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动画学派之“木偶情缘”

2019-04-03金正阳

读天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风格特点

摘要:从1947年的《皇帝梦》至今,木偶动画片已经走过了70余个岁月。新中国的木偶动画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期也成就了被国际动画界为之惊叹的“中国动画学派”。在早期木偶动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几个阶段,其中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本文对中国的木偶动画进行讨论探析,目的让喜爱动画的人能够记住老一辈艺术家们曾经的创造的辉煌,熟悉“中国动画学派”木偶动画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木偶动画;中国动画学派;风格特点

木偶动画(Puppet Animation):以立体木偶作为拍摄对象的电影,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偶类定格动画,拍摄时将木偶角色的一个动作依次分解成若干个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以还原为活动的形象,从而实现镜头与角色的运动,制作成动画片。那些工艺精美、活灵活现的木偶,在镜头舞台上手舞足蹈的演绎故事,体块与关节的细微之处都透着娱乐戏剧的效果。早期木偶戏被搬上动画屏幕时,孩子们被其新奇的造型和滑稽的动作所吸引,到20世纪80年代木偶动画彻底成了那个年代孩子们的“宠儿”,各类木偶动画的衍生产品也层出不穷。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我们再看国产木偶动画,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曾经几代孩子的“宠儿”已然消失在历史大潮之中,这个集合了电影艺术、民族手工艺于一身的动画种类仅剩下了思念、陌生、情怀等一些苍白模糊的修辞而已。

一、 中国木偶动画的崛起

(一) 起源与背景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在国家大力发展和生产动画片的政策之下,拉开了“中国动画学派”荣耀世界的辉煌序幕。当时共设置了二维传统动画、剪纸动画和木偶动画三个制作车间,着眼点是利用中华民族雄厚的传统文化与工艺技巧来制作极具我国民族风格的动画片以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新中国少年儿童们。当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大咖云聚,汇集了中国动画史上最为杰出的一批艺术家,包括了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万氏三雄”——万古蟾(1899~1995)、万籁鸣(1899~1997)、万超尘(1906~1992),著名动画导演靳夕(1919~1997),“中国学派创始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特伟(1915~2010)、国宝级原画师严定宪(1936~)、著名动画导演何玉门(1928~)、著名动画导演钱运达(1928~)、著名动画导演王树忱(1931-1991)等名家。当时人才济济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仅1957年至1965年间,木偶动画片的拍摄和制作总量就达到了40部以上,作品既多又优,使“中国动画学派”闪耀矗立在国际动画之林。

(二) 繁榮阶段

有了人才、技术、资金、政策,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全厂上下一条心。动画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碰撞,一部《小梅的梦》充分展现了中国动画人的思想与技术有多么大的威力,影片不但极具想象,更是运用了高明的制作技巧。随后制作的《神笔马良》想必是中国人都看过的木偶动画,1955年的这部动画片放在今日依然是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这部木偶动画不仅角色造型生动,而且人物之间爱憎美丑的灵魂特征被完美呈现,民族风格非常鲜明,是“中国动画学派”早期的代表之作。随后制作的《雕龙记》更是把木偶角色制作的活灵活现,此时的手工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是人与动物还是建筑与树木山石,都制作的惟妙惟肖。此片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电影节斩获银奖,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特色木偶片的风采。长篇木偶动画《孔雀公主》更是把木偶的动作设计和表现推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上,少数民族穿着精致的服饰在湖边舞蹈的桥段,不管是人与景的美感还是舞姿的婀娜传神,都上升到了万分极致的高度。除此之外,在那段时期“中国动画学派”制作了《一只鞋》《鸽子》《牧童与公主》《大奖章》《长发妹》《三只蝴蝶》《砍柴姑娘》《四只小鸭子》《三毛流浪记》《打猎记》《三个邻居》《双胞胎》《机智的山羊》《路边新事》《半夜鸡叫》《画像》《小八路》《小哥俩儿》等优秀的木偶动画片。期间不乏出现多次斩获国际各类动画电影节诸多大奖的壮举,让“中国动画学派”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国际动画界绚烂的聚光灯之下。

二、 “木偶情缘”

(一) 矛盾的坎坷

虽然“中国动画学派”的神坛跌落,中国动画人才与作品诸多方面的层阶断裂,但是那个阶段的动画制作水平是没有丝毫退步和停滞的,只不过在那个时期影片所能表达的故事内容和中心思想受到了限制,选材和选题被严格控制,这导致了动画片数量大幅减少,木偶动画也仅仅只有5部面世。比如1974年上映的《小八路》,塑造了一名抗日时期的小英雄,感情色彩极其鲜明,目的是体现和塑造中华民族所能呈现的一切优良品质和气概。之后的《歌声飞出五指山》《西瓜炮》《骏马飞腾》等作品亦是如此,在那个时期作为政治上的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和政策之间出现了矛盾的异常碰撞,大大影响了“中国动画学派”和木偶动画片的发展。

(二) 顽强的绽放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积累够了就要释放”。从1977年至1998年,这18年间“中国动画学派”的艺术家们又一次进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爆棚的创作高产期。这个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共制作了79部动画片,其中有一大部分的木偶动画,“中国动画学派”依旧保持着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特色,也是整个中国动画的最后一个辉煌兴旺期。《喵呜是谁叫的》《天才杂技演员》《郑人买履》等木偶动画片的出现,让世人又看到了“中国动画学派”炉火纯青的动画制作功底。其中《聪明的阿凡提》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木偶动画片,直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儿童,是他们心目中的劳动人民用智慧伸张正义对抗压迫势力的典型。在这个时期社会形态和经济在飞速进步,此时“中国动画学派”的动画片更多的肩负起了让人民脚踏实地、传承优良美德、实事求是、勤于动脑、弘扬真善美等宣传作用。如《黑熊奇遇记》《小马虎》《园园和机器人》《崂山道士》《龙牙星》《真假李逵》《曹冲称象》《瓷娃娃》《假如我是武松》《狼来了》《蛐蛐》《过桥》《看门狗阿黑》《马蜂窝》《西

岳奇童》《连升三级》《小裁缝》《不射之射》《小鹅与红房子》《大盗贼》《鹿和牛》《镜花缘》系列、《春天里的小田鼠》《怪老头》系列、《桥下拾履》《隐身探长》《擒魔传》《环游地球十八天》等作品均体现了这些特点。与此同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动画学派”这两个中国动画的标签式的代名词与中国木偶动画和热爱中国动画片的人们之间,永远的结下了“情缘”。

三、 中国木偶动画现状

中国木偶动画的七十年已经让民族木偶戏技艺与电影艺术完美结合,得到了国际动画各国的肯定。但是从新千年的21世纪开始,全球动画产业发展的特征已经有了正规的产业链条,主流商业动画与非主流实验技术动画的对立已经非常明显,木偶动画由于制作成本太大,对创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太高,在商业动画片当中已经很少有国家和公司进行制作,从2000年至今,木偶动画已经处于冷门,鲜有作品出现。对于改制后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而言,那一批只把生命的激情奉献给民族动画的老艺术家们纷纷凋零和迟暮,另一方面也没有了当年政府资金的支持,导致“中国动画学派”僅剩世间唏嘘而已。我国的动画公司和影视公司对于动画片的制作也已经进入了合资加生产和外包加工阶段,目前整个国内的创作队伍也纷纷选择了计算机二维、三维动画为主的制作模式。传统动画已无优质土壤,中国木偶动画更是难以获得被制作问世机会。目前仅有部分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对这个特殊门类的动画片进行授课实操的探索,基本上已无见面机会。

四、 总结

木偶动画在我国作为美术片的一个特别门类,被“中国动画学派”加入了民族手工艺和木偶戏演绎的手法之后,结合电影艺术与技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木偶动画。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算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门专项艺术,他曾经两次荣耀世界,傲视群雄,也已两次安然失色低迷消逝。中国老一辈的动画艺术家把它创造出来传承给我们新时代的动画人,这是一种被赋予特殊使命的传承,我们是否应该在民族复兴大潮的熏陶下继续探索前行呢?任重道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姚桂萍.中外动画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

[2]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8月.

[3]曾维佳,金正阳.三维角色制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

作者简介:

金正阳,四川省绵阳市,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风格特点
《海青拿天鹅》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从地域版块浅析汉民族及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谈谈王洛宾作品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
试论加强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培养途径
电视剧中的音乐叙事作用浅析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浅析东北秧歌的风格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