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心,建设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来自天津市南开区西营门外小学的报道

2019-04-13徐德明

天津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润心张伟公民

本刊记者 徐德明

“教育最深层的还是人性的东西,这是我多年教育实践最大的心得。学校应追求教育本质回归,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获取向上、向善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天津市南开区西营门外小学校长张伟感慨地说,教育是浇灌、滋润、等待的过程,“润心”是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维护人的尊严。从“润心”的维度理解课程的深层内涵,能给课程的开发带来新的视角。

近年来,西营门外小学在传承“播种希望的种子,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润心”为核心的办学特色,以“小公民润心课程”体系为根本,逐步建立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框架,注重养成教育,努力办一所有情怀、有温度、有故事的老百姓信任的好学校。

整体建构,撬动学校育人模式变革

在“润心”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确立了“办一所具有南开内涵、南开特色的示范小学”的办学目标,确定了学校的质量灵魂、师生的仪表格言以及治校方略等。

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校长张伟专门提出了师生“源动力”发展的两个目标:一是教师“常怀仁心有善术”,二是学生“为了成长而读书”,凸显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孩子们种上价值的种子”的办学特色。

“这样的整体性建构,实质上是反复找‘魂’、用‘魂’和强‘魂’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多了实践的自信。”张伟如是说。

围绕办学目标,学校大力开发润心学堂校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开发心理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班会课程、家长会课程等,构建了一套完备的课程文化。

一方面,学校着力创建“五环导学”课堂文化,强调教师反思要在学生上课后的感受和收获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确定了要具备“育德、启智、健美、怡心”等功能的环境建设思路。

学校大力弘扬以“尊重、责任、仁爱”为核心的价值引领,并将其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努力营造职业情怀感召下的教师自觉,以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为引领,建立完善价值引领机制、读书学习机制,风采展示机制、研修提高机制、青年成长机制等。

精准定位,确定办学方向和培养方向

学校把培养合格的小公民作为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概括为“有文化,懂生活,善交流,强健体,有爱心,敢担当”18个字,并且以“润心学堂”为载体,坚持内涵发展,文化办学,构建“小公民润心课程”体系,探索现代化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爱JING”文化。

“学校润心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据张伟介绍,学校结合“爱JING”文化、德育的“五日学”、教学的“五环节”、党建的“五个一”模式、后勤的“五真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师生美好品质。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更加呼唤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为此,学校本着时时处处皆课程的理念,从德行、知识、礼仪、体魄、审美五个维度,构建了“小公民润心课程”的基本结构。

据该校副校长邵云静介绍,学校课程的五大类:学科+活动特色课程、小公民生活常识课程(传统节日、礼仪、公德与私德等)、一日常规课程、专题聚焦课程(如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等)和兴趣爱好课程(社团、兴趣小组),每周活动2次,每次1小时。为了让评价多元立体,学校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修订班级五项评比标准和方法,期末以“游园会”的形式展示学生成果。

经过六年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有远大志向、有规范意识,诚实守信,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生活,善于交流,身心健康,充满朝气的快乐的现代小公民。

立足实际,积极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小公民润心课程”体系,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三大特点。在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的指引下,学校打造出基础性课程、经验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三级课程,实施过程就是对学生润心教育的过程。

张伟解释说,“小公民润心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促进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公民润心课程”是与美好相遇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最美的自己;“小公民润心课程”是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渗透教育,让学生获得身心的成长。

围绕“润心”这一目标,学校开发了多种校本课程,如《古诗文读本》《走近伟人周恩来》《播种安全的种子》等。邵云静介绍,“小公民润心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将课程融合与独立设置相结合,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也是课程实施的根本价值追求。

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学校初步形成了“1+多一点”课程体系:“1”就是国家课程标准,“多一点”是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构建,教师把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构建,落实到每节课。

谈到学校课程建设未来的发展,张伟表示,下一阶段,学校将主要探讨“1+多一点”课程模式如何在学科建设上发挥指导作用,学校将组织课程小组骨干教师撰写“1+多一点”补充学习资料,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5个学科,使“1+多一点”思想在课堂上落地生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者唤起学生对以往情境的回忆,帮助学生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例如,语文教师董玉娟讲授《自然之道》一课,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她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这两个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幼龟的心理活动。学生借助工具书找到这两个词语的解释,但从课堂朗读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因为学生的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却无法让听者体会到“欲出又止、踌躇”。

董玉娟启发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举棋不定的时候,当时你的内心是怎样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成功地表达了幼龟试探的心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成为教师们的共识。教师要恰当而准确地利用“朗读”这一媒介深入文本,在情境中运用多种方式练读。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1+多一点’的思想,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润心张伟公民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论公民美育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润心至德 立德树人
昨天 今天
艺术百家:张伟 何是雯
看得到的转变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读书
墨海扬帆 润心育人——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