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刻海派篆刻家群像

2019-04-16吴迪

出版人 2019年4期
关键词:印石印鉴篆刻家

吴迪

二十世纪初,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印人纷纷迁居上海谋生,形成了一支印人群体——海派篆刻家群。外埠与上海本地印人经过长期交织发展,渐趋融合徽浙两宗印风,创造出了特色鲜明的“海派篆刻”艺术。海派篆刻家阵容浩大,风格绚丽多姿,尤其是他们入古出新、印外求印的创新精神,使得该群体在数量与艺术水准上一直居于近现代印坛的最前沿,在全国篆刻界享有“半壁江山”的美誉。对这些艺术实践和创作理念进行总结,有助于我国篆刻艺术事业的发展。这种总结,既需要有宏观上的归纳、概括,也需要有对突出代表者的个体分析。尤其是通过分析老一辈篆刻家的艺术实践和经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现在的篆刻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以启示。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16卷)精选艺术成就卓越的16位海派篆刻家:赵之谦、吴昌硕、赵叔孺、王福厂、马公愚、钱瘦铁、邓散木、方介堪、朱复戡、来楚生、陈巨来、钱君匋、叶潞渊、单晓天、方去疾、吴朴堂的篆刻代表作,以近六百方原石的高清图版、近四千方珍贵印蜕,严谨而立体地呈现这些海派篆刻大家的艺术轨迹,详细地研究了近现代中国海派篆刻艺术发展、演变的过程,给予了海派篆刻艺术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说是近现代篆刻家群体及其艺术作品和文献的集大成之作。

清末民初,以赵之谦、吴昌硕为代表的一批印人以勇于承载、保存传统文脉、振兴艺术的意识,以入古出新、印外求印的创新精神,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胸襟,屹立于时代之巅,使以上海为中心的“海上印坛”成为全国的篆刻创作中心,并一直引领篆刻的发展潮流。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近二百位兼擅书法篆刻的艺术家在上海留下活动记录,这可说是明清以来印学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以16卷的体量,大规模展现海派篆刻家风格、成就和影响,弥补了历史上只是分散出版上述16位篆刻艺术家著作的遗憾,整体地、学术地将海派篆刻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进行系统地整理出版,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除了是集近现代海派篆刻之大成的重要文献,《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也是近现代文化名家的印鉴宝库,收藏、鉴定书画的重要依据。

近现代以来,上海不仅是篆刻家云集的重镇,更是书画家、文人学者聚集之地。而这个以文化为中心原点的交际圈,互相之间的频繁往来构成了当时的海上盛景。印鉴,既是文人间相互赠予的礼物,更是书画家、文人学者案头必备之物。所以,本书不仅是对海派篆刻的总结和展示,还可以说是近现代文人学者、书画名家的印鉴宝库,可以为收藏、鉴定、研究近现代文学、书画提供可靠的依据。

《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印刷精美细腻,利用超常规的五色印刷,珍稀印蜕、原石以高清形式呈现。

篆刻书籍的出版,通常以印蜕、边款影印为主,印石往往藏于博物馆库房或藏家书房之中,欲觅得一方握在手间研摩把玩,是稀罕风雅之事。然而对于篆刻家的研究、刀法的学习、印石的辨别,原石是最为重要而真实的资料。本书各卷均收录篆刻家的代表作印石,对这些印石、印面与边款利用现代摄影技术进行了高清拍摄,并且对印蜕单独用专色印刷,与印石照片互相不干扰,有效地避免了用四色印刷,可能因为细微的套版不准而导致的印蜕模糊,轻重不均的情况,体现印谱出版的新理念。

猜你喜欢

印石印鉴篆刻家
玩物上志——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石篇)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一种基于ORB特征的印鉴快速配准算法∗
篆刻印石的保养方法
寿山田黄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基于几何统计差异性的伪造印鉴识别方法
基于RGB颜色特征的印鉴图像预处理
印鉴图像骨架提取与链码表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