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动态及 教学评价研究发展趋势

2019-04-12周文萱许琳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价教学质量

周文萱 许琳琳

摘要:本科教学通过评价来反馈教学质量从而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在过去20余年,相关研究文献非常丰富。文章将传统的文献检索方式与CiteSpace 文献图谱分析方法相结合,对从1998至2018年本科教学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可视化分析,对20余年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展示了当前本科教学的研究领域、前沿热点和主要研究机构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和评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教学评价

1导言

本科教学质量研究是为完善大学课程和教学体系,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釋数据以判断学生的表现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和要求,这些数据可以帮助高校教学和管理人员找到改善现状的依据,从而创造卓越的教育环境,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本研究梳理了我国近二十年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结合CiteSpace文献研究软件,对现有成果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呈现我国本科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研究热点和目前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贡献,探讨未来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和评价的发展方向。

2 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通过文献分析,揭示以下问题:(1)我国本科教学研究发展情况和现状如何?(2)目前本科教学研究的热点是什么?国内都有哪些机构主要从事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3)我国本科教学未来研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为有效研究探讨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检索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从1988年至2018年,获得有效学术研究文献共2 229篇。结合CiteSpace软件,采用关键词共现和研究机构两种方式分析,以期能够全面了解当前本科教学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热点和主要研究机构及其贡献。

3本科教学研究发展过程分析

1996年至2017年本科教学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95年至2007年,这一阶段的研究早期以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发展为主,后期有少量研究开始关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第二阶段,从2007年至今,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关注本科教学、教学质量和新建本科院校。

3.1 研究热点

在CiteSpace中利用凸显(burstness)关键词分析,发现三个热点时期。第一个时期在1988年至2007年,研究热点主要为“提高教学质量”,该阶段研究是通过对部分高等工业院校的考察,探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出了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手段,有助于教管部门分类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许茂祖,张桂花, 1995)。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此后的研究以该文件为指导探讨课程内容建设和本科教学管理如何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体研究如:本科教学课堂的改进(郭贵春, 2002) 、本科教学管理措施的研究(沈孝本 、 佟庆伟, 2002)和工科院校教学管理措施的研究(呼英俊、 孟延红、宋立平、苗德华, 2002)。

第二个热点是本科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本科教学评估等,出现在1996至2007年。这一时期的研究与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相关,该文件明确提出了教学质量方面的要求。 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了本科教学中的“质量工程”。在当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包括本科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研究,探讨双语教学师资培养,教学理念和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张雅绮, 2005)。

第三个时期在2007至2014年的研究,研究热点主要为质量工程、教学团队、评估等,从2010年至今在该领域的新兴热点研究为“实践教学”。在这期间关于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主要探讨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提高教学质量(朱学海 、 刘亚云, 2007)和对“质量工程”的全面解读,探讨如何在高校推动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高思, 2007)。2003年教育部确定5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随之出现关于大学评估和整改工作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将评估融入本科教学工作中以及如何通过整改促进大学的创新(吴梅兴, 2007)。教学质量与评估相结合的研究从2008年开始逐渐增多,这期间的研究侧重于对教学团队、课堂教学的探讨,如挖掘教师的隐性知识、组建高效的教学团队、师资的培养等(谢芳, 2010)。

3.2研究内容

在现有文献中,通过关键词聚类(cluster)分析,了解本科教学质量研究的前沿领域。聚类结果显示,在过去二十年中,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共有六大聚类主题,分别为: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管理、本科教育,具体见表一:

表1显示了每个聚类的标签、剪影度和标识词,标识词后括号内的数字为权值,权值越大说明该词在此聚类中出现的频率越高。从聚类的信息表中可以发现,所有聚类的剪影度均在0.5以上,说明该聚类结果是合理的、可信的。其中聚类1、4、5的剪影度在0.7以上,表明该聚类是高效率可信服的。聚类0、1、3、4的研究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包括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管理的研究,与其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方法、青年教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聚类2的研究领域是专门关注新建本科院校,主要研究核心是教学评估、质量管理、青年教师发展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聚类5主要研究本科院校,包括新建院校的研究,也包括一流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和课程建设,该研究领域更多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高等院校的整体建设情况。

本科教学质量研究模块性Q值为0.36,说明以上这些聚类界限并不清晰,这表明各个领域的研究并不完全独立,彼此的研究内容是有交叉的,表一所有的聚类中都会出现和教学评估或监控相关的内容,与课程相关的研究也会出现在不同的聚类中,这说明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教学评价体系、课程的建设密切相关。

4 本科教学研究主要机构及贡献分析

使用CiteSpace对现有本科教学质量研究的机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1988年至2018年间,共有88所院校从事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在“本科教学质量研究”这一主题词出现超过6次以上的有:华中科技大学(12次)、厦门大学(12次)、大连海洋大学(7次)、哈尔滨工程大学(7次)、广西师范大学(6次),说明这些院校机构曾多次探讨本科教学质量方面内容,研究人员主要是高校的行政部门,如教务处、评估中心、教学质量建设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招生办、本科生院等,也有一些研究来自如理工学院、文理学院、英语系等部门。

从citespace中的数据显示对本科教学质量研究最多的机构为华中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从2005年至2017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本科教学评估、教学质量要素分析、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设等,其中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研究内容最多,主要为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有效性研究。厦门大学的研究集中在2016年,主要围绕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本科教学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这里内部保障体系是指以“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外部保障体系主要是指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社会评估评价(李国强, 2016)。

出现年份最新的研究机构是大连海洋大学,研究时间在2016至2018年,研究内容为质量标准在本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和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同时,较早从事本科教学评价的研究机构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在2011年和2012年,这期间的研究主要是二级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学院内部教学评估体系。

5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近二十年本科教学评价研究中,教学评价方式从最初的听课、给老师打分逐渐发展成为实现服务于教学质量、服务于教师技能培养、建设一流本科大学等目标。教学评价侧重培养教师技能、积累学校教师资源。

5.1 本科教学质量研究与时代发展的结合

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与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密不可分。近二十年,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的政策如: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10年《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1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近期刚刚出台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等。我国本科教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教师、粉笔逐渐走向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扩大了课堂教学知识的承载量也提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效率,对本科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最新的国标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国标》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国标》以标准来规定本科教学,也明确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本科教学强调持续改进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学习结果为导向,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

5.2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

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在全国实行5年一次的本科教学评估,高校开始探讨本科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及其效度验证。同时也吸收和借鉴国外本科大学教学评价研究成果。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评价的核心是寻找教育中的真理,评价是调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互动、反应、对课程的反馈和他们在完成学业后的学习结果,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课程设置的评价和学校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的评价(Maki,2004:3)。我国在教学评价的发展中也开始侧重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并成立相应的教学发展中心,这些教务部门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帮助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并寻求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务管理部门共同提高学校师资质量。

5.3 本科教学评价与师资建设

好的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给出解决方案,学校的教务职能部门能够通过该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自身服务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评价体系既包括对过程执行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学结果的测量评估。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本科教学的授课和材料形式多样化,如翻转课堂、慕课、云教材等不断出现。这些新技术推动本科教学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改善教学效果、增加课堂内容以及提高学生参与度。

6結语

我国本科教学发展正逐渐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注重个性化培养,这些发展也需要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支持,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随时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将自身知识、学校教学资源、社会的需求有机的融合从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方面,通过评价给予教师反馈,评估机构在此基础上为教师制定改进方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后,大学本科教学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对学生的调查和研究是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不仅是学生对授课、课程、学业的评价,还应包括学生在学习阶段学习投入度的调查以及毕业生追踪调查,这些调查有助于教师和学校了解学习者在本科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兴趣等,使课程设计、教学和管理更好地融合。

参考文献:

[1]Maki P L . Assessing for Learning: Building a Sustainable Commitment across the Institution. Second Edition[M].Stylus Publishing,2010.

[2]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18-20.

[3]郭贵春.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6-27.

[4]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11.

猜你喜欢

本科教学评价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