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在糖耐量受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4-12刘会洋华宇李瑛陈清光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餐后糖耐量糖化

刘会洋,华宇,李瑛,陈清光



电针在糖耐量受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会洋1,华宇1,李瑛1,陈清光2

(1.上海市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31;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观察电针在糖耐量受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择糖耐量受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1组、电针2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电针1组取肾俞、脾俞、肺俞、足三里、三阴交穴,针刺得气后接bt701-1a型电针仪,输出频率5 Hz,留针20 min。每个疗程连续治疗5 d,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 d。治疗12个疗程,1年内完成;电针2组取穴、针刺、电针方法同电针1组,治疗24个疗程,在2年内完成。其间分别检测0、3、6、9、12、15、18、21、24个月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的变化,对电针干预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糖耐量受损患者转归的影响进行评价。治疗后电针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电针1组(<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电针疗法对糖耐量受损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电针;糖耐量受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是2型糖尿病高风险的预示因素,代表着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1]。国际糖尿病协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研究报道,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发病前都经过IGT阶段。且随着病程的逐渐延长,转化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自然年转化率逐年升高[2]。根据2007年至2008年调查显示,我国DM患病率已达9.7%,接近9240万。而IGT患病率远高于DM患病率,达到15.5%,接近1.482亿患者处于IGT阶段[3]。DM会引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4]。对IGT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降低DM发病率的重要步骤之一[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上海市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IGT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电针1组、电针2组,每组20例。3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9年WHO的IGT诊断标准[6](静脉空腹血糖低于7.00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临床上无明显症状;②未服用任何药物进行降血糖治疗;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70岁者;②DM患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④过敏体质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⑥近1个月合并有严重感染者;⑦治疗不配合者。

1.4 脱落标准

①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严重并发症,不宜继续治疗者;②疗程未结束,自行退出者;③治疗期间,空腹血糖>7.0 mol/L,餐后2 h血糖>11.1 mol/L,1周内复查仍无下降者;④其他情况。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均衡膳食,控制饮食量,选择无糖食品和粗杂粮和适量有氧运动,每天晚饭后快步走30 min。

2.2 电针1组

取肾俞、脾俞、肺俞、足三里、三阴交穴,针刺得气后接bt701-1a型电针仪,输出频率5 Hz,留针20 min。每个疗程连续治疗5 d,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 d。治疗12个疗程,1年内完成。

2.3 电针2组

取穴、针刺、电针方法同电针1组。每个疗程连续治疗5 d,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 d。治疗24个疗程, 2年内完成。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检测0、3、6、9、12、15、18、21、24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指标。

3.2 疗效标准[7]

显效:治疗前后血浆空腹血糖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值>2 mmol/L。

有效:治疗前后血浆空腹血糖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值在1~2 mmol/L。

无效:治疗前后血浆空腹血糖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值<1 mmol/L。

3.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以<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3组不同时期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血浆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各时段电针1组和电针2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后各时段电针1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与电针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以上说明24个疗程电针干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12个疗程干预血糖控制要好,长时间电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详见表2。

表2 3组不同时期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与电针1组比较2)<0.05

3.4.2 3组不同时期空腹胰高血糖样肽-1和餐后2 h胰高血糖样肽-1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空腹胰高血糖样肽-1(FGLP-1)和餐后2 h胰高血糖素样肽-1(2 h GL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各时段电针1组和电针2组FGLP-1和2 h GLP-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后各时段电针1组FGLP-1和2 h GLP-1水平与电针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以上说明24个疗程电针干预FGLP-1和2 h GLP-1比12个疗程电针干预效果要好,长时间电针干预可以有效升高FGLP-1和2 h GLP-1。详见表3。

表3 3组不同时期空腹胰高血糖样肽-1和餐后2 h胰高血糖样肽-1水平比较 (±s,p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与电针1组比较2)<0.05

3.4.3 3组不同时期糖化血红蛋白与体质量指数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血浆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各时段电针1组和电针2组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后各时段电针1组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与电针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以上说明24个疗程电针干预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指数比12个疗程干预控制要好,长时间电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降低体质量指数。详见表4。

3.4.4 3组不同时期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比较

平行取3组患者的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各时段电针1组和电针2组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后各时段电针1组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与电针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以上说明24个疗程电针干预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比12个疗程干预血糖控制要好,长时间电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且没有反弹趋势。详见表5。

表4 3组不同时期糖化血红蛋白与体重指数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与电针1组比较2)<0.05

表5 3组不同时期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比较 (±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与电针1组比较2)<0.05

3.4.5 3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电针1组为85.0%,电针2组为95.0%。3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显示,24个疗程电针干预总有效率最高,长时间干预临床效果优于短时间干预和饮食运动干预。详见表6。

表6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6 3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转归情况

治疗后对照组20例患者中,转为正常糖耐量者6例,占30.0%,仍然为IGT者10例,占50.0%,进展为DM患者4例,占20.0%;电针1组20例患者中,转为正常糖耐量者9例,占45.0%,仍然为IGT者9例,占45.0%,进展为DM患者2例,占10.0%;对照组20例患者中,转为正常糖耐量者12例,占60.0%,仍然为IGT者7例,占35.0%,进展为DM患者1例,占5.0%。

4 讨论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会引发各种疾病。其中大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DM人群较非DM人群要高2~4倍[9-10]。IGT是2型DM病的前期状态,是指由正常血糖范围到DM过渡的异常代谢状态。据文献报道[11],IGT患者是最主要的DM高危人群。但目前针对IGT,西医尚没有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案。临床应用的IGT干预药物主要包括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以及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但是针对药物干预IG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仍有许多争议[12]。研究证明,药物干预能使一部分IGT转归为DM,但是停止药物干预后,IGT向DM转化率复又增加。因此,开拓新的治疗IGT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IGT患者可通过饮食与运动干预来减少总热量、糖以及脂肪的摄入,从而达到降低人体质量指数和餐前血糖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DM的发生,但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并不显著[13]。文献报道[14],针灸治疗DM具有肯定的疗效。近年来,针灸在治疗DM及其并发症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医学认为,肾俞、脾俞是治疗消渴病之要穴[14],能显著调整、控制血糖。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三阴交、足三里同取,可调理中焦脾胃以补益气血生化之源。三阴交是足厥阴、足少阴、足太阴之交会。针刺三阴交可鼓舞肝、脾、肾之经气,调节阴阳平衡。早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写到针刺可以促使气血流畅。文献也报道,针刺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态的作用[15]。大量研究证实[16],针刺也可直接促进b胰岛细胞的恢复,调整胰岛神经功能[17],促进胰岛素对糖原的合成代谢[18]、氧化酵解以及被组织利用的能力。

本文选用电针疗法对IGT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变化进行观察。经过治疗后,3组患者中,电针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电针1组,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电针在IGT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受试对象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使用。

[1] 吴建华,俞冰.糖耐量受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1):76-77.

[2]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prevalence and projections. In:[M]. 2nd edition. World Diabetes Foundation, 2003:17.

[3] 陈惠芬,潘志坚,沈初,等.嘉定区安亭镇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调查[J].上海医药,2010,31(S1):44- 46.

[4] 肖艳华,张玉梅,俞丽萍.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61-62.

[5] DeFronzo RA, Ferrannini E, Groop L,.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2015,1: 15019.

[6] 舒晴,梁凤霞,陈瑞,等.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改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5):333-338.

[7] 梁浩,张守林.清热解郁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糖耐量减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4):506- 509.

[8] Attawish A, Chivapat S, Phadungpat S,. Chronic toxicity of Gynostemma pentaphyllum[J].-, 2004,75(6):539-551.

[9] Barbara A, Halsted R, Steven V,.The natural history of type 2 diabetes: practical points to consider in develop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 2000,18(2):80-84.

[10] Haffner SM.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in adults with diabetes[J]., 1998,21(1):160-178.

[11] 孟宏,郝晋东,王宏才,等.不同参数电针刺激对糖耐量受损患者血糖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1,36(3):220 -223.

[12] 许樟荣.糖耐量受损早期干预的临床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2004,(21):1765-1767.

[13] 曹辉.运动疗法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障碍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 (9):534-535.

[14] 张秋娟,郑敏,许旭伟,等.针灸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99- 101.

[15] 王昕,王宏才,田德全,等.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0,25 (1):34-37.

[16] 董小英,白彬,李宝玲,等.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 (1):46-48.

[17] Gastaldelli A, Brodows RG, D’Alessio D,. The effect of chronic twice daily exenatide treatment onb-cell function in new onset type 2 diabetes[J].(), 2014,80(4):545-553.

[18] Popp Switzer M, Elhanafi S, San Juan ZT. Change in daily ambulatory 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 2015,17(3):562.

Study of the Effect of Using Electroacupuncture for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1,1,1,-2.

1.,200231,; 2.,,201203,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using electroacupuncture (EA) for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Sixty IGT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control group, EA group 1 and EA group 2,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iet control with proper exercise; in EA group 1, Shenshu (BL23), Pishu (BL20), Feishu (BL13), Zusanli (ST36) and Sanyinjiao (SP6) were selected and connected to EA apparatus after qi arrival, with frequency at 5 Hz, and the needles were retained for 20 min. Consecutive 5-day treatments were taken as a course at a 2-day interval. Twelve courses were conducted in total over one year. In EA group 2, same EA treatment was adopted but a total of 24 courses were conducted over two years. At treatment month 0, 3, 6, 9, 12, 15, 18, 21 and 24,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P2h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were tested.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A and its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GT were evaluated.The index results in EA group 2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EA group 1 (<0.0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EA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0.01).EA can produce certain efficacy in treating IGT patients. It can lower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thus is worth application in clinic.

Electroacupuncture; Glucose intolerance;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Body mass index;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1005-0957(2019)04-0359-05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4.0359

2018-08-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503552)

刘会洋(1983—),男,主治医师,硕士

华宇(1983—),男,主治医师,硕士,Email:huayu_1983@126.com

猜你喜欢

餐后糖耐量糖化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人过40岁查查糖耐量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