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工作

2019-04-08王廷艳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农牧业青海省

文│王廷艳(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

赵鸿鑫(全国畜牧总站)

2019年3月,农业农村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署《农业农村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现已完成了《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工作方案(2019—2023年)》的编制与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建立健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做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支撑等六大建设任务。

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是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共赢之举。

青海省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立足农牧业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瞄准国内外中高端食品消费群体,扭转青海农畜产品生产周期长、整体产量低的困境,让传统、分散、落后的生产方式焕发出新的优势,让绿色有机成为青海最靓丽的名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归纳总结了青海省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工作的重大意义及具备的有利条件,并列举了几点发展建议,供参阅。

一、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重要性

1.有利于落实国家大政方略。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是符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视察青海时提出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和“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是符合原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提出的“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治青理政思路;是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是对国家和省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具体写照。

2.有利于保护“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总面积36.3万平方千米,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0.4%。它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国家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哺育了中国近一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区系和珍贵的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有“高原基因库”的美称。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天气、气候的形成与演变,而且对东亚甚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又有“地球之肾”的称号。青海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抓紧建立起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极大减少农牧业面源污染,能更好地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力求在三江源头描绘出一幅天蓝、水清、草绿的美丽画卷。

3.有利于蓄积生态价值。青海虽然是一个经济小省,但却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大省。据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青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资产评估项目核算,2012年青海生态资产总值高达18.39万亿元,三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资产为15.19万亿元,每年度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达7300.77亿元,人均服务价值为12.74万元,是当年青海省人均GDP的近4倍(2012年青海人均GDP为3.30万元),明显高于全国人均GDP(3.84万元)。青海省每年为下游地区提供4724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发挥着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固碳释氧的作用。据有关研究,青海草地、林地每年可固定碳2800万~3000万吨,每年碳汇收益可达2.8亿美元。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不仅不会引发青海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还会更好地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为青海省及我国其他省份释放出更多的生态红利。

4.有利于实现经济转型发展。青海地处中国内陆边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农牧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针对发展窘境,农业农村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将青海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既能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可极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扭转落后生产方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下与农牧业转型发展难题,对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区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8年青海省接待国内外游客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7.7%,至2018年全省共接待游客4204.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6.3亿元,占本年度全省GDP(2865.23亿元)的16.27%。青海省全境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既能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生产、出行和生活方式,还能在国内外树立绿色发展形象,实现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也可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业提供青海智慧。

5.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青海省地处中国西部落后地区,近三分之二的区域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近九成的辖区面积是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外加资源相对较少,工业化发展滞后等因素,致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脱贫压力较大。通过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依托青海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牧业资源优势,把绿色优质“产出来”、把质量安全“管出来”、把特色品牌“树起来”,扩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供给,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中打造一批“青字号”农牧业特色品牌,逐渐形成农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让溢出价值惠及更多农牧民群众,筑起青海乡村振兴、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二、创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有利条件

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度高,病原微生物相对较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省内大山大川众多、交通不发达,疫病传播能力弱,生产方式较为传统,疫病防控相对容易和农兽药使用量较少等先天优势,赋予了青海农牧业特有的高原魅力,为发展全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8年年底,全省已有12个县域获得有机畜牧业认证,有机畜牧业认证环境监测面积达到6916.31万亩,认证有机牦牛121万头,占全省牦牛总存栏的25.16%,有机藏羊325万只,约占全省藏羊总存栏的26.64%。

2.社会发展条件较为成熟。青海省自2008年确立“生态立省”战略后,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入位,主动作为,坚持走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为基础,以推进草畜平衡为核心的生态畜牧业道路。2014年农业部正式将青海省设立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现已建成961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草场与牲畜等生产要素的极大整合,覆盖全省纯牧业村和半农半牧业村,这将为实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奠定工作基础与平台,也为适度组织化生产管理和科技成果转换应用提供组织保障。

另外,青海是多民族聚集区域,民族宗教文化根深蒂固,宗教生态理念较为超前,群众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较强。近几年,青海在蔬菜、枸杞、牛羊肉等领域持续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农牧民群众对发展优质优价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可度高,发展主观能动性强。

3.政治保障工作扎实。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工作,省领导亲自带队赴农业农村部对接示范省创建工作,共同签订了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联合下发了共建工作方案,成立了部省共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双组长”管理机制和定期会商等制度。工作实施主体单位积极作为,组织召开了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启动大会,多次报道示范省创建成效,掀起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的强劲浪潮。

4.建设成本相对较小。青海省因独特的气候环境与人文因素,农牧业生产投入品使用量本来就较少,生产方式回归自然较为容易;全省耕地面积少,牲畜存栏也较少,尤其是耕地面积只有58.94万公顷,政府在投入较少财政资金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全省全域农畜产品绿色有机化生产;全省农畜产品年产量本来就较少,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后年产量必然会变得更少,但就全国农牧业产量来看,青海的农牧业减产不会对全国的农畜产品造成重大影响。这些有利因素,促使选择在青海整省全域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不断修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生产模式与经验,力求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探索出新路子。

三、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思路

1.坚持标准化发展。标准是生产经验的凝练、是科学生产的依据、是质量保障的尺度、是品牌打造的后盾,青海省应突出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枸杞、藜麦等特色产业,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等举措,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逐一完善各类特色农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实现青海主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在农产品产地、生产过程、检验检测、包装标识等方面有标可依、有标可循。标准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品质的准绳,应通过制定出高质量的生产标准,规范人们的生产行为,进而生产出真正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助力形成优质优价机制。

2.坚持完善各项机制。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涉及很多事项,需构建起一整套政策保障、评价考核、组织协调等机制来保驾护航,如在追溯体系建设中,需制定佩戴标识者的劳务补偿机制、虚假录入信息者的惩罚机制、政府配套追溯设备的管理机制、耳标标识的销毁机制等。突出建立科技推广服务、动物疫病防控、良种繁育、考核评价、废弃物利用等体系,健全完善绿色有机发展的标准体系、追溯体系、循环利用、品牌打造、工作激励和问责等有关制度机制,引导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3.坚持品牌打造。依托青海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强化监管为保障,以品牌创新为动力,围绕“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农畜产品品牌,深挖青海当地“名特优新”农畜产品。突出青稞、枸杞、牦牛、藜麦等特色产业,加大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认证和农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力度,共同打造“青字号”品牌,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截至2019年11月,青海省已认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单位共有106家,产品526个。其中,绿色食品企业92家,产品数323个;有机食品企业14家,产品数14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3个。青海省已认证绿色有机牛羊近300万头只,牦牛藏羊肉绿色食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1.25%、97.75%。

还应做好产品企划工作,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制定品牌打造方案,注入特定文化“符号”,讲好特色品牌故事,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畜产品品牌。

4.坚持市场化运营。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的作用,通过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力量向社会发育化程度相对较高,群众发展主观能动性较强,各项条件较为成熟且干部积极作为的区域倾斜。健全各项体制机制,争取用一至两年的时间,集中打造出三至四个可看可学的发展样板,供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农牧群众观摩学习。深挖发展细节,凝练发展模式与经验,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扩大信贷、外资和社会资金的吸纳力度,助力示范省创建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稳步推进。强化市场主导作用,通过打造发展样板,树立发展典型,宣传增收事迹,让全省各类农牧经营主体提高对示范省建设工作的认识度和认可度,积极投资开展示范省建设工作。

5.坚持产业化发展。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采用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建设牦牛藏羊追溯体系、打造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加强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科技与智力支撑等手段,大力培育与生产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其核心是在保护好青海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实现青海乡村振兴和“一优两高”发展战略,让创建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按产业化思路去做大做强特色产品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支撑,将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实现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售价也高的有利局面。

6.坚持总结发展经验。从全国层面观看,青海经济总量少,农牧业产出更少。2017年,青海省常住人口598.38万,如果按人均年消费量粮食219千克、牛肉20千克、羊肉15千克计算,则每年粮食总需求131.05万吨、牛肉11.97万吨,羊肉8.96万吨。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00.71万吨,年草食畜出栏数中大牲畜136.04万头,羊726.06万只,牛肉产量12.85万吨,羊肉产量12.68万吨,每年对外输出数量有限,拉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能力有限。青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做大做强绿色有机特色产业,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其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为全国其他同类地区探索提供可学可看的发展样板和发展经验与模式。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农牧业青海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探究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