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字入手 “效”字凸显

2019-04-12江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3期
关键词:归真失真一年级

江剑

[摘 要]要想改变目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失真、表达失真的现状,教师就要从“真”字入手,让课堂教学回归真实,在“真”活动、“真”表达中,让每节课都有增量,让教学效果化隐于形,让“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课;一年级;失真;归真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9-0001-03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为了改变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失真、表达失真的现状,教师要牢牢抓住“真”字,让课堂教学回归真实,让每节课都有增量,让教学效果化隐于形。

一、“真”活动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必须开展活动,教师要围绕“真”字组织教学,让课堂中开展的活动真实而有效,使“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1.紧扣活动“真”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紧扣教学目标,让每一个活动都能为达成真正的目标而存在。

如一年级上册《我自己来》一课中有一首诗歌《镜子》,两位教师教学时做了不同的设计。

A教师设计活动:读读诗歌《镜子》;自己照镜子,整理衣冠;再次读读诗歌《镜子》,教师总结。

B教师设计活动:照照镜子,看看镜子中的我;说说镜子中的我,认识他人眼中的我;自制镜子,照照他人;“镜子”说话,我眼中的他人;互为“镜子”,整理衣冠;读读诗歌,总结升华。

从两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可以看出,A教师设计的活动比较简单,学生对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仪表及言行举止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处于浅层次,不够深刻。B教师设计的活动层层推进,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在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镜子是自己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同时也感受到了同学、教师和家人等也是自己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还可以正言行,从而深刻意识到注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仪表和言行举止的重要性。B教师为达成目标而设计的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玩乐,更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思、有所悟。

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如果不能紧扣目标开展,那么活动将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对学生的真实生活也就失去了指导意义。活动只有真正紧扣目标开展,才能对每个学生的真实生活产生影响,才能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2.给足活动“真”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证,学生就不能完整地参与活动,活动的效果当然就无从谈起。在一年级道德與法治课中,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如一年级上册《我自己来》一课中,有个小实践环节,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整理书包的诀窍”,两位教师教学时所设置的活动时间各不相同。

A教师花了5分钟时间让学生说一说整理书包的诀窍,然后让学生各自试着整理自己的书包。

B教师花了15分钟时间让学生领悟整理书包的诀窍并学会整理书包,活动安排如下: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书包,评比整齐有序的书包;讨论整理书包的诀窍(整理书包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按学科进行整理,可以按书本类型进行整理,可以按大小进行整理,可以按上课先后进行整理等);选择自己喜欢并认为方便的一种方法整理自己的书包;全班展示自己整理好的书包,评比“整理书包小能手”。

《我自己来》这一课要求“培养学生适应一年级学校、家庭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而整理书包的能力是大部分一年级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也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A教师只花了5分钟时间让学生领悟整理书包的诀窍并学习整理书包,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活动时间是仓促的,大部分学生没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将书包整理得齐整有序,而是最后胡乱地将所有的东西塞进了书包。5分钟之后,A教师让还没有整理好书包的学生下课后继续学习整理。试想一下,学生在A教师的课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会整理书包,到课后他们整理书包的能力还能得到提升吗?答案不言自明。B教师花了15分钟时间让学生领悟整理书包的诀窍并学着整理书包,学生的活动时间是充足的,他们在课堂上真真正正地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并接受着同学和教师的指点,从活动结束每一个学生喜滋滋地展示自己所整理的书包便可知道,他们已经学会了自己独立整理书包,不再需要家长帮忙了。

可想而知,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活动是多么重要。如果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活动时,都能利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学会一样实用的本领,那该多好!这样,学生就能发自内心地说一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3.拓宽活动“真”空间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教室里开展活动。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真实的空间中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更真切的感受。

如一年级上册《美丽的校园》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设施的作用,两位教师安排了不同的活动。

A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内容包括学校的大门、操场、教学楼(教室和办公室等)、学校其他场所(厕所、图书室、食堂等)。课堂上,教师一边播放精美的课件,一边向学生介绍校园的不同场所及其作用。

B教师没有制作课件,上课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些要求,接着便带领学生一起到校园里走了走、看了看。教师带着学生来到校门口认一认校名;围绕操场走一圈,认识不同的活动场地和器械;走过每一层教学楼,认一认各年级的教室、办公室、厕所,还有电脑房、舞蹈房、音乐教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参观了图书室、食堂等学校其他场所。教师一边带着学生参观校园,一边向学生介绍校园的不同场所及其作用。

A教师在教室里向学生介绍校园的不同场所及其作用,虽然学生能对校园的不同场所及其作用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这些场所的印象是不完整的,而且并不能准确地记住这些场所所处的位置。当他们想去其中的某一个场所时,往往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课堂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真实需求脱了节。B教师并没有运用现代媒体,只是实实在在地带领着学生在校园里走了走、看了看,学生通过自己好奇的双眼观察,记住了学校的许多场所。当他们想去其中的某一个场所时,很容易就能准确地找到它们的位置。课堂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真实需求接轨,学生的收获满满的。

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很多时候都不需要大费周章制作课件,只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眼、耳、手、足等各种器官,让他们在真实的空间里朴朴实实地参与活动,课堂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会变成他们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就会变得有意义,就能让他们感觉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二、“真”表达

陶行知说过:“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和大人们一样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表达,“我口表我心”,将心中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大家一起面对,共同探讨解决。只有这样,课堂中的交流与分享才会变得具有现实意义,学生才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1.与身边亲人“真”表达

一年级学生身边总是有许多亲人陪伴,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在与身边这些亲人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与他们之间总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真实表达自己对身边亲人的想法并进行合理引导,就会有助于化解学生与亲人之间的小矛盾,从而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小矛盾,让生活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如一年级下册《进厨房》一课要求学生“能动手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人带来快乐”,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断如下。

师:小朋友们,双休日在家时,你们在吃饭前会做些什么?

生1:我会把作业做好。

师:你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生2:我在吃饭前会把手洗干净。

师:你是一个讲究饮食卫生的孩子。你们在吃饭前还会做些什么?

(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还要说些什么)

师:在吃饭前,你们会为家人做些什么吗?(学生想了一会儿,没有人举手)在吃饭前,你们想为家人做些什么吗?

生3:在吃饭前,我做好了作业,想到厨房里给妈妈帮忙,可妈妈说不需要我,让我多去看看课外书。

生4:在吃饭前,我想要帮奶奶洗菜,奶奶每次都说不用了,免得我把衣服洗湿。

生5:在吃饭前,我想要帮爸爸端菜,爸爸说他自己端,他说我太小,菜可能会被我打翻的。

生6:在吃饭前,有时候,家里的盐没有了,我想去买盐,可爷爷不让我去。他说我一个人过大马路不安全,路上车子太多了。

……

师:在家中,你们不仅接受亲人的关爱,你们还愿意进厨房为家人服务,表达你们对他们的爱。看来,小朋友们真是长大了。可是,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家人对于我们吃饭前想帮忙有那么多的担心。这可怎么办呀?小组讨论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家人同意你们吃饭前进厨房帮忙?

(小组讨论)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家人同意你们吃饭前进厨房帮忙?

生7:我们要先把作业做好,再到厨房帮忙,免得爸爸妈妈担心进厨房影响我们的学习。

生8:我们在端菜的时候要小心一点,用两只手把盘子端稳,然后慢慢走。这样就不会把菜倒出来了,也不会把盘子打掉了。

生9:在洗菜前,我们和爸爸妈妈一样围上围裙,然后把袖子卷起来,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担心我们洗菜时把衣服弄湿了。

生10:过马路为家里买东西,我们会走人行横道,我们会遵守交通规则。这些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过我们的。

生11:我想和爸爸妈妈说,我已经不小了,我除了学习,还能做许多事。你们不用担心,我慢慢地一定能把事情做好的。你们就让我进厨房帮忙吧!

……

师:小朋友们想出的办法真不错。在家里,要是你的父母因为担心而不让你进厨房帮忙,你就可以用上这节课小朋友们想出的好办法让家人不用为你担心,并放心让你进厨房帮忙。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人带来快乐。

从最初的学生不知该说些什么,到后来说出了许多好办法,从中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及时引导促使学生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说的都是他们在家中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他们在课堂上想出的这些办法虽简单,但实用。他们回到家中,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家人沟通,相信许多问题都能解决。学生们会渐渐发现,课堂上学的内容能解决与家人之间的小矛盾,原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2.与校园人物“真”表达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除了家人,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校园里的同学。他们与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相处,在学习与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小摩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真实表达出对校园中人物的想法,并加以正确引领,学生一定能够明辨是非,辩证地看待问题。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们互助,我们分享》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同桌与自己分享的事例。许多学生都说了同桌与自己分享的事,但是有一个学生却说:“前几天,上完体育课,我发现自己忘记带开水了。我想让同桌的小明把开水给我喝点儿,可他就是不肯。他真小气!”教师便让小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明认为自己只有一个开水杯,借给同学喝不卫生。教师随即问小明当时是怎么和借开水的同学说的。小明说当时只和小李说不行,并没有说理由。于是,教师就这件事引领学生展开讨论:“你个人喝的开水杯里的开水能与他人分享吗?为什么?如果你的东西不能与他人分享,但是他人卻要求你把东西与其分享,你该怎么办?”学生在热烈讨论后认为:个人喝的开水杯里的开水不能与他人分享,因为不卫生。如果开水的主人感冒,开水分享了之后他人就有可能被传染上感冒。当自己的东西不能与他人分享,但是他人却要求把东西与其分享时,我们应该明确告诉他人不能分享并说明理由,以免造成误会。小明在课堂上随即向小李道歉:“小李,当时我没有向你说明理由,对不起。我们还能做好朋友吗?”小李笑呵呵地说:“当然了!原来你这都是为我好呀!以后,我一定记得自己带开水。对不起,我不该说你小气,你就原谅我吧。”说完,两人乐呵呵地互相拥抱了一下。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真实表达为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教师予以正确引领,学生们“一笑摩擦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要正确看待分享,不是所有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适合分享的。上了这样的课,学生们一定会觉得“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3.社会现象“真”表达

一年级的学生除了在家中与亲人相处,在学校与教师、同学相处,还要走入社会。在现实社会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世界,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着世界。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也往往令他们不解、疑惑。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引导学生区分善恶和美丑。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上超市》一课时,教师提问:“上超市时,你看到过其他不文明购物的现象吗?”一个学生说:“我上超市时,看到有的人把商品翻得乱糟糟的。”另一个学生说:“有的人把商品拿起来看看,不满意就随手一扔,商品就滚到了别的地方。有时候,商品还会滚到地上,他们也不去捡起来。”之后,教师组织大家讨论:“在超市购物能这样吗?为什么?”学生经过积极讨论,一致认为:“在超市购物时,不能把商品翻得乱七八糟的。如果把商品拿起后不想买了,必须放回原处 。否则会影响后面的顾客购买商品,还会给超市服务员增添许多麻烦。”最后教师总结:“上超市时你们不仅能自己文明购物,还能替他人着想。老师要好好向你们学习,让我们一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社会中许多事物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的,學生能将社会现象真实地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针对真实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学生便能区分善恶和美丑,做一个“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人。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充满童真的学生也能为社会“揭丑”,让社会变得更美好。上了这样的课,学生们必定会觉得“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总之,离开了“真”字,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既耗时且无效。只有从“真”字入手,在“真”活动、“真”表达中凸显“效”字,才能使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更高效,才能使“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与不上就是不一样”!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小蔓.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 朱小蔓.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下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归真失真一年级
厉归真深入虎穴学画虎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