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6例脑梗死脑电图分析

2019-04-08刘晓云崔媛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磁共振脑梗死

刘晓云 崔媛媛

【摘 要】目的:观察脑梗死脑电图(EEG)的改变,探讨其对脑缺血早期诊断价值和对治疗预后评价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资料、神经影像学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脑梗死患者中,脑电图异常率(77/86),头颅磁共振(MRI)异常率(86/86)。结论: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检出率高,尤其是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者,更具诊断价值。腦电图可以协助诊断脑梗死,是一项无创评价脑功能的工具,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数字视频脑电图;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 R7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013-01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急性闭塞所致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脑软化,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神经内科多发病、常见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病残和死亡非常关键。皮层脑电图(EEG)与脑代谢关系密切,脑电图对皮质缺血敏感,当脑代谢出现异常时,可以探知相关的脑功能信息。脑梗死的早期影像学改变不明显,头颅MRI在脑梗死发病数小时后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2]。影像学磁共振检查(MRI)可以发现脑梗死早期病灶,但是影像学检查无法评估脑功能状态。因此在脑功能评估方面,脑电图的检查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脑电图需结合头部磁共振检查,进行明确诊断。为进一步了解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变化,现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住院治疗的86例脑梗死患者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44~91岁,平均(58.68±1.24)岁,平均病程12天。所有患者经头颅MRI检查,均可发现梗塞灶,脑梗死诊断明确。入院1周内给予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异常率89.5%(77/86),其中轻度异常61例,中度异常16例,正常脑电图9例。

1.2 方法 脑梗死患者86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电图异常和脑电图无异常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同时在脑电图异常患者中,再分别比较脑电图轻度异常和中度异常患者情况,了解脑梗死患者脑电图特点。

1.3 治疗经过 86例均给予正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及对症治疗,入院1周内行脑电图检查,进行脑电图判读。

1.4 脑电图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进行数字视频脑电图检查,机器为美国Bio-logic数字视频脑电图仪,按照国际标准10-20系统安置头皮电极,灵敏度为10μV/mm,,时间常数0.3秒,带通滤波0.5Hz-70Hz,记录时间2小时。采用双极导联记录觉醒、睡眠脑电图,常规记录睁闭眼、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

脑电图分类根据参照刘晓燕[1]《临床脑电图学》,分为正常脑电图、轻度异常(背景α节律不规则不稳定,减慢至8Hz左右,θ节律明显增多)、中度异常(背景活动以θ节律为主,混有δ节律增多)。正常脑电图9例,轻度异常61例、中度异常16例(包括1例癫痫发作)、脑电图异常率89.5%(77/86)(见表1)。

表1 脑电图检查结果

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合计

脑梗死患者9611686

1.5 结局 86例患者中,患者痊愈52例,好转32例,转院2例。其中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为出院标准。

1.6 结论 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达89.5%,70例脑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患者均治疗顺利,痊愈或好转出院。14例中度异常脑电图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后出院。2例患者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 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病情严重、病程长,容易合并后遗症,给患者及社会带来称重沉重负担。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或慢性脑缺血而发病。脑电图的异常改变程度与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相关关系。在病情早期或病情较轻时,脑电图主要表现为轻度异常;病情较重时,则表现为弥漫性高波幅δ节律或广泛慢θ节律,呈现中度异常。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脑电图也可恢复,临床症状严重者,脑电图表现较重且恢复较慢。

神经组织对完全缺血只能耐受数分钟,之后如果无法恢复有效血流,将发生脑细胞梗死[3]。脑电图经头皮监测脑神经细胞电位变化,可反映脑皮层功能改变情况,梗死范围越大,部位越表浅,脑电图异常越明显。基底节区及后循环梗死由于位置较深,脑电图异常率较低[3]。本研究,有9例脑梗死患者,脑电图正常范围。经头磁共振检查,脑梗死病变位置处于较深区域。其次病灶较小者脑电图也可正常。部分皮质下血管损害,如腔隙性梗死,通常不出现头皮脑电图的改变。脑电图阳性率与受检时间、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均有关。脑电图背景活动中,出现局部电抑制和慢波对脑梗死病变有一定的定位意义。进一步明确脑梗死病灶位置,还需要结合磁共振检查。

综上所述,脑梗死脑电图异常率高,具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早期进行脑电图检查评估脑功能状态,更具诊断价值。脑电图在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检查。

参考文献

[1]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北京:人卫生出版社[M]2006:234-236.

[2]李坤成.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M]2016:73-76.

[3]高晓夏,刘勇,董万利.急诊脑电图及睡眠图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74-77.

猜你喜欢

磁共振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脑梗死怎样治疗
瑞典研究人员将核磁共振时间缩至1分钟左右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