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应该更多地独处

2019-04-12郭伊可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心世界梵高天才

郭伊可

布考斯基说:“一天不独处,我就会变得虚弱。我不以孤独为荣,但以此维生。”独处,是人提升自我的最好方式。因此我认为,人应当更多地独处而不是交往。

外面的世界固然缤纷多彩,许多人都以自己能交到许多朋友为荣,每日忙于各种酒局、饭局,却腾出自己的时间,为顺从别人而一日忙到晚,试问这样的生活真的充实吗?其实,活在别人眼中的自己,并不是最真实的自己。有的人甚至害怕独处,在内心寂寞时,总要把别人拉进自己的世界中来填补空虚,而他们不自知,浪费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敢问这样的世界真的舒适吗?

许多天才,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他们会投入大量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总令人觉得他们十分孤僻。其实他们只是表面孤独,内心世界却因独处而显得比任何人都要波澜壮阔。如同麦家作品《解密》所介绍的数学天才容金珍,他从小就自己埋在书堆中,总是喜欢自己一人待着,做着各种演算。天赋与长时间的独处思考造就了他,为701破译密码做出巨大的贡献。他就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练就了捉风捕影的本领。

艺术家们更是喜欢独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艺术家高度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感受,并且会尝试通过艺术手法将其表达出来。”梵高的《星月夜》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的蓝绿色激流所包围,旋转、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梵高有了在精神病院中的独处,才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美地显露出来,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梵高躁动不安的疯狂独白,使这幅原本平凡的星空图蕴含了不寻常的真理。也许,独处也是那些具有非凡创造力人们的神秘道具。

独处在佛门中更是重要。天下无论大小寺院,都无喧嚣之感,只有僧人静心修养,朝圣者静驻思考。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说:“入静者,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入静状态的静是充满主动性的,就像看有興趣的书一样,虽然大脑对外界的变化无感知,处于静的状态,但对书中的内容不仅能深刻地感知,而且能随时根据书中的情节调动出自己以往经历、体验所留下的记忆并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向来佛中者,独处禅坐。时间一久,心境达到一种高度,也便有看破红尘一说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学会更多独处。“面壁思过”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释放压力,听到自己的心声,对未来的行动做好正确的规划。要是周围环境静了,我们也会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思绪不会被任何一种嘈杂声打断,以达到更加专注学习的效果,这也便是独处的好处了。

周国平说过:“独处的确是一种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真正的感受。”因而,独处便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宿。

老师点评:

多独处还是多交往,角度不同,立场各异,并非你死我活的观点搏杀。本文基于自身性情,结合时代特点,在天才、大众两个维度慢慢扩展,旁征博引,将思维往纵深引去。文章触及“应酬强迫症”“网络大喧哗”等社会现状,但并未对人际交往一棍打死,审慎提出鼓励独处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当然,在思维深度、语言质地等方面,本文仍有提升空间。

(指导老师:郭培旺)

猜你喜欢

内心世界梵高天才
梵高的世界
梵高笔下的秋天
闯入梵高的世界
微趣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天才的童年
我就是梵高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