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轨迹、路径及走向选择
——透视沿海“四省一市”经济年报及《政府工作报告》

2019-04-02本刊经济研究部

浙江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四省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

□本刊经济研究部

研读沿海“四省一市”的经济年报及《政府工作报告》,剖析经济数据、探明发展成效、把握发展举措,可清晰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轨迹、路径和走向

粤苏鲁浙沪等沿海“四省一市”长期来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通过研读沿海“四省一市”的经济年报及《政府工作报告》,剖析经济数据、探明发展成效、把握发展举措,可清晰勾勒出这类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轨迹、路径和走向。

读数据:追寻高质量发展的轨迹

从2018年经济成绩单来看,沿海“四省一市”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运行区间,而致力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更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经济总量仍处引领地位。四大经济强省的地位依然稳固,粤苏鲁浙GDP总量分别位列全国各省(市、区)前四位。其中,广东、江苏经济总量已处于9万亿台阶上,山东经济总量超过7万亿,浙江经济总量已稳居5万亿台阶,而上海以3.27万亿元的GDP总量位列全国各省(市、区)第11位、继续保持着直辖市的首位。

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中“换挡”。从GDP实际增速来看,2018年,沿海“四省一市”中,仅浙江实现了7%以上的增速,粤苏鲁沪GDP增速均在6%-7%之间;与上年相比,“四省一市”GDP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速,下降幅度在0.3个至1个百分点之间。从对GDP增速的预期来看,与2018年相比,2019年“四省一市”设定的GDP增长目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其中,广东和上海采取了设定增长区间的相对保守方法,说明面对增速“换挡”和下调更趋从容理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经济增速的追逐。

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沿海“四省一市”均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占比均高于50%,形成服务经济引领的良好局面,例如,2018年山东服务业对GDP 增长贡献率为60%,拉动全省经济增长3.8 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经济发展已从追求传统产能的增加转为推动高新技术的创新和利用,从传统工业的增长转为中高端制造业的增长,从服务业量的提升转为现代服务业质的拓展。工业增加值的细分数据体现了工业结构的升级趋势,例如,2018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0659.91亿元,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浙江的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占比分别达12.8%、51.3%、40.7%和29.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1、4.0和3.1个百分点。服务业聚焦更高质量,例如,2018年广东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2.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发展加快,例如,山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4.5%,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7.4个百分点。

沿海“四省一市”GDP增速及预期对比

2017-2018年“四省一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

投资结构更趋优化。从投资规模来看,“四省一市”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与往年相比较为平稳,但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动能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例如,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0%和18.1%,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56.5%和28.5%,同比分别提高5.7 个和4.4 个百分点;山东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6%,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6%,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3.5和3.5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增速普遍加快,成为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例如,2018年江苏民间投资增速(10.8%)比面上投资高5.3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比重(71%)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浙江民间投资增速(17.8%)比面上投资高10.7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比重(63.1%)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受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四省一市”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普遍有所下滑,居民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但是,源于需求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消费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网络消费等新型消费快速释放,如2018年山东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7.5%;浙江网络零售额增长25.4%,省内居民网络消费增长25.0%;上海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15.8%,高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9个百分点。

列成效:探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民营企业出现信用风险、股市大跌等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先后出现,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受到较大影响,民营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金融风险不断积累显现,科技创新薄弱、产业链脆弱等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暴露。沿海“四省一市”积极有效应对危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方面综合施策,充分发掘“危”中之“机”,走出了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以稳就业保民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四省一市”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防范化解失业风险,以创业促就业,维护就业局势稳定的同时保持了经济活力。例如,江苏高质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8年新增5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新登记市场主体165.3万户,其中新设企业55.5万户,“双创”带动就业占城镇新增就业的50%以上。浙江就业局势稳中向好,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城镇调查失业率4.1%;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9万人;扶持创业5.48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7 亿元。上海制定实施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技能提升等行动计划,2018年完成技能培训105.8万人次。

(二)以稳金融防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则经济活。“四省一市”在稳住金融市场和稳住金融服务两个方面齐发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破解融资困境,有效稳住了市场预期和公众信心。例如,广东大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2018年直接融资1.16万亿元、增长40%,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增企业类贷款比例达61.8%。江苏依法依规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非法集资事件,积极清理整顿P2P网贷机构,实现涉案金额亿元以上、参与人数千人以上的新立涉嫌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数量“双下降”。上海原油期货等金融创新产品成功上市,2018年持牌金融机构新增68家,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600万亿元。

(三)以稳外贸拓市场

“四省一市”加速培育外贸新优势,精准施策促进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释放政策红利,努力开拓新市场的同时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外贸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实现外贸进出口的总体稳定实属不易。例如,江苏制定出台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实施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等“五大计划”,2018年新增“一带一路”沿线对外投资项目230 个、同比增长5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9.6%以上(人民币计价),占比提升到24%以上。上海大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2018年新集聚品牌首店835家,国际零售商集聚度升至全球第二位。

(四)以稳外资促开放

外商投资可弥补资金短缺,带来先进技术和境外市场需求,又能充分发挥实体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稳住外资意义重大。“四省一市”出台实施了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优化国内投资环境以稳定外商投资预期,以高能级平台建设吸引外资,大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利用外资实现了逆势中的较快增长。例如,广东加强重大项目和产业链招商,201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450.9亿元、增长4.9%,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7.9%。山东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5%,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活跃,合同外资增长41.4%;同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全面实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明显降低。

(五)以稳投资促增长

稳住投资一定程度就稳住了经济增长。“四省一市”致力于推动高质量投资,针对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资建设,着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实现了有效投资的总体稳定。例如,广东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2018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7000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浙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常态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企业投资更加便利。上海着力打造“3+5+X”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重大工程和重点区域建设持续推进。

(六)以稳预期强信心

预期管理很关键,合理的市场预期能正确规范引导各类主体的行为,更可以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良性影响。“四省一市”紧紧围绕稳定经济发展预期、投资者预期、社会民众预期,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着力释放积极信号,引导社会各界看主流、看长远、看本质,为经济平稳增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例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实现“一次办结”的比例)达90.6%;“满意率”(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给予满意、比较满意评价的比例)达96.5%。山东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35条等政策,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看举措: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走向

从发展环境看,当前经济面临着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交织、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诸多挑战,宏观调控统筹稳增长、防风险和提质量的难度愈发加大。综观各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发展仍然是沿海“四省一市”新一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在发展目标设定、政策导向和重大举措等方面各地有着诸多的“不约而同”,主要表现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地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狠抓落实,努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巩固成果:力促“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就是要加大破、立、降力度,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快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2019年,“四省一市”将大力处置“低散乱”和小作坊、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多措并举推进减税降费,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常态化长效机制,加快5G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增强活力:有效发挥微观主体能动性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就是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2019年,“四省一市”将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举措,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瞄准企业痛点堵点难点,精准有效帮扶企业;在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方面进一步努力,全力打造最佳的营商环境。

(三)提升产业链水平:形成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效应优势

聚焦提升产业链水平,就是要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2019年,“四省一市”将强化高新企业、高新技术、高能级平台支撑,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全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三次产业、线上线下、虚拟与实体的深度融合,促使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

(四)畅通循环: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就是要持续加大市场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力度,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2019年,“四省一市”将积极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参与强大国内市场建设,推动企业开拓产品境外市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集聚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强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协同性,将人力资本红利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优化融资服务,畅通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渠道,促进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上取得实质性新突破。

猜你喜欢

四省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我在大西洋四省
“三区三州”(四省藏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迪庆举办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水稻德优8号的特征特性及“四省”丰产栽培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四省试点 主攻方向已定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