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进大花园建设“衢时代”
——访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盛洪

2019-04-02陈越

浙江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衢州市衢州花园

□本刊记者/陈越

浙江大花园核心区怎么建?衢州提供了这样的“解题思路”:打开大通道、建设大配套、提供大产品、提升大环境、深化大协作,积极探索“两山”实践特色转化路径,率先谋划大花园版未来社区建设

众所周知,大花园建设是浙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打造“诗画浙江”鲜活样板的战略决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的重大举措。作为浙江省大花园建设的核心区之一,衢州率全省之先出台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自然的花园·花园式环境+成长的花园·花园式产业+心灵的花园·花园式治理”的目标。通过不懈努力,衢州初摘硕果,成为浙江唯一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的地级市。2019年,衢州将如何“领跑”全省大花园建设?近日,本刊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盛洪。

《浙江经济》:2018年发布的《衢州市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明确了大花园建设的五大主要任务:打开大通道、建设大配套、提供大产品、提升大环境、深化大协作。衢州发改委在推进大花园建设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王盛洪:大花园核心区建设作为全省层面的战略定位,是衢州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快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18年3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衢州市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部署了“打开大通道、建设大配套、提供大产品、提升大环境、深化大协作”五大主要任务。

图/周汝剑

衢州市发改委承担了编制《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衢州市)建设规划》的重要任务,我们从规划体系、重大平台、重大项目方面加强谋划和推进。一是谋划和编制核心区规划体系。以袁省长关于大花园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关于构建新时代衢州发展战略体系 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决定》为指导,以《浙江省大花园行动计划》和《衢州市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为依据,全面融合省、市大花园建设的思路目标、路径要求、主要任务等,全面加强重大战略定位、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资源要素的市域统筹,形成省市融合又主题鲜明、市县统筹又各具特色、上下联动又横向打通的大花园衢州核心区规划。在抓好市级规划的同时,部署6个县(市、区)按照“一个特色主题、一个空间体系、一个核心平台、一个统领改革、一批美丽典型、一批标志性工程和标志性项目”,编制特色主题大花园规划,明确了运动柯城、康养衢江、龙游天下、绵绣江山、慢城常山、生态开化6大特色主题大花园。

二是谋划和推进重大平台。衢州“一城两湖”美丽幸福休闲区成功列入省大花园建设重点平台,基本完成“一城两湖”美丽幸福休闲区建设规划。同时,按照“一县一平台一特色”,谋划打造新能源产业大平台、航空物流产业大平台、柯城乡村国家运动公园平台、衢江针灸康养小镇平台、龙游“三湖四岛”旅游度假区平台、江山江郎山文旅产业平台、常山国际慢城平台、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平台等各区块大花园建设主平台。

三是谋划和推进重大工程。抓好省大花园重点项目建设,谋划构建“双十双百千万”重点项目体系。“双十”,即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和十大改革攻坚工程;“双百”,即建设百个市级基层典型、推进百个大花园重点项目;“千万”,即千村示范、万众参与。

下一步,衢州将建立完善由发改委牵头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县(市、区)建立对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形成全市推进大花园核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浙江经济》:在“建设大配套”方面,衢州打造特色小镇群落、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等方面有何举措?

王盛洪:衢州围绕核心圈层·城市阳台、高铁新城·未来社区、南孔古城·历史街区“三城记”,着力构建“三城”美丽幸福休闲区,加快建设大配套,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培育城市赋能新平台。

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打造特色小镇群落,同步推进高铁小镇、教育小镇、快乐运动小镇、医养小镇、科创金融小镇、文创文旅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按照集群布置和集聚发展思路,坚持四网四态四特四宜“四个四”的设计理念,以“五个五”为基本路径,着力做好规划设计、配套完善、产业导入、招商引强、优质服务“五篇文章”。加快建设路网、林网、水网、管网等“四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四省边际中心医院、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以特色小镇群落和“自然生态、低碳环保、运动休闲、智慧治理”的建设理念,落实高铁新城“主题、生态留白、运动休闲、配套、商住”等五大空间,致力于打造城市美好生活的高品质新社区、产业创新服务的综合体大平台、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谋划塑造南孔古城。全力推进古城双修十大工程(历史街区风貌衔接、儒学文化区旅游配套、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古城双修征收及安置、环古城水系生态景观改造提升、东门遗址公园建设、古城停车场建设、信安湖城市会客厅——光影秀、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二期、鹿鸣小学迁建及水亭门游客中心建设),做到“空间秩序、千年文脉,文化物化、复活复兴”,重塑古城山水格局。

着力打造核心圈层。打破传统的高强高密开发模式,将城市最核心的鹿鸣半岛、严家淤岛留空留白,打造城市会客厅,保留珍贵的生态本底、多维的滨水空间、绿色的生活方式,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信安湖活力岛、低密度酒店集群(鹿鸣山文化院街、鹿鸣半岛酒店综合体)和未来大厦等一批重大项目、创新平台。

同时,按照“万亩空间、千亿量级”要求,加快谋划打造三个产业大平台。一是以高铁新城为核心,信安湖片区和五龙湖片区为两翼的“一城两湖”幸福产业大平台。二是新能源产业大平台。重点培育以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三是航空物流大平台。以浙西航空物流枢纽为切入点,按照“一核四区”组团布局,“一核”即空铁联运产业核心区,“四区”即临港产业区、水铁联运产业区、综合保税区和综合配套区,重点培育以航空物流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航空物流枢纽。通过三大产业平台为大花园核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浙江经济》:为助力大花园建设,衢州市是如何探索“两山”实践特色转化路径,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王盛洪:衢州市自2017年11月成立了“两山”推进办,由发改委和环保局牵头,着力推进“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我们始终坚持调研为先、规划引领,2018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浙江(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总体方案》。我们积极探索“两山”实践特色转化路径,立足高质量发展,注重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打破产业生态的“坛坛罐罐”,建立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打通产业结构偏重的生态敏感区的“两山”转化通道,实现幸福产业换道超车、传统产业弯道超车。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弯道超车。一是以壮士断腕决心深度“淘汰出清”。全面打响治气攻坚战、治水长效战、治土持久战,持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低小散企业整治、“僵尸企业”破产重组盘活等工作,加快低效企业出清与落后产能淘汰,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二是以循环经济方式重塑产业形态。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构建工业循环体系,以每个园区为平台,以园区内主导产业为主线,通过产业链整合、配套、延伸,形成了企业内部小循环、产业之间的中循环和园区的大循环体系,园区集中供水、供热、供汽、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废处理和利用率达到96%。以生态循环为重点构建农业循环,打造“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三位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三是以智能化改造加快提档升级。加快企业上云步伐,为企业盘活制造资源、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供智慧支撑。大力推进“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运用,深入实施“机器换人”,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聚焦“美丽+智慧”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快动能转换,实现换道超车。一是发展“数字+”,打造智慧产业高地。在全省率先出台《衢州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实施意见》,围绕数字经济信息产业招大引强,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已成功引进阿里巴巴、智网科技、安恒信息、衢时代大数据、中兴克拉、北讯电信、网易网络等高端项目和创新团队。二是发展“美丽+”,打造幸福产业花园。以“健康快乐、运动休闲”为主题,推进健康、文化、旅游、体育、养老等幸福产业的联动发展和整体提升,全市幸福健康主题逐步形成。三是瞄准“高新+”,打造千亿产业集群。聚焦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瞄准高端创新人才团队、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产业对接办,围绕氟硅钴、电子化学品、动力电池等化工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拓链,成功引进立昂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片项目、致善半导体、一道新能源等一批项目,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实力。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借道超车。一是打通科创协作大通道。注重开放开门,借势借力,打造杭衢两地山海协作升级版,签订“1+33”战略合作协议,承接科创城孵化溢出,形成“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的叠加效应,构建杭衢科创走廊产业体系。杭州绿海飞地、北京中关村产业协作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基地、深圳前海创新园四大“科创飞地”相继投用,形成“外地孵化—衢州生产”新模式。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争取融入G60科创走廊。二是激活绿色发展资金流。出台了《加快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构建企业(项目)绿色识别体系,开展绿色项目识别工作,建立融资需求明确的绿色项目库。2018年浙江省金融办和省发改委联合印发《浙江省绿色项目清单(2017-2022年)》,衢州共有325个项目列入清单,总投资2759.48亿元,项目总数列全省第二。帮助绿色企业和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取得重大突破。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成功发行15亿元全国首单小微企业专项绿色金融债券,现已投放1.17亿元定向支持衢州绿色产业。稠州银行注册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已正式发行第一期15亿元,其中7.5亿元用于衢州市本级和龙游县道路污水管网改造。同时还探索建立绿色项目标准,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信用信息体系。三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以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为目标,持续纵深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着力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推进“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全市覆盖,群众凭身份证、企业凭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投资项目代码即可办理涉及民生事项或企业投资项目相关事项。

《浙江经济》:在2019年的浙江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未来社区,我们关注到衢州正在积极探索大花园版未来社区建设,请问目前有哪些推进举措?

王盛洪:1月27日,袁家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实施未来社区等标志性项目,并在参加衢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未来社区建设要成为浙江一个新的亮点,希望衢州在这方面有所探索。衢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徐文光书记明确要求衢州要抓紧启动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并作了相关部署。

衢州市发改委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强力推进,将未来社区试点创建作为当前的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专门抽调工作人员、增强工作力量,以全委之力全力攻坚推进该项工作。我们与省发改委高频次对接,专题汇报衢州未来社区建设工作。春节长假期间,专门邀请专家和技术团队对试点项目选址实地指导。节后,多次与市级有关部门开展专题会商,统筹部署各县(市、区)开展未来社区建设相关工作,谋划策划市区未来社区建设先行启动试点。

根据省发改委初定的工作方案及创建指南要求,围绕未来社区规划新建和改造重建等两条路径,衢州市发改委正牵头推进选址方案的前期论证研究。下一步,衢州将深刻领会未来社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价值内涵,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试点候选社区,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把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放在首位,坚决去房地产化,加快形成契合未来社区理念的系统性试点申报方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列入省级培育试点名单。

猜你喜欢

衢州市衢州花园
衢州烂柯山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