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筷子为何会产生在中国

2019-04-02卢茁

寻根 2019年1期
关键词:餐具竹子筷子

卢茁

筷子在古时又被称为箸、筋、櫡、梜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圈特有的饮食工具。筷子是世界上所有进食器具中较难掌握的,也是少见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用的工具。两支筷子之间没有任何机械性联系,全靠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恰当掌握,辅以无名指协作,方能运用自如。为什么中国人要使用如此复杂的工具吃饭?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者。

目前,对筷子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刘云、朱碇欧在所著《筷子》一书中提出:“粒食、热食、饭碗,是造成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的基本原因。”《筷箸史》作者蓝翔亦认同此说。但是,这一说法明显存在问题。在粒食、热食、饭碗的情况下,使用餐勺进食是最为方便的。并且《礼记·曲礼上》中明确记载有:“饭黍毋以箸。”文中指出,吃米饭、米粥不能用箸(筷子),一定得用匕(餐勺),才是合乎礼法的行为。

2.使用筷子起源于对鸟爪和鸟喙模仿。陈勤建认为,在长期的自然观察中,人们发现了鸟爪的灵巧和妙用,从而学会模仿鸟爪抓树枝而以两根树枝夹取食物。陶思炎则认为中国人使用筷子起源于对鸟嘴的模仿。大鸟在给小鸟喂食时,常常用鸟喙夹着食物投喂,这给人们发明筷子带来很大启示。这一说法的问题在于为何只有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模仿鸟类的动作发明出了筷子,而其他地区的人们为什么都做不到呢?

3.筷子的发明是古人用棍棒挑、拨、叉、夹取食物时,受到了启发和影响。《中国箸文化史》的作者认为,古人在烧烤和撥取煨埋在火灰中的食物时,用树枝、竹棍作为挑叉食物的用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用两根小棍最为灵活,因此最终发明了筷子。这一观点的问题是:此种烹饪方式,世界古代各地的先民们都曾使用过,为何只有古代中国人最终发明出了筷子,而其他地区的先民们为何发明不出来?

4.中国古代的烹饪方式导致了筷子发明。王仁湘先生认为,古代中国烹调术的特点是把食物切成小块,用碗盛着,要将这小块食物从碗中送进嘴里,于是筷子便应运而生了。这一说法的问题是,在食用小块食物时,使用叉子和勺子也完全可以,为何一定要使用筷子呢?

目前,有关中国为何要用筷子还没有一个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解释。

笔者认为,筷子之所以起源在中国,跟在中国长的竹子有关。筷子的早期形态是“竹夹”。它们用竹片弯成,有一端相连。古代中国人在使用“竹夹”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中间不再相联的“箸”,即筷子,而“竹夹”和筷子在很长时间里是共同存在的。后来,“竹夹”退出了餐桌,筷子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食具。

一、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都表明,筷子是由“竹夹”演化而来。

筷子古代称为“箸”。据现在能考查到的“箸”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诅楚文》刻石,亦见于战国竹简。从字形上分析,“箸”字为两只手各拿一棍,在一鼎状煮食器中翻动或夹取食物之形。除了“箸”外,古代的食具中还有一种叫“梜”。“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校”,《礼记·曲礼》中的这句话说得非常明白,“梜”是专用于夹取羹汤中的菜食的。《广雅·释器》说“梜谓之箸”。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梜”就是筷子,是一种竹木制的较为粗大的筷子。

但,《礼记·曲礼》所记的“校”并非筷子,而是有一端相连、用以夹取物品的“竹夹”。这种“竹夹”曾在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过,放置在同出的食具箱中。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过古人对“竹夹”的称呼,它的称呼很可能就是“梜”。由于“梜”最终退出了餐桌,因此,后来“梜”和“箸”被混同起来,被认为是对筷子的不同称呼。另外,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整套的餐具和酒具,但其中却偏偏没有我们熟悉的“箸”,而从战国时的文献记载看,“箸”已是人们普遍使用的进餐工具,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合常理的。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箸”并非专指筷子,也可以是“竹夹”。到了唐代,唐人薛令之所作《自悼诗》,有“饭涩匙难给,羹稀筋易宽”一语,诗中提到以匙食饭,以筋食羹中菜。这与《礼记·曲礼》中“饭黍毋以箸”的记载相一致。筋即箸,然而筷子只能加长,不能加宽,因此诗中提到“筋易宽”的筋,很可能是“竹夹”而非筷子,因为“竹夹”是有宽窄区别的。

在3世纪的日本,已有技术将竹子弯曲后加工而成的像镊子一样的器物,成品不是像现在的筷子成双成对,日语中称为“折箸”。这种“折箸”当时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故又被看作神器,现在每年日本皇宫举行的尝新节等祭神仪式上还能看到。这类“折箸”,今天一些日本人依然在使用它,只是材质已有所变化。

早期日本的筷子不像今日的两根细棍,而是将削尖的竹子弯折成镊子状。而中国的“竹夹”与日本的“折箸”其实是同类物品,都是筷子的早期形态。这类“竹夹”既可以握持,也可以采取使用筷子的方式,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配合使用。在采用握持方式时,如果要将食物送人口中,小臂和手必须同时绕着肘关节旋转,手的运动距离较长。但如果采取使用筷子的方式使用“竹夹”,夹取食物后,手腕只要稍稍旋转,就可将食物送人口中。古代先民们正是在使用“竹夹”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规律。由于先民们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进食,手指间的配合日趋熟练,最终去掉了“竹夹”间的连接,筷子由此诞生。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筷子和“竹夹”同时被人们使用着。

古人一些用“箸”的方式,曾引起专家的困惑。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王仁湘先生提出:“现在使用筷子,有许多习惯性礼仪,这些大多是在西周礼制社会中就形成了的。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执筷子,但从前引汉画像石《邢渠哺父图》和四川彭县画像砖《进食图》看,都是以左手执‘箸,是例外的左撇子或是尚左,不得而知。”

王仁湘先生之所以有此困惑,原因是当时人们所用的“箸”,并非全是筷子,其中有一部分应是“竹夹”,汉代画像石所反映的正是这样的场景。从《邢渠哺父图》中可以看出,邢渠右手持勺,而他左手所持的应该是“竹夹”,而不是筷子。

还有一个例证。据陈寿《三国志》记载的“煮酒论英雄”:“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翻译过来就是: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我和你刘备两人而已”,听到这话,吓得刘备手中的勺子和筷子都掉在了地上。刘备是不可能用一只手同时拿着“箸”和“匕”的,如果只拿了一样,作者应记为“失箸”或“失匕”,这可能是陈寿的演绎发挥,但也证明了当时存在这样一种就餐形式。另外从汉代画像石中也绘有右手持“匕”、左手持“箸”的形态来看,这应是当时餐宴时的一种方式,而左手所持的“箸”,应属“竹夹”。

二、饮食器具的改变和文化功能的需求使筷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餐具。

那么,筷子是如何击败其他进食器具,最终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餐具的呢?中国早期的饮食器具使用的主要是青铜器和陶器,到了战国时期,漆器进入到了饮食器具当中,并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原因之一是在使用漆器承载食物时,如果使用刀、叉来进食,会在漆器表面造成大量的划痕和损伤,影响到漆器的美观。随着漆器的普及,与之搭配的“竹夹”“箸(筷子)”“匕(勺子)”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的主要进食器具。

“竹夹”又为何会被淘汰呢?虽然筷子用起来更灵活,但使用筷子是需要训练的,而“竹夹”则不必。双方各有优长,它们在很长时间里是共同存在的。但“竹夹”最终还是消失了,以至于人们忘记了它的存在,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使用“竹夾”虽然不用学习,但它确实不如筷子那般方便、灵活。而一旦学会了使用筷子,再使用“竹夹”就成为多余。其次,“竹夹”只能使用弹性良好的竹子来制作,而筷子除了可以使用竹、木制作外,还可以使用象牙、金、银、玉石等多种材质制作,在筷子上面还可以镂刻出精美的花纹。这样,除了餐具的功能外,筷子还具备了承载文化、标识身份等功能,进而成为餐饮文化的组成部分。最后,在所有的进食器具中,筷子的制造成本最为低廉。“竹夹”需要选择合适的竹材、经过加工制作才能制成,刀、叉、勺等更是如此,但筷子仅是两根竹、木棍即可使用。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竹夹”最终被淘汰出了餐桌。

三、中国的热食习俗与“竹夹”相结合,最终演化出了筷子。

有人会提出疑问:竹子在气候温暖、水量充沛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都能生长,它并非中国所独有。印度、东南亚等地都有茂密的竹林,为何这些地区的人们没有使用筷子呢?其原因是,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很长时间里人们都是用手直接吃东西。因为古人吃饭时通常都是席地而坐,在这样的坐姿下,如果不使用餐桌,无论是借助餐叉、餐刀还是筷子都非常不方便,直接用手吃饭远比用餐具更为灵活。这一传统,在许多地区文化中都曾长期存在。

有着辉煌古代文明的印度也没有使用餐具。直到今天,许多印度人还是不用餐具吃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印度出产咖喱等多种独特香料,将这些香料与米饭等食物混合时,用手指拌和制作出的饭团比用勺子制成的饭团更具风味,不用餐具而用手进食成为印度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除了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外,影响餐具使用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气候。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地大都处于热带、亚热带,一年四季十分温暖,没有漫长寒冷的冬季。与此相对应的是,欧洲、中国都有着较为寒冷的冬季。在寒冷的气候里,人们对热食的需求很大,由于较热的食物人们无法用手直接触碰,必须要使用餐具来帮助夹取食物,从而逐渐形成了使用筷子、刀、叉等餐具的习俗,并发展出了与之相关的饮食文化。中国的地理气候环境较为特殊。在夏季,由于受到强劲的太平洋季风和周边高原、山脉的影响,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并且雨热同期,这样的气候十分适合竹子的生长。但在冬季,来自北方蒙古高原的冷空气又不时南下侵扰这些地区,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着较为寒冷的冬季。这样的气候环境使中国人养成了热食的饮食习惯,促使古代中国人制造出了“竹夹”,并最终演化成了筷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梳理出筷子发展的来龙去脉,中国特殊的气候环境,使中国形成了热食的习俗,由于热食不能用手直接触碰,需要餐具帮助进餐,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利用竹子良好的弹性,首先制造出了“竹夹”,并在使用中积累了经验,最终演化出了筷子。

猜你喜欢

餐具竹子筷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餐具叮咚
大熊猫吃竹子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Chopp ed!
筷子礼仪
有趣的西式餐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筷子的神力等
不用自带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