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星级公园蔷薇科木本植物调查与分析

2019-04-10叶美金王厚敏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木本植物频度造景

叶美金,叶 敏,王厚敏,陈 杰,冯 鸿

(1.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2.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蔷薇科(Rosaceae)为双子叶植物纲,全世界约124属3300余种,我国约有47属854种[1]。蔷薇科植物多为木本,常在春、初夏开花,秋季结果,其花、叶、枝、干、姿、果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2]。现被植物景观设计师广泛配置在各大公园中,营造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的植物景观效果,深受市民的喜爱。

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各大城市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在追求环境品质的提升。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各种植物资源,营造优美、宜居、生态的城市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景观营造与特色、种植设计、植物景观生态效益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内容。具体到蔷薇科木本植物在星级公园中的资源调查和造景应用的探讨还比较匮乏。因此,本文对成都市10个星级公园中蔷薇科木本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探究其造景应用现状,对造景特色进行总结,并提炼它们的配置模式,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和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概况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植物种类繁多且生长良好。根据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网上公布的星级公园(1~5星级)名单,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星级公园作为调查对象,对公园中蔷薇科木本植物资源及造景应用进行普查。本次勘查的公园分布在成都市五城区,10个公园无论是星级、公园类别、景观特色、发展定位、开展活动各有特点,能够反映成都市公园植物景观的整体情况(表1)。

2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熟悉园林中常见的蔷薇科木本植物,并将资料归纳整理制作成彩色图集。2016年3月—2017年2月携带图集对10个星级公园开展为期1 a的实地调查。分4个季节,每个公园至少调查4次。

表1 调查的10个公园概况

按照各大公园的平面图线路走访普查,应用数码相机、卷尺、胸径尺、皮尺等设备采集植株数据,共采集照片6123张,记录各公园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数量、冠幅、胸径、高度、观赏特性、配置方式、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季相变化、游客满意度、挂牌等情况,并及时记录调查过程中对于蔷薇科木本植物应用的实际感受。通过《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中国植物志》[4]、《四川植物志》[5]、《观赏树木学》[6]、《成都市园林植物名录》[7]和专家咨询来鉴定和确定植物种类。调查的数据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概况

对10个星级公园的调查结果(表2)进行汇总,蔷薇科木本植物共计34种14属。其中,李属应用最多有8种,其次是蔷薇属5种,石楠属、苹果属、桃属、樱属都是3种,杏属2种,棣棠花属、火棘属、梨属、木瓜属、枇杷属、绣线菊属、石斑木属都仅含1种。乔木22种,占64.7%;灌木10种,占29.4%;藤本2种,占5.9%。常绿木本植物6种,占17.6%。其中常绿灌木3种,占8.8%;常绿乔木3种,占8.8%。落叶木本植物28种,占82.4%。其中落叶乔木19种,占55.9%;落叶灌木7种,占20.6%,落叶藤本2种占5.9%。

表2 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

表2(续)

3.2 各星级公园蔷薇科木本植物应用情况

10个星级公园由于公园类型、面积大小、规划定位、景观特色不同,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应用也有较大的差异(表3)。东湖公园面积虽大,但湖面占了较大区域,蔷薇科木本植物有10种;植物园是科普教育基地,园内有蔷薇科专类园,搭配的种类最多,有29种;人民公园集文化文物与休闲娱乐于一体,蔷薇科木本植物有15种;塔子山公园有12种;望江楼公园以竹子为特色,是全国竹子品种最多的专类公园,蔷薇科木本植物有11种;文化公园10种;新华公园13种;百花潭公园以盆景观赏为主,蔷薇科木本植物有18种;活水公园14种;浣花溪公园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蔷薇科木本植物应用仅次于植物园,有21种。

表3 各星级公园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

3.3 各星级公园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应用频度

对10个星级公园中34种蔷薇科木本植物应用频度进行统计,将应用频度设为10个等级,1级为10个公园中仅有1个公园出现了此种植物。以此类推,9级为10个公园中任意9个公园出现了此种植物。10级为10个公园都出现这种植物。

表4可见,1级应用频度的有7种,占总种类数的20.6%。只在1个公园有栽植的分别是白碧桃、棣棠花、菊花桃、玫瑰、石斑木、麻叶绣线菊、湖北海棠。白碧桃只在浣花溪公园中有,棣棠花、菊花桃、玫瑰、石斑木、麻叶绣线菊、湖北海棠这6种只在植物园当中出现,这可能与植物园设置有蔷薇专类园有关。10级应用频度的有6种,占总种类数的17.6%,分别是紫叶李、红叶石楠、毛桃、山樱、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红叶石楠是常绿灌木,春天新长出来的叶片是红色的,可观叶、花和果,做各种造型的修剪,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其他5种植物花、果、叶均具有观赏价值,以观花为特色,均在春季开花,是先花后叶的常见观赏花木,能营造繁花似锦、落英缤纷的观赏效果,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2级应用频度的有5种,3级应用频度的有8种,4级、6级应用频度均为2种,8级应用频度为3种,9级应用频度仅1种,5级、7级应用频度为0。以上数据说明4~9级应用频率的相对较少,可见蔷薇科木本植物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深受市民喜爱,但在公园中重复应用的频率并不高。

表4 各星级公园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应用频度统计

3.4 各星级公园中蔷薇科木本植物观赏特性

蔷薇科木本植物是著名的观赏花木,花、叶、枝、干、姿、果均有观赏价值[8],以观花、果、叶最为突出,尤其是观花,往往形成特色景观,其果实是常见的水果,在园林绿地中搭配能增加观赏趣味,而有些植物的叶片异于绿色,极具观赏性。10个公园中调查到的34种蔷薇科木本植物观赏特性见表5、图1~图3。蔷薇科木本植物的花色以白色系和红色系为主,白色最多,黄色最少。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开放,也有少数植物在夏、秋、冬季开花。叶片呈现紫红色的有紫叶李、红碧桃,美人梅、红叶石楠是嫩叶红色,老叶绿色,其他全部为不同程度的绿色。果实观赏期主要集中在夏秋,以“丰”为特点,例如各类海棠、李、桃、梨、苹果、火棘等,形成硕果累累、大丰收的喜悦观赏趣味,而且果实能吸引各种鸟类等动物,形成鸟语花香的公园意境。

表5 所调查的蔷薇科木本植物观赏特性

表5(续)

图1 花色种数统计 图2 花期种数统计

*:*为叶片异于绿色。

图3 分季节观花应用种类比较

3.5 蔷薇科木本植物的配置方式

调查中发现,蔷薇科木本植物在10个星级公园中的配置方式主要有列植、丛植、林植3种,列植时,常做行道树,比如植物园中应用椤木石楠列植在道路两侧。多数公园可见丛植、林植做园景树,以春天观花为主。在垂直结构上常与其它科的植物搭配组景,通常蔷薇科木本植物配置在视野的中心,常见的有乔+灌+草、乔+草、乔+灌、乔+灌+藤+草、乔+藤+草等5种结构模式,以乔+灌+草搭配组景最为常见。

4 不足与建议

4.1 不足之处

4.1.1 种类不够丰富,应用比例偏低 从调查结果看,成都五城区10个星级公园应用的蔷薇科木本植物总计34种,不到蔷薇科植物总数的3%。常见的观花效果极高的植物比如东京樱花、日本晚樱、火棘、山桃、丰花月季等5种,未见在同一个公园中全部配置,仅在植物园、人民公园、新华公园、百花潭公园、浣花溪公园栽植有其中的1~3种。东湖公园、塔子山公园、望江楼公园、文化公园、新华公园、活水公园这6个星级公园应用种类均少于15种,除了活水公园因有湿地公园特色被评为四星级外,其它5个公园的星级等级都是1~3级,这与蔷薇科植物作为重要造景植物,在这些公园搭配种类少,使得景观效果较差有关。配置种类在20种以上的,只有植物园和浣花溪公园,植物园有科研和教育科普的作用,栽植的种类较多,但不太注重搭配,而浣花溪公园作为成都市五星级综合公园,栽植的种类也就21种,应增加种类,增加植物景观的多样性。调查中发现,在各个公园中蔷薇科木本植物应用的整体数量相对较少,紫叶李、红叶石楠、毛桃、山樱、贴梗海棠、垂丝海棠在每个公园都有,其中紫叶李、红叶石楠和贴梗海棠种植的数量最多,在各大公园中重复出现,使公园景观千遍一律,降低了公园的景观特色。比如望江楼公园、活水公园许多植物都是零星点缀搭配,种植数量少。百花潭公园、人民公园中紫叶李和海棠类栽植的数量较多,但其它植物未见大面积栽培。新华公园栽植了许多贴梗海棠,其它种类的数量均不超过5株。东湖公园、塔子山公园除了种植较多的紫叶李和海棠类,种植较多的还有樱花和毛桃,其它种类仅是搭配1~2株。

4.1.2 搭配方式单调,地域特色缺乏 调查发现:蔷薇科木本植物在公园中简单重复出现,基本没有遵循造景方式。东湖公园和植物园常见的搭配方式是乔木+草本,人民公园、东湖公园、文化公园中蔷薇科木本植物列植做行道树,采用乔木+草本的搭配方式,春天开花过后,景观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也不能起到很好的遮荫效果。塔子山公园、人民公园、活水公园常见的是乔木+灌木的形式,多以蔷薇科小乔木为主居于上方,其他科灌木配置在下方,层次单一,效果欠佳。而其余5个公园以乔木+灌木+草本的方式为主,层次较为丰富,但多为小乔木,且以绿色叶占绝大多数,在搭配上缺少高大常绿乔木,也无耐荫彩叶适当搭配,未注重植物季相变化,导致除了春天景致较好外,其他季节植物景观效果欠佳。调查结果显示,蔷薇科木本植物与市树银杏、市花木芙蓉的搭配较少,而且乡土蔷薇科木本植物造景的比例较少,缺乏地域特色。紫叶李、红叶石楠、毛桃、山樱、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等重复简单搭配,导致公园景致缺乏个性和特色[9]。银杏作为高大的彩叶树种,景观效果非常好,但少见与蔷薇科木本植物的搭配,仅在人民公园、塔子山公园、文化公园、新华公园中有2~3处搭配造景。而木芙蓉作为成都市的市花,是以观花为主的小乔木,尤其秋天开花时,有很好的景观效果,但并未见木芙蓉与蔷薇科木本植物搭配造景的方式。

4.1.3 科普度不够,养护管理不当 各大公园中植物的挂牌并未普及。植物园中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在所有公园中最多,但就一些小乔木有挂牌,而且牌子非常陈旧。文化公园、新华公园、塔子山公园、东湖公园中只有高大的乔木有挂牌,并且同一种植物在公园中只出现一次挂牌。浣花溪公园、百花潭公园大乔木和小乔木有挂牌,同一种植物的挂牌出现1~2次,灌木没有挂牌。人民公园、望江楼公园、活水公园只是零星的对古树名木或者大乔木有一些挂牌。可见,公园中植物挂牌普及率不高,而且所有公园的挂牌都是简单罗列了种名和科属名,未见二维码,科普度和便利方式不够。在与公园游客访谈中了解到,对公园中的植物充满了好奇,希望多了解观赏植物的知识,但公园的相关宣传栏和说明标志牌较少,除了植物园有一些科普设施外,其他公园几乎没有。调查中发现,人民公园、东湖公园、望江楼公园、活水公园的蔷薇科木本植物姿态零乱,长势较差,有些濒临死亡,毫无景观效果可言。植物园中设置有蔷薇科木本植物的专类园,但树上一些枯枝未修剪,树木生长不均一,景观效果不佳。百花潭公园和浣花溪公园的养护相较于其它公园要好一些,但仍然存在养护不及时、不得当的情况。例如,一些树木生长不良,树下杂草丛生。这可能与养护人员对这类植物的生态习性不了解、养护管理不当所致。

4.2 建议

2017年成都市正在开展“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的各项工作,蔷薇科木本植物作为重要的观赏花木,对于改善和提升城市的总体面貌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各大公园存在的不足之处,应采取措施优化。现阶段,针对种类少,数量应用不多的情况,10个星级公园应增加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综合性应用较高的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和应用数量。针对地域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应强调市树银杏、市花木芙蓉和蔷薇科木本植物的搭配应用,应更加注重乡土的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的开发与利用,以此突出成都的地域特色。结合成都市气候特点,经过调查求证,推荐成都市公园绿地建设中可增加覆盆子等10种蔷薇科木本植物(表6)做造景使用。后期,应结合成都市气候特点选择栽植更多的蔷薇科木本植物,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针对搭配简单的情况,可以考虑丰富植物层次结构,形成“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在配置时还应注意形态、叶色和花色之间的协调搭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搭配比例,植物的季相变化。例如人民公园、东湖公园、文化公园中有应用蔷薇科木本植物做行道树的情况,遮荫效果不佳,除了春季,其他季节景观效果较差。根据蔷薇科木本植物生活型和树形的特点,应更多的采用群植、林植、片植等造景方式,突出蔷薇科木本植物的群体景观效果。针对养护管理不当的现状,应当对各大公园的管理人员进行养护培训,了解蔷薇科木本植物的生长习性,做到及时、科学养护,适当修剪造型,使景观效果稳定和可持续。关于科普度不够和挂牌普及率不高的问题,10个星级公园应与时俱进,设计二维码对植物挂牌,方便游客对植物知识的了解,应设置植物有关的宣传栏和标志说明牌,对游客开展科普教育,培养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表6 推荐增加的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

猜你喜欢

木本植物频度造景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校园木本植物多样性调查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武夷学院校园人工木本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花序最大的木本植物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木本植物花芽休眠中激素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