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化于行、内固于心:“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研究

2019-04-15杨冀琴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杨冀琴

摘要:“工匠精神”培育有效融入人才培养,高等职业院校责无旁贷。通过深入铁路局、地铁等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调研,校企合作,梳理“工匠精神”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企业、职业领域内涵,结合高职在校生现状分析,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路径综合融入,提出“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系统、务实、有效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满足企业需求、符合国家意志。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人才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doi:10.16083/j.cnki.1671-15 80.2019.03.02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3-0115-04

一、“工匠精神”融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导思想明确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一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重提培育、学习、传承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是消费者个性化消费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当今,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社会共识、企业呼唤、个人诉求。

铁路建设与发展是国家战略重点,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中明确未来规划建设运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完善东部网络布局,提升既有路网质量,推进周边互联互通的普速铁路网以及铁路客运、货运综合交通枢纽。2030年,铁路网规模将达17.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也在大力进行。轨道运输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运营服务将需要大量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在轨道运输企业每年新进员工中,高职毕业生占比超过65%,是企业基层生产技术人员的主要组成。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发展、企业需求、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明确“工匠精神”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领域内涵,提高育人针对性

自古以来,工匠以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技艺,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孜孜不倦、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见证着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当今时代,“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在长期职业生涯中养成的职业风范,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具体表现为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操作的精准、精心、精细,对工作的执着、奉献,对质量追求卓越、极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是“工匠精神”内涵的核心。

轨道交通运营生产具有点多、线长、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要求安全运营、优质服务。在春运、暑运、小长假等万家团网、欢乐休闲的节假日,从业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甘于奉献。为此专业教师通过专项调研,选择典型生产单位(如高速铁路车站、客运段、技术站)、岗位(客运员、列车员、车站值班员等),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面向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员工进行“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的调查。

调查显示,调查者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精神、道德修养总体予以肯定,给予“积极向上,对企业忠诚度高,讲诚信,具有一定团队精神”的良好评价;同时,存在如纪律意识松散、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执行力比较低、不适应半军事化企业管理、比较自我、怕吃苦等相对表现比较明显的问题.希望学校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加强。通过调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需要加强的职业精神依次是担当、奉献、敬业、钻研、创新。现阶段在企业中培育“工匠精神”常态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劳动纪律考核、劳动质量评价进行,通过企业文化打造宣传、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政治学习等途径来有效补充。由于生产经营任务重、安全压力大,虽然很重视这一方面工作,但以上方式是否使“工匠精神”真正融人员工内心,唤醒并成为自我主动性追求,仍需探究,因此,特别希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学校通过课程、活动、实践教学等多途径、多形式强化培养、育人成人。

铁道交通运营职业领域要求“工匠精神”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内涵可以概括为——敬业爱岗、勇于奉献;钻研进取、敢于担当;团结协作、求实创新;遵纪守法、安全生产。

三、“工匠精神”融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现状

大学三年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形成向成熟转变的時期,具有可塑性、可变性,受到来白家庭、朋友、社会和学校的影响,其中家庭、朋友和社会的影响方式带有直接经验或者感性的性质,学校是科学、理性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据调查,大学一年级高职学生绝大多数已经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持肯定态度,能够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及意义,愿意以其为指引,指导自我人生,为树立正确、科学、理性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做准备。但是部分学生未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客观存在。

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是习得一技之长而后获得一份收入理想的工作,学习动机倾向于学习与专业、职业关联紧密的内容。关于本专业职业领域应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新生对本专业认识局限在通过媒体、家人朋友或者自身对轨道运输企业、高铁技术发展、春运宣传报道以及乘车体验等极少的方面,对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特点、岗位对员T的全面要求、“工匠精神”内涵及其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基本没有认识,缺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缺失,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刻。

(二)外化于行,内固于心的“工匠精神”融人人才培养策略

在研究“工匠精神”融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及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职业精神树立、人文素养形成和道德修养渗透”贯穿人才培养始终,与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并重并行;外化于行、内固于心,主要通过实施以下策略进行有效融人:

1.将“工匠精神”元素融人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育是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课在培育“工匠精神”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教学和引导,使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基本要素、核心内涵,明确其特质,提高认识,从而为后续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时主动、积极去深刻理解“工匠精神”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工匠精神”走进学生内心。

(2)发挥专业课程的主阵地作用

高职学生三年学习,三分之二以上时间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课程体系搭建致力于改变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重专业技术知识、职业技能学习,轻职业素养培育的状况,将“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并行,有效融合,发挥专业课程的主阵地作用,以专业课为载体,对学生认真传授、引导培育“工匠精神”。借助学校轨道交通产业链专业集群建设平台,通过调研,校企合作,依据职业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构建“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融合;知识、技能、情感递增;工匠精神渗透”的三阶段三循环螺旋式上升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培养职业基础能力,认识运输生产现场,感知“工匠精神”

学生在校内通过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作业人员岗位基础知识、技能,到企业参观实习,认识基础设施设备及基层作业内容,聆听企业技术人员讲课,建立对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生产的感性认识,从参观纪律、作业人员操作、车站管理等,认识运输企业,感知“工匠精神”。

第二阶段: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走进运输生产现场,养成“工匠精神”

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专业核心课模块与专业实践课模块交替进行,参加校内、校外生产实习,走进运输企业,强化职业核心技能,在企业真实环境中感受严格的劳动纪律、作业要求、操作规范,在兼职教师言传身教下实习,持续得到敬业爱岗、奉献钻研、服从指挥、安全生产等职业素养熏陶,逐步养成“工匠精神”。

第三阶段:培养职业综合能力,融入运输生产现场,提升“工匠精神”

通过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参加铁路春运等形式的顶岗实习,深化所学的专业技能,锻炼其铁道运营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实践能力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在放弃寒假、春节的顶岗实习中,学生坚守客运、售票、客服等工作岗位,确保百姓团网之路平安顺畅,真正体会到奉献、担当、敬业的“工匠精神”,真正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真诚服务社会”的职业信念。

在以上三个阶段理论一实践一理论一实践三次融合、循环培养中,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培养是螺旋上升的,相互交融。校内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任务(项目)、实施进程、多元评价,注意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钻研奉献、团结合作等工匠精神要素全程渗透,与技术要素有机融合;注重通过将相关国家战略、行业动态、企业发展、高铁、重载技术创新、典型案例、优秀毕业生成长案例等融人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企业化管理,将严格的纪律要求、实训教室及设备的清洁整理、项目任务是否及时完成上交、实习不同岗位的执行情况等纳入成绩考核,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了解、熟悉专业、未来工作的企业、从事的职业,激发其对专业的热爱,对职业的向往,对未来自我成长的期待,激发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最大化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3)发挥人文、创业课的助推作用

课程体系中,搭建类型和形式多样的人文、创业课,使“工匠精神”培育注入文化底蕴。国学基础、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诗词、影视(文学、音乐、美术、书法)鉴赏、中国近现代史、陶艺制作和欣赏、健美操、艺术插花、法律案例评析、趣味经济学、投资理财基础知识、糕点制作等人文、创业课程的开设,从人文、经济、健康、创业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激发信心、挖掘潜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培养科学、理性思维,助推其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与领会。

2.培养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稳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工匠精神”有效融人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师资。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養职业人才、工匠的摇篮,那么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工匠精神——执着、专注、创新的匠心,扎实、娴熟、与时俱进的匠艺,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才能通过教学传递“工匠精神”,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将“工匠精神”持续地浸润给学生。积极培养一支具有丰富企业经历、深刻理解并能够彰显“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多途径强化专职教师专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

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现场实践学习,挂职锻炼,融入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培训教师,寻求“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融合途径。专业教师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设备的有效运用研究,承担实践课程、技能大赛的设计、指导任务;结合生产实际,有效实施实践教学,开发出具有实用性、实效性、针对性的实践教学项目,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营造逼真职场环境,在学训过程中不断积淀和熏陶。

(2)逐步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以来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承担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充分聘请经验丰富、讲课好、任课时间长的企业兼职教师,这就需要国家、企业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的支持。当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加强“工匠精神”培育,一是实习期间,兼职教师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方面在作业中的体现去严格要求、考核学生,培育“工匠精神”,为其后续顺利成长为企业合格员工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开展新技术运用、企业对人才管理与要求、职业生涯成长等方面的讲座,使“工匠精神”在企业的要求、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作用直观感性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乐于接受。

(3)探索良好的管理机制,发挥教师在“工匠精神”融人人才培养的重要引领作用,实施有效的工作方式

探索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制度,固定配备,从大一入学到合格毕业,使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班导师的企业经历、成长经历、培养的毕业生职业经历等典型案例,帮助、引导学生形成对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正确认识,在学生不同职业学习阶段开展讲座、及时沟通交流,将“工匠精神”内涵与职业技能学习联系、与企业要求联系、与学生未来成长联系,在轻松的氛围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及时指出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不良意识、行为习惯,避免教条式说教带给学生的反感、同避,从而使得“工匠精神”融人人才培养针对性强、更加有效。

3.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全員参与、全过程渗透

“工匠精神”融人人才培养是一个筑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除了教师、学生,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相关人员都应参与进来,高屋建瓴,顶层设计,规范制度,激励创新,在各白岗位和职务给予学生正确的言传身教、引导帮助。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个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家庭多方共同努力、长期实践的过程。将“工匠精神”培育有效融人人才培养研究,立足于专业开展,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施有效性。同时,基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共性特点,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策略方面,理念及方法可以迁移、丰富与深化,从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多途径综合实施,坚持外化于行,内固于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4-06-24(01).

[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6,(6):6-11.

[3]刘俊富,赵安香,李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新生影响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9):91-93.

[4]陈建华,王冰,王博,曾京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主要问题探究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58-61.

[5]董刚.将职业精神养成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15-12-10(9)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