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2019-04-09吕远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信息也变得更加得复杂化多样化。互联网的普及让学习有了更多的途径,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微课能够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所以在课堂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由于微课的使用,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初中化学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更富有趣味化,教师授课更容易,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77-01

引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了,因此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便出现了。信息化为人们带了巨大的便利,让人们不仅在生活中能够处处享受到其快捷性,而且对祖国的教育事业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就是教师按照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以及特定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中的知识点或者重点难点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能够十分方便的记录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具有主题突出内容明确等特点,一节视频课程的时间大约不到十分钟,但是同时又能将教师所强调的知识十分完整的记录下来,因此具有很強的实用性,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

二、利用微课教学的优点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微课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教学方式,它是利用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重难点制作成一个简短的教学视频[1]。这种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声有色的画面感要比老师单纯的授课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这种以视频进行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更加专心的学习。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在学校中要接受的课程数量十分多,因此想要每节课每一分钟都保持着较高的注意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微课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能够将重难点放在较短的时间内讲解完成,学生只要保证在这十几分钟之内有一个良好的听课状态,就能将当堂课程较好的吸收。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又不至于时间太长,因此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三)可以重复学习

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来说,许多现象是需要学生去记忆的,但是学生必须在搞懂原理之后才能进行记忆。课堂上时间有限,有时候老师因为时间紧促就省略了做实验的过程,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因此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并不理想。但是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疑难点,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看视频的方式再次进行学习,对于实验步骤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多观看几次视频,更加深刻的了解课程内容,将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加深知识点的记忆

初中化学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过反复讲解来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化学知识,而学生则是通过反复记忆,从而达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但是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的授课量,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加牢固的记住这些知识点[2]。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视频的方式来了解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然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灭火时的视频,观察其产生的化学现象。最后通过课堂上师生交流,总结得出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老师授课时间,并且能够让学生较为直观的感受灭火时所产生的化学现象,加深对于这种化学反应的记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简化课堂教学

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来说,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初中生年级的升高,到初三阶段时,课程中所包含的实验过程较难呈现,有的实验过程时间较长,不适合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演示。但是在微课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简化适当的教学步骤,直接利用视频的形式将实验现象呈现出来,达到了同样的实验效果,也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例如在学习“氧化”这一化学现象时,氧化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在课堂上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氧化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在视频中播放削开的苹果发生变色的视频,在短时间内向同学们展示氧化这一化学反应,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也不耽误课堂时间。

(三)化抽象为具体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还要对分子,质子等物质进行简单的了解。但是由于分子质子等物质十分小,用肉眼根本观察不到,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这些物质无限放大,将其中所包含的关系通过画面视频等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搞清楚这些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学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课堂知识更好地教授给学生,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亮.因需而“微”——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化学教与学, 2015(7):32-35.

[2]张振飞.“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化学教与学,2015(5):45-46.

作者简介:

吕远(1977,8-),男,贵州务川人,苗族,本科,中学化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实验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微课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