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

2019-04-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血塞通硫辛酸传导

云南中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发病率居高不下,达47%~91%。研究显示[2],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10年者2/3并发DPN。DPN以肢体感觉异常和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足部慢性溃疡、坏疽,甚时需要截肢,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3]。当前治疗DPN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常用一些抗氧化应激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很多临床报道运用一些中药汤剂[4],以及中药制剂联合西药治疗DPN[5-6],疗效显著。根据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显示血塞通对DPN有治疗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中西医药理机制不同,但具有协同作用来治疗DPN,这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运用中药制剂血塞通联合α-硫辛酸、甲钴胺治疗DPN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DPN提供用药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DPN患者8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随机法进行编组,分成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治疗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2~85岁,平均(60.35±12.25)岁;BMI(23.53±2.65)kg/m2;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9~80岁,平均(57.88±12.2)岁;BMI(17.48~32.95)kg/m2,平均(25±4.08)kg/m2。两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及DPN诊断符合WHO 1999 年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7]。DPN的诊断包括:①感觉异常:肢体远端可出现对称性麻木感、烧灼感或冰凉感或者针刺样疼痛;②检测痛觉、压力觉或运动觉任一种异常;③肢体神经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②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③其他原因引起周围神经病。

1.4 方法 入组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降糖方案,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869,规格:150 mg/支)600 mg加入生理盐水避光静脉滴注,甲钴胺500 μg(福安药业集团湖北人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227,规格500 ug/支)静脉注射,1次/d,疗程3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438,规格:200 mg/支)400 mg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疗程3周。

1.5 观察指标神经电图检测 采用上海众任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ZET-100”数字式心脑肌电图仪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均由我科神经电图检测师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经配对t检验,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成组t检验,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经治疗后肢体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组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输注期间均未发生胃肠道不适、皮疹等,治疗后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DPN的发病机制很多,诸如:代谢学说,其中有山梨醇代谢通路异常最为突出,另外还有脂代谢异常、蛋白质糖基化、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等血管学说,主要包括血管活性因子的作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作用以及氧自由基损伤学说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氧化应激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生及并发症的共同机制[8-9]。中医认为DPN属于“消渴病”、“痹证”,主要病因为消渴,日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血瘀阻络[10],与西药学上的“微循环障碍”相类似,病变累及筋脉肢体,以“麻、凉、痛、痿”[11]为主要临床特征,因此根据中医辨证,DPN属血瘀阻络,在临床中主要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法,类似于西医学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防止炎症介子反应、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理。目前临床上除了应用硫辛酸和甲钴胺(口服或静脉给药)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DPN的报道,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中药制剂及中西医联合治疗DPN的临床研究。诸如可运用复方丹参滴丸[12]、丹参注射液[13]、葛根素注射液[14]、川芎嗪注射液[15]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提高肢体神经传导速度,使DPN患者症状及体征得到显著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提高肢体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不同靶点作用的药物连续三周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使用α-硫辛酸、甲钴胺组。血塞通的功效为活血化瘀通络,其主要有效成分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它能阻断钙离子通道,使血液高黏度降低、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清除氧自由基,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16-18],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供血供氧,有利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以达到营养神经、消除症状的目的。α-硫辛酸[19]是作为丙酮酸复合体的辅助因子,有清除氧自由基之功效,维持神经内膜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是一种药联合治疗DPN,能取各自协同药理作用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不失为一种应用方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治疗DPN的又一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塞通硫辛酸传导
木丹颗粒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应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的疗效分析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银杏达莫和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