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

2019-04-09黄俞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服装设计高职教育

黄俞龙

【摘要】《服装美学》是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基础职业技能和提升他们理论水平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就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为入手,简要浅析在此基础上《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高职教育 服装美学 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47-01

一、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意义

(一)是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是培养专业型技能人才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因此在开展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单单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于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从美学角度等方面加强学生对于服装美学的认知观,既而提升他们对于服装美学与服装设计的和谐统一等设计理念,使得培养的人才更能满足服装市场的需要。基于此,开展《服装美学》课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服装美学的需要

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是少数民族聚集地。除了汉族,还包含 11 个少数民族,她们分别是:壮族、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这些少数民族服装文化、纺织工艺等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可以将服装设计、缝纫技术等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美学等有机结合,一方面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开展《服装美学》课程与实践,可以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服装文化等系统性研究与开发,培养适合广西少数民族服装文化需求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又可以将服装美学等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既而在实践过程中宣传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并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和设计的基本素材,是培养学生服装美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途径之一。

二、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途径

(一)以兴趣为入手對《服装美学》课程进行开发和指导实践

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还必须以高职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的课程开发和指导实践。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服装美学》课程开发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而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讲理论,在具体的实践实训和实习过程中单纯的讲操作,授课方式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等负面情绪,既而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负面的偏差的解决途径,就是《服装美学》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兴趣为入手对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一是根据广西少数民族特点,如少数民族的服饰、搭配、造型、装饰等特点,对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突出重难点,按照不同学生的类型有针对性开展相关教育教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实践项目出发,培养学生对于服装设计的兴趣。广西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可以有组织地让学生走入到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亲身去观察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服装是如何设计的,如何搭配,如何装饰?相比较西方服装设计特点,广西少数民族的服装设计有哪些可以改进的,设计要素和灵感来自哪里?设计的产品面对哪一类的消费群体等等。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不断去深化自己的理论体系,既而让他们在设计自己的服装产品时能够有所得,有所获。

(二)制定《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制定《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也是《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一是构建对《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的评价体系。对于《服装美学》中教学效果制定阶段性的评价体系,对课程的开展情况,学生的理解程度,兴趣培养的切入点以及成效,实践结果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要结合广西地区的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以及教学特点等实际,客观公正地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查漏补缺。二是构建人才培养长效评价机制。对高职学生的兴趣发展、职业发展、实践情况等构建人才培养长效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评价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服装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长效评价机制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等对学生的实习实践等情况进行动态地追踪和评价,也可以对在岗的就业学生的兴趣、就业特点、服装设计风格、美学应用情况等进行系统的分析,既而摸清服装美学课程实践的主客观规律,并以此开发相关课程。

总之,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开发与实践,归根到底,还是要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为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基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兴趣培养、评价机制完善等为途径对《服装美学》课程进行开发,并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服装设计等实训、实习,既而让学生在具体服装美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并让学生在满足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要求的同时设计出更好更优秀且美感十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宋明霞.服装设计在美学中的体现[J].品牌研究,2018(04):130-131.

[2]宋良圆,黄利筠.服装设计中呈现的设计美学[J].中国包装工业. 2015(08)

[3]龙柳婧.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8(10)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服装设计高职教育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