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PD-Scan Ⅲ标记法在Toric IOL植入术前对角膜散光标记的准确性

2019-04-04张贵森张宝东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光带轴位散光

郭 清,张贵森,张宝东

作者单位:(010050)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朝聚眼科医院

0引言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复明手术已得到明显改善,且已从复明时代跨入到屈光手术时代,不仅让患者看得见,还要看得清楚且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研究发现,导致白内障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患者角膜伴较大散光,从而出现视物模糊和重影等,影响其生活质量[1]。相关文献报道,约27.5%白内障患者术前伴>1.25D散光[2]。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角膜散光的方法较多,如陡峭轴角膜切口、角膜缘松解切口、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等,前两种手术方式因术后可预测性差等导致其应用受限;Toric IOL植入术具有较强的预测性,但影响其临床效果的因素较多,如术前精确生物学测量、术中精准轴位植入等。患者体位变动等均可致其眼球旋转,

组别眼数角膜散光(D)术前术后3motP裸眼视力(LogMAR)术前术后3motP对照组501.91±0.460.56±0.2917.022<0.0010.59±0.270.12±0.0911.677<0.001观察组501.87±0.480.58±0.2716.301<0.0010.61±0.280.11±0.0812.141<0.001t0.2040.3560.3630.587P0.8390.7210.7160.558

注:对照组:采用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观察组:采用OPD-Scan Ⅲ标记法。

如不能规避该问题则会致手术预定轴位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尽管临床采用多种方法来减少该方面的影响,但因多数以人工标记为主,所以该过程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且精确度较差[3]。本研究为探讨Toric 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期间应用OPD-Scan Ⅲ标记法与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的作用,特进行以下研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01/2018-05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50例50眼,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7~69(平均62.0±3.9)岁;术前散光度1.87±0.48D。对照组患者50例50眼,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5~68(平均61.8±3.6)岁;术前散光度1.91±0.46D。纳入标准:确诊为白内障且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按时完成随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精神疾病、葡萄膜炎、青光眼、角膜斑翳、糖尿病、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先天性疾病等患者。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术前散光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内容,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者对此次研究过程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由我院同一位主任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术前30min,对照组患者采用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散瞳前嘱患者处水平坐位,双眼正视前方,将裂隙灯显微镜调成水平窄光带,然后使光带经瞳孔中心,采用1mL注射针头将角膜少量上皮划破,如3∶00和9∶00位置,然后涂抹专用消毒标志笔染料,手术期间分别标记刻度盘0°和180°,之后再标记陡峭轴和IOL轴位;观察组患者采用OPD-Scan Ⅲ标记法,采用记号笔于靠近角巩膜缘处结膜上任意处标记一点,患者处水平坐位,采用OPD-Scan Ⅲ进行测量,得出经该点的线与陡峭轴的夹角,手术期间将刻度盘放置,之后以0°对准标记点,再对应术前测量的夹角度数,也就是陡峭轴位置,并标记好IOL轴位。所有患者待表面麻醉后于11∶00位制作一大小为2.2mm的透明角膜切口,然后向前房注入黏弹剂,于3∶00位制作侧切口,并连续环形撕囊,再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之后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注吸残余皮质,再次向前房注入黏弹剂,将Toric IOL植入,准确调整轴位,并吸除前房内黏弹剂,采用水密封主切口。

1.2.2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mo检测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力,分别于术后1d,3mo检测IOL轴位偏差度。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散光和IOL轴位偏差度,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

组别眼数术后1d术后3motP对照组503.31±1.363.25±1.400.2170.828观察组503.28±1.413.22±1.390.2140.830 t0.1040.107P0.9130.914

注:对照组:采用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观察组:采用OPD-Scan Ⅲ标记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力比较术前,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力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角膜散光较术前明显下降,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1),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IOL轴位偏差度比较术后1d,3mo,两组患者IOL轴位偏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mo与术后1d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临床显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OL制作工艺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到屈光手术阶段,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临床有多种方法可矫正术后角膜散光,如配戴框架眼镜,但其便利性较差,且当散光度数较大时患者易产生眩晕等症状;配戴角膜接触镜需较长学习周期且增加感染风险;激光手术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压力,且会产生或加重干眼等症状[4]。研究发现,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具有较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改善生活质量[5-6]。

目前较多研究发现[7],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可较好地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有学者采用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结果发现患者术后6mo时术眼散光从术前-2.34±1.28D下降至-0.72±0.43D[8-9]。另有研究发现,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6mo患者散光由术前-2.51±0.95D下降至-0.52±0.31D[10-1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mo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均明显下降,且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采用两种标记法均可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改善散光症状。有报道称,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后,患者IOL轴位偏差度为(3.65±3.02)°,98%患者IOL旋转<10°[12]。有学者曾对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术后IOL轴位偏差度为(3.38±3.36)°[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mo与术后1d时IOL轴位偏差度均无明显差异,说明采用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伴散光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稳定性较好。IOL轴位偏差度是影响矫正效果的重要因素,术前检测误差可致陡峭轴定位不准,手术期间眼球旋转还可致校准误差,术后晶状体旋转或囊袋皱缩也可致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后散光轴未对准,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5]。所以精准测量角膜散光陡峭轴,并准确标记角膜散光轴线对提高术后矫正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的裂隙灯显微镜下标记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术前标记方法。有研究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其偏差为(3.1±1.8)°[16]。专家共识中也推荐使用裂隙灯显微镜下标记法进行临床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前角膜散光标记。我们发现,采用两种不同标记法均具有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采用OPD-Scan Ⅲ标记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OPD-ScanⅢ标记法仅需采用记号笔于靠近角巩膜缘处结膜上任意标记,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低。而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需采用注射器刻痕,因此具有一定创伤性,且需使用锐器,因此难免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影响舒适性[17]。

综上所述,OPD-Scan Ⅲ标记法与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应用于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均具有较好的效果,而OPD-Scan Ⅲ标记法可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因此更易被患者接受。

猜你喜欢

光带轴位散光
非凡尘的光
飞利浦Hue Play渐变光带发布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复杂环境下结构光中心线提取算法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