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目友人帐》热映,“治愈系”前景几何?

2019-04-16李婉雪

出版人 2019年4期
关键词:哔哩妖怪友人

李婉雪

最近,不少人都被身边的朋友“安利”了《夏目友人帐》,得到的第一句评语往往便是:“超治愈的。”

3月7日,这部来自日本的治愈系动漫电影在“女生节”这一天登上大荧幕,撩拨千万中国观众的心弦。上映首日,该片便斩下1951.9万元票房,位居当日上映影片票房首位。截止目前,其票房累计超过1.13亿元,上映11天后上座率依然高达10.5%,成为今年开年以来最卖座的日本电影,豆瓣评分也达8.3分。

“治愈系”,这个从日本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化概念,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囊括音乐、文学、电影、动漫等各领域的成熟的文化产业体系,在抚慰日本观众心灵的同时,漂洋过海,以区别于仙侠、悬疑等内容的独有风格,在包括中国等一批国家和地区市场中抢得一席之地。

究竟何为“治愈系”,为何其在当下的时代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追捧?不妨让我们透过《夏目友人帐》的热映来一探究竟。

何为治愈?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但也会有温柔的相遇。转瞬即逝的相逢与离别,因为是你,所以每一个瞬间,都想要珍惜。”

这句《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终极预告片中的引言,仿佛带着暖暖的温度,伴随着轻柔而带着淡淡忧伤的音乐,为观众缓缓展开影中的世界。

“治愈系”的概念在日本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治愈系”就已经演变为一种全民性质的消费文化。彼时,日本泡沫经济的瓦解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长期处于低谷,日本社会进而变得浮躁动荡,人心也逐渐惶恐不安。人们盼望回到过去,渴望过上一种安定平稳的生活。在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转而寻求精神慰藉。于是,为了回应这一心理需求,“治愈文化”应运而生。

诞生之初,这种独特的文化便迅速蔓延至各个领域,人们开始热捧各种以“治愈系”为标签的文化产品。音乐作品如《Lost Butterfly》,文学作品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厨房》,以及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不仅在日本大获成功,也在海外收获了不小的文化认同。

而在动漫领域,许多日本动漫作者也开始将“治愈”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应用到作品中。这类作品剧情人物设定贴近现实,情节舒缓,擅长通过刻画细节诠释生活意义,以达到治愈内心疲劳的功效。故事中的人物,主角多为身份普通且平凡的小人物,就像活在这个世上最普通的“你和我”;陪在主角身边的,必然会有一个从外表到性格都“极萌”的角色,来为整个故事添彩,让观众看后为之一笑,内心充满柔软。

就像《夏目友人帐》中,温柔的主人公夏目和有着极萌的招财猫外表的“娘口老师”、各具特点的妖怪们、平凡普通却也温暖的同学们,使《夏目友人帐》成为了“治愈系”动漫教科书式的作品。

除此之外,温暖的背景音乐和场景设置也是治愈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好的背景音乐往往与节奏舒缓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融合,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心灵与情绪随着音乐得到放松;场景设置则与背景音乐相交融,如在《夏目友人帐》中,满蕴小镇气息的木屋火车站、森林、河流、田间小道,配以柔和的颜色,呈现给观众的每一帧定格,都是一幅温暖的画,清新而宁静。

《夏目友人帐》在日本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动漫连载的播放量也是常年居高不下。这样一部作品,被搬上大银幕后的号召力自然不容小觑。公开数据显示,《夏目友人帐》在去年9月于日本上映后,仅首映周末两天便吸引观众12万人次,票房收入1.72亿日元(约合1050万元人民币),上映当周便登顶日本电影票房榜首。

而除《夏目友人帐》外,包括《CLANNAD》《未闻花名》《虫师》《水果篮子》《龙猫》等一系列“治愈系”电影,也都在日本和其他市场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撬动人的孤独与渴望

“治愈系”为何受到当下观众的喜爱?

我们不妨先看看《夏目友人帐》这部大受欢迎的动漫作品中,主人公夏目的故事。由于天生看得见妖怪,还是孩子的夏目在他人眼中就是个会突然大叫、奔跑、又会莫名自言自语的奇怪小孩。他的童年,是在被冷落和遭排挤中度过的,父母双亡的他常年辗转于互相推卸责任的亲戚之间,所幸最终被好心的藤原夫妇收养。他从祖母的遗物中得到与妖怪们签订了各种契约的友人帐,开始了与招财猫外表的妖怪斑,一起将友人帐中妖怪们的名字一一归还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夏目与妖怪们从相互恐惧与排斥,逐渐发展到可以和妖怪们友好相处。身为人类,他虽能力有限,却也为了不同遭遇的妖怪们,努力去保护想要珍惜的一切。人类无法抗拒孤单,妖怪亦然,然而,当彼此成为朋友后,就多了一份牵挂。

《夏目友人帐》中的很多经典台词甚至一度成为温暖日本都市人心里的一束火苗,成为能够让生活在世上每一个孤单的个体积极面对未来,努力生活的激励。

与影片中岁月静好的气氛相对的则是日本当下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生活。从早到晚处在疲惫与压力中的人们,精神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变得淡漠、疏远。在这样的都市生活状态下,虽然刺激的动作类或情节复杂的悬疑类等内容,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得到精神上的宣泄,进而达到解压目的,但却并不能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舒缓。而风格平和的“治愈系”内容,却能够让人真正静下心去,通过简单却温暖的故事,松懈下紧绷的情绪,让心灵得到片刻抚慰。

中国式“治愈”在路上

“治愈系”在当下的日本已然形成了一种极为成熟的文化体系,扩散至饮食治愈、宠物治愈、音乐治愈等诸多领域,而这些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的治愈元素,又通过动漫人的手,再次融进“治愈系”动漫作品里,作为缓解日本人压力的一剂良药,逐渐拓展着自己的市场。

与此同时,在焦虑几乎已经成为时代特征的当代中国,治愈系文化消费品同样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公开数据看,截至3月20日,《夏目友人帐》在哔哩哔哩平台总播放量达2112.8万,追番人数175.7万。同为“治愈系”动漫的《未闻花名》,在哔哩哔哩平台总播放量2423.3万,追番人数240万。由此可见,日式风格的“治愈系”以它简单却温暖人心的故事,舒缓的音乐与清新的画面,同样捕获了大洋彼岸中国观众的心。

事实上,早在2011年,电影《失恋33天》便打出了“中国内地首部治愈系爱情电影”的宣传标语,并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通过这种“标签化”的宣传,治愈系影视作品开始针对特定人群,完成从符号意义到经济效益的转变。

然而,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IP联动模式的发展时间尚短。以漫画作品为例,当前仅有《罗小黑战记》可以称得上是“治愈系”国漫佳作,该作品2011年开播,豆瓣评分高达9.5分,哔哩哔哩平台总播放量6510万,追番人数174.9万。但抛开特例而言,我国“治愈系”动漫目前仍相对较少,更缺乏资本重视;影视领域也有着类似的情况,豆瓣“治愈”标签下的国产佳片在数量上远不及日韩、欧美等国,“治愈”一词也更多地作为一种描述而非影视品类出现。换句话说,我们对“治愈系”文化产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宣传和功用上,并没有深入到作品的创作中,进而形成一套样本化、程式化的生产创作体系。

从票房来看,近两年成绩较好的“治愈系电影”多来自海外,且以日本电影为主。可以说,国内观众对“治愈系电影”的需求切实存在,尽管与其他类型影片相比,“治愈系电影”的消费群体稍显小众,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治愈系”将毫无疑问地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場,毕竟,这是一个人人需要被治愈的时代。

猜你喜欢

哔哩妖怪友人
汽车里还能看视频刷弹幕《哔哩哔哩车机版》
致友人(组诗)
哔哩哔哩2019年全年营收67.8亿元同比增长64%
月活数据激活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如何定义仍是难点
妖怪来了
妖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