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PNET的分布式协议攻击的性能研究

2019-04-11张俊清董阳泽张刚强刘俊凯

声学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声吞吐量数据包

张俊清,董阳泽,张刚强,刘俊凯



基于OPNET的分布式协议攻击的性能研究

张俊清,董阳泽,张刚强,刘俊凯

(水声对抗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108)

目前,对水声网络协议干扰和攻击的研究大多采用单个节点的攻击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提升攻击性能,研究了分布式协议攻击方法。通过OPNET仿真软件构建水声网络模型,采用不同的协议攻击方法对目标水声网络进行攻击仿真研究,包括单节点工作方式和多节点的分布式协议攻击。比较了不同的工作方式达到的干扰效果以及不同协议攻击方法的分布式攻击工作方式的干扰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分布式协议攻击工作方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目标网络吞吐量比单节点攻击工作方式多下降了5%以上,对水声网络的干扰效果更佳。

水声网络;网络协议攻击;分布式协议攻击

0 引言

随着水声网络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在海洋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水声网

引入水声对抗领域,是“网络中心战”在水下战场空间的必然趋势。因此,水声网络对抗作为水声对抗中的重要内容,是引发敌我双方围绕水声网络展开一系列的攻防行动[1]。

目前,对水声网络攻击的研究中,大多都是通过单一干扰节点来破坏网络软件和硬件,达到降低网络性能,或者获取敌方网络的数据信息的效能。对单个干扰节点进行干扰,由于干扰范围有限,能量相对集中,通常使用大功率进行干扰,干扰节点被发现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充分利用协议有关信息,采用分布式协议攻击的工作方式,干扰节点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多跳干扰或者干扰节点之间协同,可以提高水声网络的干扰效果。由于消耗能量较低,因此被发现的概率也较低。

在过去的20年间,已有针对水声网络协议攻击方法的研究。文献[2]、[3]从理论上介绍了水声网络各层面临的各种威胁以及各种攻击方法的原理,但没有给出具体的仿真结果;文献[4]研究了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基于深度路由(Depth Based Routing, DBR)和基于矢量转发协议(Vector-Based Forwarding Protocol, VBF)路由协议的攻击可行性;文献[5]研究了水声网络拒绝服务攻击,针对水声网络路由层协议攻击进行了仿真研究;文献[6、[7]对水声通信网媒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层协议攻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性能仿真分析,主要针对单节点工作方式。

利用OPNET软件,本文首先建立目标水声网络模型,研究采用分布式协议攻击对水声网络进行攻击的方式方法;然后通过仿真,分析不同的工作方式的干扰效果;最后就不同协议攻击方法的分布式工作方式的干扰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1 水声网络协议攻击

这里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水声网络协议攻击的方法。

(1) 蠕虫洞攻击是通过攻击节点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虚假路径,当源节点发送数据时,通过虚假路由,攻击节点接收的到数据包可以选择是否发送给攻击者。蠕虫洞攻击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水声网络的虫洞攻击示意图

图1中,节点A向C发送信息时,A发送路由请求包,建立路径A-B-C,向节点C传输数据信息。蠕虫洞攻击时,节点A发送路由请求包时,被攻击节点1收到,然后将其发送给攻击节点4,攻击节点4重发节点A的路由请求包,节点C接收A的路由请求包,通过此路径,A将会收到C的路由回复信息,A会建立路径A-C,A就会通过此路径发送数据信息给C,攻击节点在接收到数据信息后可自行确定是否发送给攻击者。

(2) 黑洞攻击是攻击者发送伪装的路由信息,声明自己有到网关节点最近的路由节点。这样网络中其他节点就会把攻击节点误认为最优的路由节点,从而会优先选择攻击节点作为路由节点,攻击节点像黑洞一样吸引数据包流向自己。黑洞攻击原理如图2所示。

图2中,攻击节点发送伪造的路由信息给周围的普通节点,告诉周围的普通节点自己是离网关节点最近的,攻击节点周围的普通节点将会建立一条经过攻击节点的路径,当它们发送数据时,都会经过攻击节点。

(3) 请求发送/清除发送(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 RTS/CTS)握手协议攻击是攻击者占用信道不断发送伪造的RTS帧,使周围正常节点很难使用信道进行正常通信。RTS/CTS握手协议的攻击原理如图3所示。

图2 水声网络的黑洞攻击示意图

图3 水声网络MAC层握手协议攻击原理图

图3中,当节点A要给节点B发送数据时,攻击节点不断发送伪造的RTS,节点A收到攻击节点的RTS时,将会执行随机退避,等待信道空闲时方可发送数据。若攻击节点一直占有信道,节点A将会一直不能传输数据。

(4) 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的原理是当源节点给目的节点发送RTS时,攻击节点抢在正常节点握手之前和目的节点进行通信,从而使正常节点不能正常通信。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原理如图4所示。

图4 RTS占用目的节点方法的干扰示意图

图4中,源节点A向目的节点C发送数据,A先发送给中继节点B,B再发送给目的节点C。攻击节点在B发送给目的节点C之前,一直给C发送RTS控制帧进行通信,使B不能和C进行通信。

(5) 分布式攻击根据多个攻击节点是否协同工作分为两种情况:

①多个攻击节点独自工作

这种情况下,每个攻击节点独立工作。若干个攻击节点均匀散布在网络节点的活动区域内,每个攻击节点负责一个区域,多个节点实施干扰,实现对网络内主要节点的干扰破坏。

②多个攻击节点协同干扰

在一个网络内布设多个攻击节点,这些节点之间利用单独的隐蔽信道交换必要的信息,实现多个攻击节点协同攻击。

2 目标水声网络建模

本文采用OPNET Modeler[8]建立目标水声网络仿真模型。针对水声信道的特点,在OPNET中对水声网络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主要是其中的MAC层)和路由层进行相应的建模。水声网络体系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水声网络体系结构

通过设置OPNET的管道模型,实现水声信道的物理层建模,MAC层采用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9]的握手机制,路由层采用基于距离矢量的按需路由协议(Ad-hoc On-De- mand Distance Vector, AODV)[10]建模。

2.1 网络模型

图6为本文建立的目标水声网络OPNET模型。图6中包含9个网络节点,随机分布在4 km× 4 km的范围内。

2.2 节点建模

网络节点模型如图7所示。图7中,源端模块随机产生数据包,终端模块接收处理数据包,其中的水听器无指向性;网络层主要负责路由生成和数据转发,采用AODV协议,包括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两个部分:当一个节点需要向另一个节点发送数据,而当路由表中没有那个节点的路由时,它会试图发现一个新的路由。路由发现使用路由请求消息(RREQ)完成,RREQ消息在网络中广播,直到包含有目的节点的新鲜路由节点或者目的节点自己对路由请求消息做出回应,并发送路由应答消息(RREP)。该RREP消息回传给源节点,并在消息回传的过程中,建立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端到端的路径。路由发现负责寻找到达目的节点的路径;路由维护负责对已经建立的路由有效性进行检测,并且在发现路由由于节点移动等原因失效时重建路由。

图6 目标水声网络拓扑结构

图7 节点模型

进程模型如图8所示。MAC层采用CSMA/CA协议,其进程转移如图9所示。

图8 网络状态转移图

图9 MAC进程模型

3 仿真及结果分析

3.1 仿真参数设置

OPNET包括14个管道阶段[11],模拟数据帧在信道中传输,这些管道模型主要针对空中无线信道。水声网络仿真中,水声信道需要重新定义管道参数。本文采用文献[12]的方法,在传播时延、接收功率、背景噪声三个管道阶段分别建立了水声信道声速、传播损失和海洋环境背景噪声模型,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3.2 仿真及分析

3.2.1 目标网络性能

本文选取成功接收包数目、网络吞吐量和端到端平均时延等参数反映网络性能。

成功接收包数目是指源节点发送数据给目的节点,目的节点成功接收的包。

平均吞吐量(Throughput)是指单位时间内被成功接收的数据包数量(单位:bps):

端到端平均时延为发送节点产生数据包,到目的节点成功接收到数据包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图10为目标网络(无攻击)成功接收数据包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图10中,每个节点都是随机产生数据包,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也是随机产生的。当两个或者以上数据包同时到达同一个中继节点或者目的节点时,数据包将会发送碰撞,中继节点或者目的节点接收不到数据包,数据包将会重传5次;重传次数超过5,数据包将会被丢弃。由于数据包的碰撞,使得丢包率为7.29%(仿真时间内发送了2 400个数据包,到达目的节点的数据包为2 225个)。

注:为声波频率(单位:kHz),为收发端距离(单位:km)。

图10 无攻击节点成功接收数据包数随仿真时间的变化

图11为网络吞吐量随时间的变化。由图11可见,达到稳定状态时,网络吞吐量约为31.563 bps。

图12为网络端到端平均时延随时间的变化。图12中,由于节点之间相距有一定距离,传播需要一定时间,并且节点接收数据包还有处理时延存在,稳定状态下,网络的端对端平均时延约为24 s。

图12 无攻击节点网络端对端时延随仿真时间的变化

3.2.2 蠕虫洞攻击仿真

图13是针对网络层路由协议的蠕虫洞攻击,采用单节点工作方式和分布式攻击方式,网络的吞吐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比较。

图13 蠕虫洞攻击吞吐量随仿真时间的变化曲线

由图13可见,单节点工作方式和分布式工作方式,使网络吞吐量分别下降了65.5%和70.5%,分布式协议攻击对网络的干扰效果优于单节点协议攻击。

图14是针对网络层路由协议的蠕虫洞攻击,采用单节点工作方式和分布式攻击方式,统计网络端对端平均时延变化情况的比较。

从图14可知,单节点工作方式使网络端对端时延更大,这是由于单节点工作方式中,每一对蠕虫对在检测到网络有信息时,都会转发网络中路由请求包,这使网络链路更加堵塞。而分布式攻击工作方式,蠕虫节点对之间可以相互通信,避免攻击节点之间重复发网络路由请求包,网络延时减小。

图14 蠕虫洞攻击端对端到平均延时随仿真时间的变化曲线

3.2.3 黑洞攻击仿真

图15是针对网络层路由协议的黑洞攻击,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吞吐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15 黑洞攻击吞吐量随仿真时间的变化曲线

从图15可知,分布式攻击方式使网络吞吐量下降了81.37%,单节点工作方式使网络吞吐量下降了56.2%,分布式协议攻击干扰效果更优。

图16是针对网络层路由协议的黑洞攻击,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网络端对端平均时延情况。

由图16可知,单个黑洞攻击和分布式黑洞攻击对网络端对端平均延时的效果相同。

总的来说,分布式黑洞攻击的攻击效果优于单节点工作方式的攻击效果。

图16 黑洞攻击端对端到平均延时随仿真时间的变化曲线

3.2.4 RTS/CTS握手协议攻击

图17是针对MAC协议的RTS/CTS握手协议攻击,采用单节点工作方式和分布式工作方式仿真,网络吞吐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17 RTS/CTS攻击吞吐量随仿真时间的变化曲线

从图17可知,分布式RTS/CTS握手协议攻击网络吞吐量约为18.354 bps,下降了41.99%;单节点攻击方式使网络吞吐量下降到24.702 bps,下降了23.09%。分布式RTS/CTS握手协议攻击网络吞吐量更低。

图18是针对MAC协议的RTS/CTS握手协议攻击,采用单节点工作方式和分布式工作方式仿真,网络端到端平均时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由图18可见,分布式RTS/CTS握手协议攻击网络端到端平均时延达到361 s,单节点攻击方式使网络端到端时延达到165 s,分布式网络攻击方式网络端到端延时更大,攻击效果更好。

3.2.5 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

图19是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网络吞吐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由图19可知,分布式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网络吞吐量约为20.537 bps,下降了35.01%;单节点攻击方式使网络吞吐量下降到28.018 bps,下降了11.39%。分布式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的网络吞吐量更低,攻击效果更好。

图18 RTS/CTS攻击端对端到平均延时随仿真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19 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吞吐量随仿真时间变化曲线

图20是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端对端平均时延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对比。

图20 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端对端到平均延时随仿真时间变化曲线

由图20可知,分布式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网络端到端平均时延达到约243 s;单节点攻击方式使网络端到端时延达到106 s。分布式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网络端到端延时更大,攻击效果更好。

3.3 仿真比较

表2、3分别给出了单节点攻击与分布式攻击效果的仿真比较。

表2 单节点协议攻击方法干扰效果

表3 分布式协议攻击方法干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分布式蠕虫攻击端到端时延减小,但对于网络攻击效果来说,首先看整个网络的信息量损失率即网络吞吐量的下降率,如果网络信息损失率很高,那么网络延时变小对网络攻击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如果干扰前后网络信息几乎没有损失,网络延时越大越好。总的来说,分布式协议攻击对网络干扰效果优于单节点协议攻击。

4 结论

通过OPNET仿真了网络层蠕虫洞攻击和黑洞攻击,以及MAC层的RTS/CTS握手协议攻击和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分析比较了单节点攻击方式和分布式攻击方式。

研究表明,分布式协议攻击方法可以提高网络的干扰性能,使网络吞吐量大大降低,部分方法可以提高端对端时延。在相同条件下,对于网络层协议攻击,分布式黑洞攻击对网络的干扰效果优于分布式蠕虫攻击;在相同条件下,对于MAC层协议攻击,分布式RTS/CTS握手协议攻击对网络的干扰效果比分布式RTS占用目的节点攻击效果更好。

水声网络协议攻击作为水声对抗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在未来国家海洋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水声网络分布式协议攻击的仿真研究,为实际水声网络对抗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表明了该攻击方法有较好的对网络的干扰效果。由于目前国内对水声网络协议对抗的研究仍主要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缺乏试验验证。希望本文研究对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DONG Y Z, LIU P X Underwater networked acoustic warfare-concepts and key technologies[C]//Proceedings of 9th Western Pacific Acoustic Conference, Korea, 2006: 22-28.

[2] DOMINGO M C. Securing underwat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EEE, 2012, 18(1): 22- 28.

[3] CONG Y P, YANG G, WEI Z Q, et al. Secuity in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J]. IEEE Communication system security, 2010, 1(1): 162-168.

[4] ZUBA M, FAGAN M, CUI J H, et al. A vulnerability study of geographic routing in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s[C]//IEEE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Security (CNS) 2013: 109-117.

[5] DONG Y Z, DONG H F, ZHANG G Q. Study on denial of service against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s[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2014, 2(4): 135-143.

[6] KONG J J, JI Z R, WANG W C, et al. Low-cost attacks against packet delivery, localization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services in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J]. ACM Workshop on Wireless Security, 2005, 23(3): 87-96.

[7] 张刚强, 张俊清, 刘俊凯. 水声网络MAC层协议攻击仿真[C]//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全国水声学术会议, 2016.

ZHANG Gangqiang, ZHANG Junqing, LIU Junkai. Simulation study on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 MAC layer protocol attacking[C]//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Underwater Acoustics of CAS, 2016.

[8] 陈敏. OPNET网络仿真[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CHEN Min. OPNET Network Simulation[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

[9] 赵瑞琴, 申晓红, 姜喆. 水声信息网络基础[M].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7.

ZHAO Ruiqin, SHEN Xiaohong, JIANG Zhe. Underwater Information Network Foundation[M]. Xi’a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ess, 2017.

[10] 吴松伟. 水声自组网节能路由协议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WU Songwei. Research on energy saving in routing protocol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D]. 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0.

[11] 张铭, 窦赫雷, 常春藤. OPNET Modeler与网络仿真[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ZHANG Ming, DOU Helei, CHANG Chunteng. OPNET Modeler and network simulation[M]. Beijing: The People’s Posts and Telecom Press, 2007.

[12] XU X N,CHENG E,LIN W.Research on MAC protocol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 based on OPNET[C]//Proceedings of Computer and Modernization Conference, 2013: 181- 184.

Performance of OPNET based distributed protocol attack

ZHANG Jun-qing, DONG Yang-ze, ZHANG Gang-qiang, LIU Jun-kai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Underwater Acoustic Antagonizing, Shanghai,201108, China)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ference and attack of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 protocols is mostly based on the attack method of single node. Distributed protocol attack method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OPNET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different protocol attack methods are used against the target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 The interference effects of single-node mode and multi-node distributed protocol attack mode are studied via simulation, The interference effects of different working modes and the interference effects of distributed attack of different protocols attack methods are compared.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distributed protocol attack mode can reduce target network throughput by about 5%, and the interference effect on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 is better.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 attack against network protocol; distributed protocol attack

TB567

A

1000-3630(2019)-01-0039-07

10.16300/j.cnki.1000-3630.2019.01.006

2017-12-10;

2018-01-18

张俊清(1991-), 男, 湖北襄阳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通信与超声技术。

张俊清, E-mail: zhangjunqing726@163.com

猜你喜欢

水声吞吐量数据包
水声单载波扩频均衡技术研究
一种适用于水声通信的信号水印认证技术
二维隐蔽时间信道构建的研究*
民用飞机飞行模拟机数据包试飞任务优化结合方法研究
C#串口高效可靠的接收方案设计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认知水声通信系统中OFDM技术的应用
新型多功能水声应答器电子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