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与风险研究

2019-04-10侯红萧

时代金融 2019年6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风险互联网

侯红萧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但由于其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导致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其规模的扩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既发展了互联网金融,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供应链的要素,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本文概述了供应链金融从1.0到3.0的三个发展阶段,讨论了第三个阶段的创新发展模式,并分析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行业、信用等多种风险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 风险

一、引言

供应链金融顺应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趋势,是产业升级转型的推动器。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均表示加大支持力度。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0月出台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指导意见,认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重点培育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企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重庆、天津、上海及陕西等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物流资源的整合,一方面降低了中小企业高运营成本的风险点。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流的有效整合,银企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模式下得到改进。

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创新

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中,供应链金融是其重要产物。供应链管理是指在行业内环节比如营销销售、产品设计、金融和信息之间进行协调,使产业链最优化。供应链金融依托于产业链,跨区域促进供应链中的主体参与金融活动,提升企业互信度,从而优化整个产业链的运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的模式创新,是供应链金融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由商业银行作为主导地位带动资金流通的发展模式是供应链金融的第一个阶段。这种模式下,银行根据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级,对关联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做出评估,并根据此做出融资决策。在供应链金融1.0中,银行作为资金提供者,实施供应链金融的要点是掌握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相关信息,因为银行不参与供应链运作,只能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获取供应链内部交易信息,这种模式下银行对供应链中资金流的关注度较高,但是对供应链中物流和信息流的掌控度不够,商业银行对供应链的管理难以深入整体业务的运行。

供应链金融2.0的主体已经从商业银行转向集中处于供应链内部结构中的焦点企业,开始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资源整合。焦点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手段对供应链的各个流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包括采购、生产、分销、退货等,从而形成较为全面复杂的交互关系。这种供应链管理流程将供应链的参与各方都联系起来,体现出复杂的依存关系。但是这一阶段信用的评价以及融资管理都是以企业是否发生实际交易为评判标准。

2014年以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开始萌芽,主要特征为商业银行或者电商企业搭建电商平台,借助其本身的资金或者信息优势,实现线上融资,即供应链金融3.0。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优越性,挖掘大量数据,创建新的金融生态系统。基于此,焦点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共享降低由于供应链参与各方信息缺乏造成的信用风险,同时可以帮助上下游企业增加自身信用,有助于降低信息流成本。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相对供应链金融1.0和2.0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第一,提高了供应链融资需求的处理效率,互联网技术的存在使得供应链中企业的经营状况公开透明,因此融资需求可以实现批量处理。第二,已经实现融资的交易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实现及时的风险预警。

(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创新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商业银行自建电商平台发展金融产品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商业银行自建电商平台,通过破除行业壁垒,运用互联网技术将行业内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物流公司的数据库进行连接,根据核心企业和项目的特征,设定风险流程和方案,形成开放式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招商银行的“智慧供应链金融2.0”,民生银行的“E融平台”等都属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商业银行依托互联网方式解决信息传递不便问题,并通过线上手段解决交易效率问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优化银行内部的工作模式,达到进一步降低运营风险以及成本的目的,借此提高银行竞争力。

第二,电子商务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传统的電子商务企业借助本身的交易平台,不断积累和挖掘交易行为数据,凭借其独特的信息流、商流和物流的优势,通过金融机构或自有资金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如京东商城推出的“京保贝”、阿里巴巴成立的“阿里小贷”等。这种模式下由于电商平台的科技性和信息性较强,对交易数据的监测和风险预警具有相对较强的优势,可以实现与客户系统的灵活对接。

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在增加中小企业信用度,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外部条件的影响以及参与主体、系统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一)行业风险

行业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外部风险事件方面。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某一产业的干预会使该产业的相关企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流动性相对较差,使得应对波动较大的行业风险变得更加困难。外部风险事件则是不可预测的风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主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操作风险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包括融资,采购,交易等环节,这种复杂的金融业务使得操作难度高于传统金融业务,操作人员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的可能性更高。

(三)信用风险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展开可能会存在融资人由于营收业绩下降等被动原因或者欺诈行为等主动原因从而导致供应链平台或者核心企业等遭受意外损失。因此,在进行授信贷款之前,必须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估,综合考虑其还贷能力,降低信用风险水平。

(四)系统风险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以计算机为媒介,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业务效率。但是计算机的应用也给业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计算机的硬件设施易遭受损坏,软件容易被侵入和篡改造成数据丢失,或者软件本身存在一定的操作漏洞。

四、风险管理建议

(一)政府应完善供应链金融相关制度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这种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的新型融资手段,缺乏相应的选择标准。因此,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管,降低金融风险。

(二)建立行业内供应链金融信息共享平台

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很少披露公司的实际财务信息,导致供应链平台较难获取真实信息,信用风险难以降低。所以需要在行业内部搭建供应链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增强业务流转环节透明度,同时各方交易数据也可以得到有效监督,降低违约风险。

(三)金融机构规范内部流程,建立资源数据库

互联网供应链平台需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知识体系培训以降低操作风险,同时实行责任制,发放贷款人员是否对企业的信用水平做了充分调查,如果发生违约,该人员需要负责。另外所有在平台上进行的交易都需要进行数据保存,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以便对以后的业务操作给出意见。

参考文献:

[1]王正巍.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18(20):70-71.

[2]张雯.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09):28-32.

[3]林位高.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趨势分析[J].经贸实践,2018(17):13-14.

[4]王润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研究[J].河北企业,2018(07):120-121.

[5]初贺,冯霆.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331.

[6]康翠玉.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3):62-65+70.

[7]朱华杰.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信用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商论,2018(31):42-43.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风险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