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号在语言中的运用考察*

2019-04-09胡德明

关键词:词缀短语语义

胡德明,陆 苗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数学符号“+”号在科技语体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在文学语体中的使用也不自今日始。宛新政曾引用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两个例子:“人+兽性=西洋人”,“人+家畜性=某一种人”。①参见宛新政《试论“+”式短语》,《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第25-29页。不过,这样的用例并不普遍,难得一见,可以看成是对数学公式的“仿拟”。20 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学符号“+”开始频繁地溢出科技语体而移用于日常语言,引起了语言工作者的注意。宛新政分析了“+”式短语组构成分的符号特征与词性,“+”式短语内部的句法关系及其语义、语用功能。②参见宛新政《试论“+”式短语》,《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第25-29页。近年来,“+”号因其自身的注目功能、增值功能、简洁功能,在语言中的运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广泛运用于各种正式、非正式场合,并逐渐引申出新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甚至渗透到词的内部成为构造新词的语素,有词缀化的趋势。例如,“互联网+”高频率地出现在网络和各种平面媒体中,甚至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正式文件中都频频现身③人民网北京2015年3月5日电(赵竹青)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青年网》2015-03-06),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所关注的是,在近年来的网络和平面媒体中,数学符号“+”号除了“加合”义之外还能表示哪些意义?当下数学符号“+”号的“加合”义与以往的“加合”义有什么不同?与“+”号组合的成分有哪些?除了并列关系之外,还有哪些组合关系?“+”号具有哪些语法功能?

一、“+”号的意义

(一)加合

作为数学运算符号,“+”代表加法运算,表示“加合”。这是“+”的最基本用法,到今天也仍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法。我们搜集到354 条“+”号用例,其中表“加合”义的153条,占43.2%。不过,“加合”的用法也有发展。早先,相加的各项或者是数目字,或者是性质相同、语义相近或相反相对的词语,如“3+2”、“内服+外敷”、“工资+小费”等。其中数目字的加合是可以运算的,如“3+2=5”。现在,加合的数目字往往不能运算,“非常6+1”并不等于“非常7”,“新闻1+1”也不等于“新闻2”。这里的“6”和“1”都有特别的含义:“6”指6 天的艰苦训练,“1”指最后1 天的表演。“+”可以不代表运算,只表示“加合、外加”的意义。加合项也不限于性质相同的词语,如“底薪2500+午餐+奖金+住宿”,其中“住宿”是动词,其前面的各项都是名词性成分。从语义上看,加合项之间也不限于相近、相反、相对的关系,“底薪2500”与“奖金”还可以看成是相近的关系,都可以看成劳动报酬;而“底薪2500”与“午餐”“奖金”与“住宿”,孤立地看,就很难看成是相近、相反、相对的关系,甚至不易看出其间的联系。

加合项之间从句法上看多半是并列的。典型的并列结构需要两个构成条件:一并列的各项性质相同,如“工人和农民”各项都是名词,“讨论并通过”各项都是动词;二各个加合项属于同一种语义类型,“工人”“农民”属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种类;“北京、上海、深圳”属于中国一线城市。像“篱笆、女人和狗”有特别的含义,不宜看成是典型的并列结构。而像“齐白石和他的虾”表示主体与他的代表性的客体之间的关系,而且各个并列项之间不能互换位置,也不宜视作并列结构。用“+”号连接的各个加合项之间既可能性质不同又可能不属于同一个语义类型,为什么也能结合在一起构成并列关系呢?深入观察会发现,“+”号连接的各个加合项之间是相关的,相关性体现在它们共同存在于同一个事件情景中,共同组成了反映该事件情景的认知图式。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在静态的语义的层次上,不是语义本身的相关、相近、相反,而是在认知图式中发生了联系。“奖金”这个词的语义本身与“住宿”没有什么关系,它们在“招聘广告”这个图式中发生了关系。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招聘广告”要说明招聘岗位、对招聘对象的各种要求和条件,还要说明给对方的待遇,包括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底薪2500+午餐+奖金+住宿”就是“招聘广告”图式的一个次结构:待遇和优惠条件说明。因此,隐含一个动词“提供”,即招聘的商家给招聘进来的员工提供“底薪”和“奖金”,也提供“午餐”和“住宿”。这样一来,从表层结构上看,动词“住宿”也就和其他名词成分并列了,其实它们语法地位是一样的:都是隐含的动词“提供”的宾语。

表加合的“+”号的使用还不止于此,它的用法十分灵活。属于同一活动的各种特征鲜明的代表性的要素也可以用“+”号连接,如“比赛+音乐+美食”,这三者在说话人看来是“运动会”这一活动里面有特点的代表性因素。属于同一活动的一系列事件的特征鲜明的代表性要素也可以用“+”号连接,例如,“+”式短语配以图片可以十分简洁地描述一家三口周末活动:“花儿与少年+吃饭+大眼睛(镜)+婺江分水”,先是游玩了一个鲜花盛开的公园,然后午餐,午后去了游乐场,带上好玩的各色大眼镜,最后来到婺江边看“婺江分水”的风景。这些加合项本身没有什么语义关系,语法性质也不相同,完全是由临时的语用因素将它们链接在一起:或者是某一活动的不同的组成部分,或者具有说话人意图凸显的某种共同特征。如“浙师大‘歪果仁’(指外国人)太会玩:‘国民校服+红领巾+辣条’版毕业照”,“国民校服”“红领巾”“辣条”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说话人意图突出外国人所表现的中国特色。加合项的选择是有讲究的:往往是代表性的特征,并不考虑其语法性质。如:

(1)虹口推“网上+自助”代开票服务(《解放日报》2016-05-12)

文章说虹口区税务局率先推出“网上申请+自助取票”代开增值税发票新服务。显然“网上”和“自助”是这项新服务活动的两个代表性特征,但“网上”是方位短语,而“自助”是动词,性质不同。

(二)融合

不同的事物加合后变成了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这就产生了“融合”的语义。这有三种情况:

其一,A+B:A、B或者是两个行业、两个实体,或者是两项活动等

(2)我国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由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大型综合医院——阳光融和医院8日在山东省潍坊市正式开业,开创我国“保险+医疗”模式先河。(《安徽日报》2016-05-09)

“保险+医疗”是保险资本助推医改、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新模式。

其二,A+B:A融入B或B融入A,使得一个是另一个的方式手段、特征

“技术创新,实现农业+科技‘一盘棋’”(《中国农业网》2016-05-12),“农业+科技”意即运用科技手段促进农业发展。“‘互联网+政务’打造智慧型政府”(《河南日报》2015-06-30),“互联网+政务”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文化+旅游+城镇化’稳步推进”(《中国文化报》2016-05-12)是将文化因素、旅游要素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中。“方言+告白”是用方言告白。

其三,A+:将A 融入到其他各种领域中,A 与其他各种领域融合,突出A的重要性

互联网+: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指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让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又如:

(3)“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崛起(《光明日报》2015-11-23)

文章认为,“文化+”是文化更加自觉、主动地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其核心是赋予事物活的文化内核、文化属性、文化精神、文化活力、文化形态和文化价值,为事物植入文化的DNA。

(4)100 个抓住“视频+”机遇的创业方法(《金融界》2016-03-03)

视频+:将视频应用到众多领域。如:视频+影视、视频+旅游、视频+体育、视频+房产、视频+母婴,等等。

此外还有:VR+(即虚拟现实+,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某一行业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变革)、图+、新华网+、供应链+,等等。而这些创业方法的本质都是相通的:制作特定主题的海量视频、尽最大可能实现视频内容的传播、从观众到用户的转化以及商业化。

(三)“X+”是“X”的新版本、新产品

“X”多是字母或外文单词,指产品、品牌、软件等的名称,“X+”是区别于原先名称的该产品的新版本、新产品。例如:V+(凡客诚品旗下商城的名称)、Buy+(阿里巴巴于2016年4月推出的全新购物方式)、Q+(腾讯推出的新“QQ 开放平台”)等等。

(四)其他

超过、以上:由“+”号的“正数”语义或“加合”义引申而来,通常用于数量、度量,可记为“Num+”,如“原价150+”表示原价超过150 元,“30+岁”意为30 多岁,“10000+校友”意即校友人数超过10000,“阅读100000+”表示微信中的某一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0000 次,“一米八+”意为身高超过一米八。当然,不限于用在数词后,如:优+、要求八五成新+,等等。

添加:高难度的网络游戏需玩家组队进行,参与者往往较多,直接打字喊“加我”会因浪费时间而错过加入团队机会,所以就诞生了只打出“+”来代替,快速简便,如:+我、+她、+它。后来使用范围从网络游戏扩散到社交平台,发展出“+我的微信”等说法。

赞同:由“添加”义引申出“赞同”义。网络评论中,第一个人说“加油”,第二个人如果同意就会说“加油+1”,意为“‘加油’的评论我也赞同,加上我一个”;第三个人会说“加油+2”,以此类推。当然,后面的人也可以说“加油+1”,表示“加上我一个”。“2 楼+1”,意即“我与2 楼观点相同”,表示赞同。在加号后面写上一个很大的数字,表示特别赞同某人观点,如“2楼+65535”。

后项说明前项的特征:例如,篮球得分术语“28+7+7”,表示28 分里包含7 个篮板、7 次助攻。“CCTV5+体育赛事”:后项“体育赛事”是对前项“CCTV5”内容的具体化。“伤害值+10086”:“伤害值”后面加一个很大的数字,形容受到的伤害很大。“+10086”意即“伤害值”大到移动公司10086带给我的伤害一样,带有调侃嘲弄移动公司的意味。上面各种语义,列表1如下:

表1 “+”号意义分布

二、“+”式短语的构造

(一)组构成分

“+”式短语的组构成分有数字、文字、外文单词或字母、其他符号,见表2。本来以为像“非常6+1”之类的数字加数字是最多的,但事实不支持这一看法,数字类的一共才有84例,占所有例子的24%。汉字类的最多,占比达到69%。此外还有字母与汉字的组合,如“B+侦探”。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出现了超过两项的多项组合,如“姓名+学院+专业+年级+籍贯+擅长科目”。还出现了“+”号前后缺省成分的形式,如“+我”“4G+”等。

表2 “+”式短语组构成分分类

(二)组构成分的词性

“+”式短语组构成分的词性有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和代词、外文单词或字母。如下表3所示:

表3 “+”式短语组构成分词性

从“+”式短语组构成分的词性来看,以名词、数词和动词为主,外文单词或字母、形容词和代词较少。各类实词及其词组都可以进入“+”式短语,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三)句法关系

宛新政认为,“+”代表动词“加”,因此“+”也是动词,“+”式短语组构成分之间具有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因而属主谓短语。两项构成的主谓短语是一个简单的谓语结构,如:[搜狐][+中国人];超过两项的主谓短语是复杂的顺递式谓语结构,如:[字母][+数字+汉字]。①参见宛新政《试论“+”式短语》,《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第25-29页。十多年来,随着“+”式短语的广泛运用,其结构关系也日益扩展,远不止主谓结构一种。我们认为,当下的“+”式短语除了主谓结构外,还有并列结构、述宾结构、附加结构。

1.并列结构

宛新政将“+”式短语一律看成主谓结构。②参见宛新政《试论“+”式短语》,《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第25-29页。如果是两项相加,看成主谓结构似乎未尝不可,但多项相加看成主谓结构则不太符合多数人的语感。这些短语中“+”号又大多可以替换为并列连词“和”或“并”,如“内服+外敷”说成“内服和/并外敷”并无不可,“姓名+学院+专业+年级+籍贯+擅长科目(家教兼职招聘广告)”中“+”的功能也大致与“和”相当。朱德熙提出了从形式上鉴别主谓结构的标准,其中有: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有停顿;主语后可以加上“啊、呢、吧、嚜”等语气词跟谓语隔开;主谓之间可以插入“要是、如果、虽然、即使”等连词;谓语部分可以变换成反复问的形式。①参见朱德熙《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38-39页。以此观察以“我们种树”为例,可以有下列多种变换:我们,种树;我们啊/呢/吧/嚜,种树;我们要是/如果/虽然/即使种树,……;我们种不种树/我们种树不种树。以此观察“+”式短语“内服+外敷”,则有:

(5)*内服呢,+外敷

(6)*内服要是+外敷,就很麻烦。

(7)*内服+不+外敷?*内服+外敷不+外敷?

其他的例子更不可能作这样的变换,由此可见,当为并列结构。其中的“+”也相应地由动词演变为并列连词。

2.述宾结构

“+”号代表动词“添加”,后面的成分是它的宾语,“+”号与宾语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她、+我、+我的微信”等等。

3.附加结构

附加结构包括上文提到的三种形式:“Num+”“A+”和“X+”。有两种来源:“A+”是“A+B”格式删除“B”造成的,例如“党建+”是指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如“党建+高新产业”“党建+现代农业”“党建+扶贫攻坚”“党建+生态建设”,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还可以加很多工作领域,当不知道或不需要说出党建所要融入的工作领域的时候就出现了“党建+”的形式。其他如“互联网+、文化+”等也都是这样产生的。“X+”则是为了与旧名称“X”相区别,在“X”后面添加“+”号形成的,如“CCTV5+”。“Num+”也是在数目字或汉字后面添加“+”号形成的。不管哪种来源,这里的“+”式短语没有了后项,“+”号也就失去了连接功能,相应地,对其前面的宿主“A”或“X”具有了依附性、附着性。“A+”和“X+”中“+”的语义也已经淡化、虚化,“互联网+”“Q+”其中的“+”不再是一个动词,“加合”或“添加”的语义也很不明朗,意义十分虚灵。结构上,也不再能分析成主谓、并列、述宾等关系;“+”号与其前面的宿主“Num”“A”或“X”之间结合成一个整体,结构紧密,中间不允许插入其他成分。有鉴于此,我们将它们都看成附加结构。其中,“Num+”的“+”所表示的“超过、以上”的意义还比较实在,我们把它看作是助词。而“A+”和“X+”已经成为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意义凝固,不可分割,如“V+、U+”等,作为一个名称是不可分割的。鉴于上述理由,我们把“A+”和“X+”都分析成一个词,“+”因此分析为词内成分“词缀”。词内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词根、词缀。两者的区别在于:词根是词义的主要承担者,意义实在,如“桌子”里面的“桌”;词缀没有实在的意义,只有类别意义,意义虚灵,如“桌子”里的“-子”。另一个区别是,词根位置不固定,构词时可以在前面,也可以在后面,如“桌面、课桌”;词缀的位置是固定的,位置在后的叫“后缀”,如“-子”“-儿”“-头”,位置在前的叫前缀,如“阿姨”的“阿”。以此来审视“A+”和“X+”中的“+”,它的意义虚灵,位置固定,分析为后缀是恰当的。

三、“+”号短语的能产性与歧解性

宛新政提出“+”式短语具有注目功能、增值功能、简洁功能。在书面上,来自数学符号系统的“+”身份特殊,“+”式短语也因此特别醒目,给人以新异的刺激,容易引人注意。表示列举时,“+”具有明显的分界作用,使短语的各项得以分别凸显。“+”式短语反映的事物关系常常很复杂,有丰富的内涵,但在字符长度上,却比较简短。②参见宛新政《试论“+”式短语》,《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第25-29页。这些概括都十分精当。我们作一些补充。

(一)强大的句法功能带来强大的能产性

从组合的对象来看,“+”号能够很好地与数字、文字、外文单词、字母、其他符号搭配起来共同使用,可以说不受什么限制。从组构成分的性质来看,有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区别词、副词,以及这些词的词组等等,各类实词及其词组都可以与“+”号组合,也不受什么限制。从组构类型来看,有“名词+名词”“动词+动词”“数词+数词”“方位词组+方位词组”(如“线上+线下”)等等常规的类型,也有一些很特别的类型,特别之处在于它们都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关系而是并列关系:“颜值+励志”(名词+动词,不是主谓关系)、“契机+努力”(名词+形容词,也不是主谓关系)、“淘宝同款类32+运费”(数词+名词,不是偏正关系)、“网上+自助”(方位词组+动词,不是状中关系)、“甜美女声+优秀画家亲授+趣味闯关型体验课程+便捷在线画板工具+专业讲师定期交流”(名词短语+主谓短语+名词短语+名词短语+主谓短语),等等。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同寻常的用法并不是“+”用法的特例而是常规。这使得“+”具有组合、连接、附加等多种语法功能,也使它获得了动词、连词、助词、词缀等多种语法性质。集多种成分于一身的“+”号,功能强大,几乎可以将任何实词性成分链接在一起。作为连词,它远远超出了连词“和”的功能,因为后者只能连接功能相同、语义范畴相同的成分,而“+”号不受此限。由此造成“+”式短语强大的能产性。只要语义和谐,“+”就可以将任何实词或词组链接在一起形成“+”式短语,如:“应用语言学作业+姓名学号”“长腿欧巴+健身达人”“一锅粥+麻辣小香锅”“抱大腿夺冠+一颗叛逃之心”“减龄空气刘海+短发”“最强身高臂展+直臂跳投”“旅游+景区+电商+文化+贫困户”,等等,十分舒心随意。

(二)语义复杂多变造成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歧解性

拿动词“加”与“+”号比较,可以看出“+”号语义十分丰富。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动词“加”有“相加”“增加”“添加”“加以”等四个义项。[1]“+”号除了“加以”之外,前面的三个义项都具备。此外,“+”还具有“融合”“赞同”“超过”等等多种语义,有些意义还很难明确指出来,如“V+”中的意义,这些都是“加”所不具备的。就表“融合”义来说,“+”表示的关系也十分复杂。有的表示两个独立的实体、活动的融合,没有主次之分,如:

(8)“旅游+扶贫”吹响致富曲(《来宾日报》2016-06-14)

发展旅游业同时也就是在扶贫,扶贫的途径就是发展旅游,二者合二为一。有的一方是另一方的方式、手段,如“饲料+养殖”“互联网+房地产”。有的是一方以要素的方式融入对方,如“文化+旅游”,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功能强大,语义又复杂多变,这样就增加了语义的不确定性和歧解性。有些“+”式短语可以作多种解释。上文我们分析“加油+1”认为这里的“+”表示“添加”义;其实如果分析为“赞同”义也未尝不可,两者语义和谐。这是一个两可的过渡性例子,可以说明“赞同”义由“添加”义发展而来。又如“昨天+了不该+的人的微信”,由于“+”号的分界作用,初读多半会认为“昨天”“了不该”“的人的微信”三项并列,语义不通才会回头将“+”解读为动词“添加”的“加”:“昨天加了不该加的人的微信”。有些“+”式短语离开了语境就不知道作何解释。如:“20+、30+、40+这么穿”,不知道“20+”什么意思,当读到下文“每个阶段都能穿出最美的自己!”,才明白原来“20+”指20 多岁的年龄段。有的即使在一定的语境中也有几种解释:

(9)茌平举办“创业+电子商务”培训班 助残疾人圆电商梦(《齐鲁网》2016-05-12)

看完全文可知,“创业+电子商务”既指培训班开设了创业的课程和电子商务的课程,即并列短语,也可以理解为在电子商务方面创业,“+电子商务”是对创业的具体说明,即主谓短语。有的即使有语境的帮助也不知道作何种解释,如:

(10)体育事业的未来是健康+。(《中国体育报》2016-06-07)

(11)三十五中学启动志诚1+基金(《北京晨报》2016-05-12)

笔者愚钝看完了例(10)(11)的全文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们调查了一些大学生,多数说“+”表示健康很重要。但是没有这个“+”,“体育事业的未来是健康”也表示健康很重要。

四、余 论

数学运算符号“+”号从数学符号系统进入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由于其使用灵活,加之引人注目、简洁方便、具有较高语义包容性、能给人以新奇新异的阅读感受,受到各行各业人士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在互联网的强大推动下,迅速由网络平台扩展到平面媒体,进入日常用语,一时间爆炸式的传播,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语言是在使用中发展演变的。高频使用促使“+”号短语语义复杂化,“+”号也演化出“融合”“添加”“赞同”“超过”等等多种义项,句法关系也不限于主谓,出现了并列、动宾、附加等多种关系。在此基础上,“+”号也由动词发展出连词、助词、词缀等语法功能。这就引发了一些理论思考:其他系统的符号是否可以进入语言符号的基本层次?来自其他系统的符号进入语言系统与语言符号组合是否也会发生词汇化?能否进入词的内部而成为词缀?

从“+”式短语的发展来看,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是,语言历时事实告诉我们,来自其他系统的符号可以进入语言系统的一般词汇,很难渗透到语言的基本词汇系统,更难与语言符号组合发生词汇化现象,而进入词的内部成为词缀尚无先例。这是因为基本词汇表示日常生活中千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的基本概念,具有稳固性,而词缀则是基本词汇中最常用的词历经千百年的演变虚化而成,数量有限,具有超强的稳固性。汉语中“-子、-儿、-头、老-”等词缀哪一个不是由基本常用词经历成百上千年的演变而来?而“+”进入汉语的日常语言才短短的几十年,就已经虚化为词缀,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不过,毋庸讳言,汉语最近这一二十年也确实产生了一些新的词缀,如“X 族”“X 门”,而“-门”源自英语新兴后缀“-gate”,但它们毕竟使用的是汉字。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审慎的态度,不急着下结论。再说,“+”式短语语义的丰富性、不确定性和歧解性并存,能否流传久远也还需要时间检验。

猜你喜欢

词缀短语语义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语言与语义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释西夏语词缀wji2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健民短语》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