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于右任书法的风格特征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结体于右任墓志铭

吴 悦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1)

于右任初学楷书,其书法风格丰腴、温雅,为北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将篆、隶、草法入行楷,参入魏碑笔意,后又研习草书,其书体风格的用笔特征表现的独具特色,发挥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大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书法作品,吸引了无数书家对于先生书法的探索与追求。本文从其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三方面展开分析于右任的书法风格特征。

一、笔法特征

于右任一生写了无数对联,从比较有对比性的对联展开分析其笔法特征。对联“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金”以及“习静心方泰,无机性自闲”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件作品。这两件作品中,其刚狠、直率的用笔特征发挥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批气势磅礴、斩钉截铁的书法作品。其作品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用笔特征:其一,线条饱满粗壮、挺直。其二,起收笔和转折处棱角分明。在此后所创作的作品中,尽显北碑的鲜明个性。其中,在对联“绣虎雕龙笔,腾蛟起凤词”以及“阅古宗文举,临风怀谢公”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受到魏碑潮流的影响。因为帖学在当时占据统治地位,像这种具有霸气的书法作品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如果仔细观察这两联和前两联,可以在用笔上发现一个微妙的变化,其一,前两联线条的粗壮变为细长,挺直变为曲直相间,有大量的弧形;其二,将草书的笔法融入其中,增加了用笔的丰富性。

笔法上,《刘仲贞墓志铭》在用笔上表现出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线条清秀挺劲,点画圆融、轻盈。从整幅作品来看,作者在写《刘仲贞墓志铭》时,是以一种匀速的运笔方式来书写,所以线条挺直,笔画粗细均匀。

二、结构特征

从于右任结体分析,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总体上说,早期书法疏朗,中期书法开张,晚期书法平淡。但从具体作品上分析来看,各时期的书法特点不是唯一的。

于氏早期书法结构,以《刘仲贞墓志铭》为例作分析:《刘仲贞墓志铭》在结体上表现出一种宽松的状态,各部分的处理都极为从容,根本看不出作者后来书作出现的反差。在作品中,不是所有的字都大小一律,但从整体上来看,字与字之间分布均匀。这种疏朗、均匀的结体章法,明显是受到了帖学书风的影响,表明于氏书法还尚未形成。

于右任盛年的书法是一个由反差、失衡逐渐走向平和、稳定的过程。在这种平和、稳定中,包含着无限的创造因素,这种创造因素非常鲜明,不仅超过他本人其他任何时期,还超过此前或者同时代的书法大家。

于氏书法成熟期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是《佩兰女士墓志铭》和《秋先烈纪念碑记》。在结体上,体式大多呈扁势,其中还夹杂着各种不同的体势,结构上横平竖直,撇、捺等一些笔画并没有很大的波动。《秋先烈纪念碑记》是一则风格极为统一的行楷书作品。从结构上分析出以下几点:其一,字体宽大,撇捺也向着左右两侧伸展,从中可以看出有汉碑的影响在内;其二,字体开张,字重心低,给人一种稳定感,横画一波三折,向上收笔,充满张力,带有隶书笔意;其三,笔画穿插错落,安排巧妙自然。

结体上的这三个特征,在同一时期于氏作品中屡见不鲜,可以说是于氏书风的明显特点。

三、章法特征

在作品中,于右任给予线条以动力,使字体充满动感,错落有致,俯仰开阖,自然生动,呈现出一种奇绝之美。对于一般书家,书写对联讲究对仗工整、端庄的书法形式。而在于氏对联中,“明月出沧海,青天养片云”这则对联却错落穿插,没有严格的对仗关系,这便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亮怀玙璠美,愿保金石驱”亦是如此。

“文章负奇色,怀抱多正思”与“大文开日月,盛业纪尊彝”这两则中,搭眼看并没有特别新奇、出色之处,若仔细观察,便能看出差异。从对称、协调的关系看,个别字的笔画大小粗细与其它字很不匀称,如“文章负奇色,怀抱多正思”中,上、下联中的“奇”与“正”,“奇”字形较大,而“正”字形偏小,形成明显对比;“奇”字上密下疏,“正”字结体基本匀称;“奇”字左低右高,“正”字左高右低。上、下联末尾“色”与“思”的笔画偏粗,字形偏大;“大文开日月,盛业纪尊彝”上联中的“日月”与下联中的“尊彝”对比也比较明显,“日月”线条笔画粗,“尊彝”线条笔画细。

在中国书法史上,于右任的书法是不朽的。他的书法是活的书法,境界是活的境界。充分挖掘书法瑰宝的艺术魅力,同时将自身的书学经验、情感交融,从而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又带有个性特色的书法艺术形式呈献给后世。不仅如此,还为书法艺术世界推开了一片新的天空。

猜你喜欢

结体于右任墓志铭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望我大陆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
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