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育中懂生命的意义,感生活的幸福

2019-04-08袁玉玲

关键词:幸福意义生命

袁玉玲

【摘 要】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现行生命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充分挖掘语文文本中生命教育资源及其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感悟生命的意义,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感受生活的幸福,提升生命的质量,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中欢歌。

【关键词】学生;语文;生命;意义;幸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94-02

教育应关注人的发展,“生命教育”在现时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然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人。语文教师应不只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也应是经由语文教育去树立其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富有创造的实践者。语文教学就应是这一个个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充分挖掘语文文本中生命教育的资源

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近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主题的教学,找到生命文化的源头,思考生命文化的价值,实现生命文化的延续。小学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大多是经典性的,语言凝练精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巨大的生命活力,具有一般学科所没有的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1.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教育的课文。

实际上就是珍惜生命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和首要前提。因为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与质量的问题。

2.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教育的课文。

生存能力,包括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等。这是个体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的课文。

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不仅仅意味着肉体的存在,而且是一种意识观念的载体,其价值并不在于寿命的延长和外表的美丽,而在于心灵的善良、人格的健全。因此,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从而最终实现自我。

以上种种,就是要让学生感性地领略到“活着真好”,应该“坚韧而快乐地活着”,还要争取“活出点意义来”。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来达到的。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即其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融于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想象之中。

1.实施生命教育的引路人——语文教师。

语文生命教育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同时,也把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让教师真正回归人,关注对他们的生命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用生命去感悟生命、撞击生命、激活生命,从而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人师表,并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点,对于教师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高扬人文旗帜,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蓝本。要在语文环境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应该搭建语文舞台,立足课堂。

(1)在赏读美文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反复语文与感悟这些美文名篇,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氛围里,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让他们拥有一份美丽的心灵体验,都能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正是生命教育的目的。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灌输,增强学生生命意识。

(2)在品味语言文字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淡化分析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教师要能对文本教材做适当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升华情感,感悟生命的真实意义。

(3)在情境争论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创设争论的情境,让学生在两难情况下的取舍问题,常常能引起学生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4)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美丽。

虽说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教师若能引领学生通过对纸上文字的品读想象,找到一点“躬行”的体验,也是很有教益的。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告诉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样得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结论。”学生语文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沉浸其中跳不出来也并非是件好事。让学生在教育情景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一种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用更多爱心去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立足语文课堂,着眼生命教育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对育人神圣的悦纳,对教学专业虔诚的敬重,也是教师人格德行无穷魅力的体现……让我们把生命教育时刻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去,让我们不断地探索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徑,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中欢歌!

参考文献

[1]王学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2]吴峻松.《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幸福意义生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