度及其保护较为重视,同时,也认识到共享单车作为绿色出行有助于节能减排;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对属性定位产生极显著影响,对私人占有、随意损坏、促进消费、节能减排产生显著影响,这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的关联度相当;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对共享单车使用对象、私人占有、规范停放产生显著影响;年龄*职业*月收入对投放数量、公共绿道、低碳补偿产生显著影响;性别*年龄*职业对安全隐患、使用对象、城市定位产生显著影响;在所设问题中,主观题部分包括使用对象、城市定位、属性定位等问题与社会人口学特征要素关联度较高;而客观题部分仅有安全隐患、促进消费、低碳补偿、发展前景很好、公共绿道、规范停放、健身娱乐、节能减排、解决“最后1 km”出行问题、私人占有、随意损坏、投放数量、虚拟车桩等13个问题关联度较高。另从表3中可知,使用对象、解决“最后1 km”出行问题、节能减排、健身娱乐、促进消费、随意损坏、低碳补偿等7个问题的选择受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影响较强。

2.2 合肥市居民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

居民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居民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相关系数r在0.104~0.795,介于低度相关到中度相关之间;其中,投放数量与公共绿道、安全隐患、缓解交通、私人占有和虚拟车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居民对共享单车投放数量与城市公共绿道,以及在缓解交通和安全隐患上的适配度较为关注,因为当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太多、城市绿道不完善时,就会增加安全隐患;相反,如果能在二者之间确定一个平衡点,那么将极大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另外,对虚拟车桩具有一定的期盼;公共绿道与安全隐患、解决最后1 km出行、缓解交通、私人占有、随意损坏、虚拟车桩、前景很好、促进消费、健身娱乐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完善的公共绿道可以大大增强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安全感,并将成为一种健身娱乐的出行方式,有着较为看好的发展前景;缓解交通与加强监管、规范停放、信用体系、虚拟车桩、前景很好、促进消费和健身娱乐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居民对进一步规范管理共享单车,强化信用评价体系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的效用有强烈的意愿;私人占有与加强监管、规范停放、低碳补偿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将共享单车私有化将极大地阻碍低碳补偿;加强监管、规范停放、信用体系、虚拟车桩之间,及其对前景很好、促进消费、健身娱乐、低碳补偿和节能减排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居民更加期盼加强对共享单车的规范化管理,利用信用评价体系保护共享单车,这将有助于项目的大力发展,并在缓解交通、促进消费、健身娱乐、低碳补偿和节能减排上发挥更好的效果。

表4 居民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相关性分析

*P<0.05;**P<0.01

表5 城市居民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与目的构成和均值得分

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每项选择的居民构成及其平均值见表5。居民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及目的的16项意愿及目的由高到低顺序如下:节能减排、低碳补偿、健身娱乐、信用体系、加强监管、规范停放、前景很好、虚拟车桩、缓解交通、促进消费、解决最后1 km出行、安全隐患、投放数量、公共绿道、私人占有、随意损坏,其中,节能减排、低碳补偿、健身娱乐、信用体系、加强监管的平均值在4以上,说明居民对这5个项目表现出极大地期盼,也可以看出,居民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意愿首要为节能减排(4.29)、低碳补偿(4.26),说明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居民对绿色出行有助于低碳补偿意愿较为强烈,同时,也认识到有效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于实现绿色出行、平安出行的重要性;在规范停放、前景很好、虚拟车桩、缓解交通、促进消费、解决最后1 km出行、安全隐患这7个项目上的平均值高于3.5,说明居民期待对这7项内容能更进一步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对共享单车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引起担忧,但居民对共享单车的使用将会促进消费表示出积极、乐观的态度;投放数量和公共绿道,介于“一般和充足/赞成”之间,略倾向于一般,说明居民对合肥市共享单车投放数量与城市公共绿道系统之间的比例不是太满意;最后,居民对私人占有和随意损坏,表现出较强的反对意愿,说明参与调查的大多数居民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

3 结论与建议

共享单车作为低碳出行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国家低碳城市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城市生活中,在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显著增加的大背景下,居民选用共享单车作为低碳出行工具的意愿有多大,将直接影响着低碳城市建设的效果。通过调研发现,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居民,已经普遍建立起低碳出行的意识,把共享单车视为低碳补偿、节能减排的有效补充,尤其在“最后1 km”对择优选用共享单车的意愿尤为一致;并较为乐观的看好共享单车作为低碳出行的发展前景,将在促进消费,增加“绿色GDP”上起到促进作用。

鉴于此,共享单车作为低碳交通的重要补充,在国家低碳城市建设中,应重点关注:“公共绿道/慢道系统”在国家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开发与规划;“监管与规范”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将居民对共享单车的使用频次、公里数等,纳入碳补偿机制体系,有效提升居民低碳出行的积极性。此外,国家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作为城市主体的居民,其低碳意识高低、低碳出行意图和动机等应受到广泛的重视;共享单车已成为低碳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有效实施低碳出行找到了突破口,但因经济发展程度、居民受教育水平、城市类型和交通组成构架等方面的差异性,它将正向或负向地影响着城市居民在低碳出行工具使用目的和意愿上的选择,下一步仍需要更多翔实可靠地实证研究待以回答。

猜你喜欢

绿道合肥市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醒狮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送你一盆小多肉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