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的“雪花”歌咏

2019-04-02王子今

寻根 2019年1期
关键词:雪花

王子今

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为人熟知:“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言说“雪”的自然形态和降雪积雪形势,有“雪点”“雪粉”“雪糁”“雪珠”“雪片”“雪絮”“雪霰”“雪朵”“雪烟”“雪幕”“雪漫”等说法,“雪”是怎样和“花”结合在一起,在严寒愁苦季节,竟以优雅轻盈的美,晶莹洁净的美,有时竟被看作丰年吉瑞,被看作希望寄托,成为美好象征的呢?李白《塞下曲》之一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明说“雪花”不是“花”,只是一种比喻。

人们熟悉李白的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鲁迅就此讨论过文学夸张的合理性。李白另外又有“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的诗句。夸张的幅度大为收敛,但是和实际情形依然相差很多。罗邺《大散岭》诗谓“雪花如掌扑行衣”也用同样比喻。推想野山荒岭,艰苦行旅,言“雪花”之大,虽然明显脱离了自然史的常识,却使得读者可以获得心态史的体会。

韩愈《辛卯年雪》诗写道:“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旖旃。白帝盛羽卫,鬖髿振裳衣。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翕翕陵厚载,哗哗弄阴机。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或云丰年祥,饱食可庶几。善祷吾所慕,谁言寸诚微。”所谓“雪花一尺围”,依然可以理解为放肆的夸张,以致言不符实,然而诗句形容大雪的气势以及人们有关其“是非”的心理感觉,还是比较真切的。

唐诗频繁出现歌咏“雪花”文句。李端《送王副使还并州》:“并州近胡地,此去事风沙。铁马垂金络,貂裘犯雪花。”诗人形容严酷的边塞生活,“胡地”“风沙”是习用语汇,而“雪花”与“金络”为对,有另外的意境。陈叔达《春首》:“雪花联玉树,冰彩散瑶池。翔禽遥出没,积翠远参差。”言冬去春来风景,“雪花”“冰彩”成为特殊的色彩。熊孺登《送僧游山》诗:“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一种“自在”之游,“灵山”“古寺”之间,注意到“水田”和“雪花”的关系,实在是很难得的。

皎然《送邬惨之洪州觐兄弟》诗:“年少足诗情,西江楚月清。书囊山翠湿,琴匣雪花轻。”张祜《猎》诗:“残猎渭城东,萧萧西北风。雪花鹰背上,冰片马蹄中。”戴叔伦《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北边江南,游山行旅,猎场书斋,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雪花”成为诗人笔下以气象为文化背景的习用的代表性符号。

孟郊《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诗:“空景忽开霁,雪花犹在衣。洗然水溪昼,寒物生光辉。”“蓝溪”是有颇多故事的所在。僧人说经,“雪花犹在衣”,“寒物生光辉”成为特殊场景,有很特别的意境。

“雪花”,是对寒冷季节人们面对困苦的一种乐观心境的文学表现。这一语汇,也体现了古人与自然的亲近。

唐诗乐言“雪花”,又如司空曙《酬卫长林岁日见呈》诗:“地暖雪花摧,天春斗柄回。”刘宪《人日玩雪应制》诗:“胜日登临云叶起,芳风摇荡雪花飞。”韩翃《汉宫曲二首》之一:“五柞宫中过腊看,万年枝上雪花残。”描写“雪花”装饰宫廷生活的,还有许浑《正元》诗:“宫殿雪华齐紫阁,关河春色到青门。”“雪花”写作“雪华”。张南史《雪》诗用一字至七字句:“雪,雪花,片玉屑。结阴风,凝暮节。高岭虚晶,平原广洁。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有的诗人在多篇作品中反复使用“雪花”语汇。如陈羽《送殷华之洪州》诗:“离堂悲楚调,君奏豫章行。愁处雪花白,梦中江水清。”他的《喜雪上窦相公》诗写道:“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全似玉尘销更积,半成冰水结还流。光添曙色连天远,轻逐春风绕玉楼。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又《题清镜寺留别》诗:“路人千山愁自知,雪花撩乱压松枝。”而使用“雪花”一语不厌其多的名诗人,应当首推李白。人们熟知的除前引“雪花大如席”“雪花大如手”外,还有“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古风五十九首》之十六),“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等。李白形容“雪花坠”情势,有“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句(《清平乐三首》其三)。

雪花为人们熟习,于是也用以比喻其他景象。包佶《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雪花翻海鹤,波影倒江枫。”“雪花”似乎比喻浪花,一如苏轼名句“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雪花”更多用来形容实际的植物花朵。如皇甫冉《谢韦大夫柳栽》诗所谓“比雪花应吐”。白居易《杨柳枝》诗:“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张祜《杨花》诗:“散乱随风处处匀,庭前几日雪花新。无端惹著潘郎鬓,惊杀绿窗红粉人。”白居易《题州北路旁老柳树》:“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以“雪花”形容杨柳花絮似是寻常笔法。温庭筠则称白色的杏花为“雪花”:“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杏花》)唐杜甫《早花》诗又称白色的杏花为“雪杏”:“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高正臣《晦日置酒林亭》诗:“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以“雪花”代称梅花。王周《大石岭驿梅花》则写作“雪英”:“半出驿墙谁画得,雪英相依两三枝。”沈传师《和李德裕观玉蕊花见怀之作》称“玉蕊花”为“雪英”:“雪英飞舞近,烟叶动摇深。”杜牧《对花微疾不饮呈座中诸公》诗:“尽日临风羡人醉,雷香空伴白髭须。”“对花”“临风”,因有“雪香”感叹。“雪”被作为审美对象欣赏,隋唐有名美女为“雪儿”者,也可以作为例证之一。宋人张淏《云谷杂纪》卷三写道:“雪儿,李密之爱姬,能歌舞。每見宾僚文章有奇丽中意者,即付雪儿叶音律以歌之。”

裴度《雪中讶诸公不相访》写道:“忆昨雨多泥又深,犹能携妓远过寻。满空乱雪花相似,何事居然无赏心。”诗句说到闻人名士赏雪的情趣。然而为什么“雪”与“花”被以为“相似”呢?《艺文类聚》卷二引《韩诗外传》说:“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日霎。”看来,“雪花”之说,汉代已经出现了。《宋书》卷二九《符瑞下》:“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史臣按《诗》云:‘先集为霰。《韩诗》曰:‘霰,英也。花叶谓之英。《离骚》云:‘秋菊之落英。左思云‘落英飘飘是也。然则霰为花雪矣。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关于《诗经》说到的“霰”,《红楼梦》第四九回称作“雪珠儿”。

“雪花”“六出”,是古人出于对自然的倾心亲近和细致观察所获得的发现。《朱子语类》卷六五:“水数六,雪片也六出,这又不是去做将出来,他是自恁地。”思想家看作自然现象,然而也给予了特殊的解说。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卷三九:“朱子曰:雪花所以必六出者,六者,阴数,天地自然之数也。”

宋王观国《学林》卷七“六出”条写道:“《南史·宋孝武帝纪》:‘大明五年正月朔,华雪降,散为六出,上悦,以为瑞。观国案,雪六出,古犹今也。宋孝武大明五年正月朔,雪六出,孝武必以是日受元吉之贺,因雪六出,乃自喜以为瑞,道谀之臣,饰此说以记之。后之修史者不择,遂著于纪尔。《韩诗外传》曰:‘凡草木之花名五出,雪花独六出。今究观草木华亦有六出者,但不若五出者多尔。如栀子花、萱草花、百合花,皆六出也。”王观国发现草木花卉也有“六出”者,应当是基于很认真的细心观察。《初学记》卷二引《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艺文类聚》卷二引《韩诗外传》及《太平御览》卷一二引《韩诗外传》同。以为这一说法出自《韩诗外传》的,还有宋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三、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四,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章潢《图书编》卷二一、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五,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四等。而宋人史绳祖《学斋估毕》卷二“六出四出花”条则引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云‘草木之花皆五出,雪花独六出。”然而今本《韩诗外传》与《吕氏春秋》均不见“雪花独六出语”。不过,“雪花”“六出”的发现在秦汉时期前后,可能性是很大的。

前引李白“雪花大如手”诗句,出自《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诗人用诙谐口吻调侃“不肯飲酒”的朋友,甚至批评了陶诗《止酒》形成的文化影响。饮酒和雪花的特殊关系,值得我们注意。前引“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也涉及雪花与“醉”酒情节。李白又有《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诗:“披君貂襜谕,对君白玉壶。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其中“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句,仔细吟味,可以体会无穷深意。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写送别白居易情形:“龙门宾客会龙宫,东去旌旗驻上东。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离堂未暗排红烛,别曲含凄扬晚风。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所谓“三干世界雪花中”,寄予雪花以深意。“雪中酬别”,宾客面对“笙歌”“红烛”,当然也有美酒。体会这种雪花与酒相配合的情境,自然会想起另一唐诗名作:“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柳十九》)

猜你喜欢

雪花
我心中的《小雪花》
雪花的敲门声
小雪花
雪花
雪花飘飘
小雪花
小雪花(1)
雪花 等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