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9-04-10李译火

学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摘 要:课内阅读有质量,有数量,有深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此外还有必要基于教材整合进行课外阅读延伸。扩大课外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基于课内阅读,延伸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丰富精神世界,咀嚼生命的滋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阅读延伸;丰富精神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2-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10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个明确的变化就是重视课外阅读: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不断提高阅读品位。基于课内阅读,延伸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丰富精神世界,咀嚼生命的滋味。

一、阅读巧引入,激发兴趣

要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享受审美乐趣,教师需为他们搭建桥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思索与体会。

(一)文字作桥梁,步步为营,水到渠成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进行组材的。因为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教师需要给他们充足的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出现的背景资料。以《蜡烛》为例,课文塑造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不平凡形象,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中各国军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结成的深厚情谊。

为解决阅读障碍,我及时运用多媒体提供背景资料,使学生心中的天地豁然开朗。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课程学习当然是步步为营,水到渠成。

(二)“朗读”作桥梁,“无声”变“有声”,“无形”变“显形”

众所周知,孙犁小说的一大特点是通过战争描写美的事物,刻画美的形象。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芦花荡》中第一自然段落就是很好的朗诵训练的材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学生训练朗诵,进行朗诵比赛,教师也积极加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急切地想探究作品中人物的美,景物的美。学生踊跃朗诵,紧接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有感情地表达出来,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作品中的人物鲜活起来。

(三)“图画”作桥梁,渲染气氛,构建意境

有形的图画会“说话”。文言文《刻舟记》中有一句“苏、黄共阅一手卷”。“手卷”为何物?“东坡右手执卷端……鲁直左手之卷末。”何谓“卷端”“卷末”?这只需拿来一横幅的书画作品,让学生亲手实践,扮演苏东坡、鲁直,即可迎刃而解。同时投影出示刻舟投影片,帮助学生想象,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造诣。

教读文艺类作品,教师要因地制宜地配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富有个性的图画,可以让美的形象更感染人。

(四)“辩论”作桥梁,智谋双赢,悬疑破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一个心智历程,可以用辩论作桥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建立双赢思维,帮助每个同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信息、力量和报酬的分享。这里的“报酬”非财非物,而是“集体智谋”。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形成一种竞争的态势。教师恰到好处地总结发言,掷地有声,真正做到智谋双赢,悬疑破解。

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探索,与时俱进,一定会为阅读教学开创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真实自主地阅读,体验收获技巧

教给学生自由真实的阅读,阅读要有质量,有数量,有深度。精讲课内篇目,使学生感受语言,掌握阅读技巧,为写作打基础。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以学生活动为主:朗读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准确性;给别的同学出题;画出你理解的赵州桥示意图;关键句排序,学生自主排序,掌握阅读技能,感受逻辑结构;默读卢沟桥狮子的描写,思考句群组合的形式。

再如教学《老王》,让学生速读课文,写整体感受,分角色朗读,研读课文,体会“愧怍”:同情、宽容不幸者,是俯视的姿态,而最后的愧怍却变成仰视的姿态。

推荐美文——屠格涅夫的《乞丐》:任何施舍都是对等的,任何帮助都是互相的,当施舍者施予他人物质帮助的同时,他同时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

三、仿写常坚持,写作实践得心应手

学会阅读,找到模仿的基点,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仿写训练,持之以恒。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源自教材,源自阅读。要教会学生读书、多读、熟读、读通,教学生模仿,是带有主观印记的仿写。教材中的文章各有特色,学生每学过好的句子、段落或篇章就要及时运用,加以模仿,借以表述自己熟知的人、事、景物,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感受。

(一)语言句式的模仿

要求句式相同,修辞一致,对象同类,结构对称,讲究文笔等,使之在语境上产生一种和谐之美。文字是语言的基石,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是有生命力的,而仿写是一种再创造,是熔铸新激情、新思想的。

《再塑生命》一文中充满爱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情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之处进行的具体细腻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不仅给读者带来写作方法的启示,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启迪。每一个人都应当更深切、细腻、健康、乐观地感受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更有价值。

例如“中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这段细致传神的细节描写透露出海伦·凯勒对改变糟糕状况,走向光明、快乐、自由的心灵世界的渴望,同时可以讓我们感受到她对美丽自然的无限热爱。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使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又能帮助其享受快乐的东西。读书有了美好的感觉,才能更加热爱阅读,在阅读中找到模仿的基点。

我还试图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仿写打下坚实基础。牛汉《我的第一本书》开头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对于牛汉你的了解有多少?对于牛汉的诗歌你能否摘抄?课前预习时我为学生布置了以上两个作业题,他们摘抄的诗歌可真不少,依次进行听读欣赏。像《汗血马》《鹰的诞生》《根》《夜》《落雪的夜》等,课本中句子的含义在学生的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接下来仿写“我的童年”时,大家的思维活跃起来,变得更加开阔了。

(二)表现手法的模仿

醇香的美酒需要精美的容器,生动的语言需要丰富的手法,文章的表现手法,初中阶段只要求掌握最常见的几种,如对比、衬托、象征、抑扬结合、渲染和烘托,联想与想象,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等。想要辨别出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必须熟悉各种手法的概念。比如“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反或矛盾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以便达到强调目的的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通过比较揭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以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写作高于一般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它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它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直接的创作活动。俗话说“春风化雨”,又如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仿写训练,对于中学生作文水准再上新台阶会大有益处。

(三)寫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最宝贵的是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鲜活的经历,它们所带来的欢乐和苦恼,心情和感受,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拥有的东西。通过写作,可以把外在自我的经历,不论快乐和痛苦,都转化成内在自我的财富。有写作习惯的人,会更细致地品味、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外在经历,仿佛在内心中把既有的生活重过一遍,从中发现更丰富的意义,并储藏起来,凡是感兴趣的都可以写。

参考文献:

[1]张云峰.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6(Z2).

[2]周献红.读书演讲赛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好途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3).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李译火(1979.6— ),男,汉族,福建南安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