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赛”对接“世赛”的几点思考

2019-04-13郝天晓

天津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国赛世赛职业院校

郝天晓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天津 30012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5 日和2017年3月5 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两次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要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工匠精神不但体现出对产品精心打造的理念和精工制作的追求,而且是要不断汲取最尖端的技术,推陈出新改革成果。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者、技术技能的重要传承者,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8年5月,“国赛”对接“世赛”国际赛事合作交流活动迎来第五年。

一、“国赛”和“世赛”的历史背景

(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展历程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学术组织和各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公益性、普惠性、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自2008年首届赛事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

大赛秉承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日渐成为检验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评价和选拔全社会技能人才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大赛不仅充分展示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集中展现了职业院校师生奋发有为的风采,促进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五业联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努力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经过多年努力,大赛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积极参与,影响力最大、公认度最高、参赛选手最多、专业覆盖面最广、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成为中国职教界和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的年度盛会。

(二)世界技能大赛发展史

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Competition,WSC)是迄今全球范围内地位最崇高、规模最宏大、影响最深远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发展的先进水平,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间相互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International,WSI)举办,每两年一届,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44届。

世界技能大赛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1946年的西班牙,技术工人在国内极度匮乏,为解决这一困境,时任西班牙青年组织总干事的何塞·安东尼奥·埃尔拉·奥拉索(José Antonio Elola Olaso)萌生了以职业技能竞赛吸引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想法。在他的授意下,时任西班牙最大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人的弗朗西斯科·阿尔伯特·维达(Francisco Albert-Vidal)和其他几位同事一起,将这一想法变为了现实。西班牙于1947年进行了第1 次尝试——在国内成功举办了第1 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共有约4000 名学徒参与其中。

随后,经过一系列努力,1950年,西班牙与历史、文化、语言都相似的葡萄牙携手,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了第1届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的帷幕正式拉开。与此同时,两国在西班牙创立了世界技能组织的前身——“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International Vocation Training Organization,IVTO),伴随着发展变革,该组织后来成为各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者。

1953年,西班牙先后邀请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加入“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1954年至今,组委会均由各成员国或地区选派的行政代表和技术代表组成,负责专门制定和完善比赛规则,这种模式被一直沿用。从20 世纪60年代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先后加入。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肤色的选手纷纷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赛事规模日益壮大。

中国自2010年10月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后,先后四次参加世界技能竞赛。2017年,我国在第44 届比赛六个领域47 个项目的角逐中斩获15 枚金牌、7 枚银牌、8 枚铜牌和12 个优胜奖,获得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三项第一,成为世界技能大赛有史以来,在一次比赛中获得奖牌最多的国家,也是第一次有国家在六个领域同时拿到金牌。

二、“国赛”和“世赛”对接的意义

(一)“国赛”和“世赛”的不同点

首先是举办比赛的核心理念不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旨在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面向全体职业教育师生的普惠性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考核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标有中国制造特色的职教领域最高赛事。我们设置此项赛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服务于日常教学、服务于职业院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而对接国际化标准,提升国际影响更是大赛的最终目标。而世界技能大赛秉持培养青年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理念,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技能改变生活的力量。他们希望依靠强有力的技能发展世界,致力于以卓越的技能发展连接世界,并肩负着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形象与认知度,以及展示技能对于经济增长和个人成功重要性的使命。

其次是参赛的范围人群不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参赛者均为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世界技能大赛则面向的是各国青年技能人才。

(二)“国赛”和“世赛”对接的前提

中国参加历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一览表

2021年9月22-27 日,在中国上海将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参加“世赛”就是想通过世界各国技能人才技艺的切磋了解国际最新的理念、熟悉世界先进的技术、掌握他国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从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根本目标。上海成功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也标志着我们国家技能事业发展将开启崭新的篇章,为“国赛”和“世赛”的对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国赛”对接“世赛”职业院校国际赛事合作交流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从最初的研讨交流到如今的同场竞技,在对接世界标准、国际规则的进程中,从理论探索到实际操作不断迈向深入。2018年,由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电一体化项目”赛项中,参赛的75 支代表队除了中国,还有来自印度、俄罗斯、卢旺达、缅甸、刚果(布)、老挝、巴基斯坦等七个“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机电一体化项目”作为世界技能大赛制造与工程技术大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团体比赛项目,首次被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提升我国大赛的国际化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对于我们引进和学习国际化技术标准,以及对于将参赛经验转化到日常教学和探索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自2005年,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了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以来,天津职业教育开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随后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永久落户天津。2010年,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升级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015年再一次升级为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我国大赛从2011年开始邀请外宾观赛,2014年举办首届“国赛”对接“世赛”职业院校国际赛事合作交流活动,2016年第一次邀请国外选手参赛,在推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的进程中,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不断和世界标准对标对表,不断引领我们的大赛向世界大赛看齐。

(三)“国赛”和“世赛”对接的必要性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这么说明的,“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

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可以感受到世界技能组织对于规则、质量、安全和绿色环保“四个意识”给予的高度重视,对于拓宽国际视野、对接国际标准,推动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与国际接轨,促进职业教育培训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和实践意义。

2018年5月7 日上午,源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赛项——“机电一体化项目”首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场开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赛”对接“世赛”,是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参考,以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促进世赛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双向良性互动。世界技能大赛一定程度反映出各国的工业实力,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国赛”对接“世赛”,能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向国际化顶尖水平靠拢。我们在学习世界技能大赛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积极“走出去”。

三、“国赛”和“世赛”对接的手段和方法

(一)技术标准的对接

要坚持以“世赛”的标准为引领,把“世赛”的标准放大,进行国际化标准引领,用国际化标准引领我们的“国赛”。第一个层面是我们对接“世赛”先进标准,到国外去参赛;第二个层面是邀请世界各国伙伴,让别人适应我们的标准,在中国大地上办赛;第三个层面是把中国的标准、技术装备、教学资源推广到全世界。

201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刘延东同志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她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来提升我国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要适应‘一带一路’建设,让职业教育‘引进来,走出去’,进行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打造中国品牌,使职业教育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新能源。”

(二)国际理念的对接

世界技能大赛的宗旨从来不是举办一个脱离行业现实的高精尖比赛,世界技能大赛的宗旨就是吸引和培养更多年轻人成为行业、企业、社会发展亟须的优秀技能人才。因此,世界技能大赛的计分标准和评价体系,都是以行业标准为基准。

(三)文化传承的对接

中国职业教育以鲁班“大国工匠”的形象为依托,率先由天津在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继设立“鲁班工坊”,将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优秀职业技术和职业文化传承出去,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搭建起天津职业教育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世赛”和“国赛”的对接,挖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对接。借由“鲁班”象征的精湛的技能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在世界面前。

对接世界标准,打造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高地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把握“世赛”标准和企业、行业标准,制定合理的、以行业标准为基准的内部考核标准,这是推动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使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向国际水平靠拢,使我国朝着制造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国赛世赛职业院校
近十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
一技之长 能动天下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社会赞助签约仪式暨服装发布活动在京举行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圆满落幕世赛进入上海时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人社部组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二)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从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反思教学方法改进
聚焦国赛,看汽车行业人才培养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