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职能视角下的未来社区
——未来社区的内涵、意义及建设对策

2019-04-02卓么措

浙江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区政府建设

□卓么措

未来社区建设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孕育着无限可能。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及早行动。唯有如此,方能既抓住机遇不误时机,又能不断提高发展能级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启动实施未来社区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未来社区,正好契合了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引发了各界的热议。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每个人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不同、角度不同,都会对未来社区有不同的理解、描述和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此热点,从政者自不能置之度外,而应为我所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研究之、论证之、完善之,进而谋划、布局和行动,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此未来社区热潮发端之际,从政府视角下,解析未来社区概念,研究未来社区对发展地区经济、提升产业水平、搞好城市建设、完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和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未来社区内涵分析

建设未来社区,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对于未来社区的概念,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待一个全面完整的定义。但就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社区与当前社区对比,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的大转变。

(一)社区功能布局大转变

人们日常生活于社区中,一般来说,社区的地理界限应以人们轻松步行能够便捷到达的最大范围为限,如正常人步行十分钟路程应该还是方便的。从合理的角度看,一般社区半径大小应控制在800米以内。

传统的社区范围内,分布的建筑物主要为住宅楼,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功能单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交往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今社会,人们已经处于从“交往的需求”向“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发展的阶段。未来社区的建设,要以人的需求的满足,特别是满足人较高级的“交往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中心,实现便利化、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低碳化。这就要求未来社区要实现从以住宅楼为主体转向各种功能建筑(或设施)的集成配置,实现房屋与园区、房屋与网络、房屋与配套、房屋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与提升。

未来社区与当前社区功能的比较

(二)社区运行方式大转变

表现为人流、车流、能源流(冷热水、电、冷暖气)、废物流(垃圾、粪便等)、信息流、自然雨水流等进出和处理方式的更加便利、生态、智能、环保等变化。

(三)建筑施工方式大转变

表现为建筑施工方式(如装配式施工)、建筑材料、建筑功能、建筑安装内容与方式的现代化。

(四)规划建设方式大转变

表现为需要从城市建设全局的观点、社区整体建设的观点、信息时代发展的观点、适应社会变化新要求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建设方式、资金投入、建设管理采用新方式,住宅的交易、老住宅的拆迁改造方式、产权所有等有关问题实现创新。

未来社区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未来社区建设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当前,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主力,保证内需的持续增长意义重大。内需无非是吃、穿、住、行等方面。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群众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奔小康,巨大的人口基数、强劲的消费,推动了农业、纺织业、房地产、汽车业先后成为经济增长点。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以后,如果没有新的引擎,增长势必乏力。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大规模城市住房建设,改善了国人的住房条件,但至今很多已经老旧,配套设施也跟不上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大规模拆迁建设,难题多多、困难重重。以建设未来社区的方式,对老旧小区进行提质升级,是绕过难题的英明之举。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存量巨大,同时,新建社区按新标准逐步推开,可以说是从此开启了全社会居住条件再升级的新时代。

房产及相关支出是大宗消费,最能带动全社会的消费,在当前全社会住房需求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旧的房地产业夕阳西下,也带来了经济的疲软。未来社区建设开拓了相关产业施展的新领域,其可能涉及的范围广、带动投入的资源多,将形成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相关的更多投入、研究、制造和消费,保证了经济发展持续的后劲。

(二)未来社区建设将对以房地产业为主的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引领作用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未来社区,社区的功能和运行、社区的设施和配套、建筑施工技术和材料等,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涉及的技术有房地产管理、建筑施工、医疗保健、信息网络、物联网、智能控制、生态环保、安防管理、能源输送、再生利用和城市规划等,涉及的行业有房地产业、建筑业、信息通信业、制造业以及医疗、教育、娱乐和环保等行业。当前,这些行业或多或少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未来社区概念的提出,将对相关行业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提出新课题,带来发展的新机遇,从而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三)未来社区建设带来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新理念

城市规划方面,舒适宜居的理念、模块化配套的理念、生态环保的理念、节能共享的理念将会不断得到发展推广。

城市建设方面,不搞大拆大建、部分拆迁整体优化的理念,多主体投资、产权多样化理念等将会得到实行。

(四)未来社区建设对政府社会治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高级需求是“交往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未来社区在硬件建设方面只要搞好规划,选用合适技术和产品一般来说就能搞好和实现,最关键和最难的是如何满足人的这些高级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在社会治理和服务方面进行同步改进和创新,要培育各类社区组织、民间组织,提倡党的组织、政府机构引导和联合社区其它各类组织,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政府采取对策的探讨

未来社区建设问题的提出,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愿望,又可引领带动经济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兼有促进政府改进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之功效,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好事。作为一个有为政府,应顺势而为、及早行动。

当前,政府的要务是尽快搞好顶层设计,出台未来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基础设施、基本配备规定,以及建设办法和建设计划,引导各级政府和各方市场主体共同参与。通过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未来社区建设会真正形成热潮,从设想变为现实,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有人会说,未来社区概念还不完善不成熟,等明确了、定型了再实施是不是更稳妥。应该说,这是用停滞的观点看问题。未来社区概念是动态的,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未来社区概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顺势而为,研究和提出当前阶段下能够预见并达到的未来社区建设标准和内容。随着条件的变化和将来出现的新的可能性,可对未来社区的标准和内容定期更新,指导实施新阶段的未来社区建设。唯有如此,方能既抓住机遇不误时机,又能不断提高发展能级。

(一)实施城市规划建设新理念

一方面,城市建设要以新城区开发为主转变为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向未来社区改造两条腿走路,特别要鼓励老城区的升级改造,研究制订相应的政策、办法。

另一方面,要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重要方面来考虑,体系化谋划城市整体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倡导和坚持舒适宜居的理念、模块化配套的理念、生态环保的理念、节能共享的理念。

(二)“两条腿走路”开展城区建设

用现实标准和最高标准分别引领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建设各具特色的未来社区,建设美丽城区。

老城区改造方面:在目前情况下,老城区改造要大拆大建,政策、资金和实施都比较困难。以建设未来社区为引领,开展有重点、分阶段、分片区的旧城改造、优化和品质提升,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以现阶段已明确和能够实现的未来社区概念为基础,制订改造标准和模式,对老旧社区进行房屋改建、布局优化、设施安装、环境整治等升级改造。一般不搞大拆大建,可以采取局部拆除、部分住户搬迁,通过政府出资购买实施补偿、市场主体(如:开发商)出资补偿等适当举措鼓励部分搬迁和拆除,以降低小区容积率、建设功能性建筑和设施、开展生态建设,以达到未来社区的要求。

新城区建设方面:按目前能够提出和实现的未来社区概念最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新城区。

(三)实施多主体投入和产权创新的措施

未来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工作,不仅是政府一个主体的事务,政府一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大包大揽,要引导发挥企业和社区住户的力量,创新投资办法,实行建设和改造多主体投资、产权共享等措施,动员企业投资社区运行设施建设,促进社区住户积极投入改造提升住宅品质和生活质量。如政府制订各方参与投资改造的实施细则,明确投资、产权、使用权(租用权)等规定,通过政府加市场的办法开展未来社区建设。

未来社区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必须要有可持续的投入才能接力实施。一般应分为政府投入、市场主体投入、社区住户个人投入三部分:

政府投入主要是进行小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城市建设的政府投资,列入城市建设预算;二是作为政府公益性建设的投入,如建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三是作为政府投资资金,通过政府经营或委托经营获得运营收入或租金。

市场主体投入主要是进行小区基础运行设施的建设。比如未来小区冷热水网络、电力网络、冷热气网络、信息网络、公共卫生设施等,可采取谁投入建设,谁拥有产权或经营权、使用权的方式进行投资建设。政府只需明确投资建设使用办法,进行市场化运作。

社区住户个人投入主要是进行个人住宅内的相关设施的升级改造。政府出台办法,鼓励企业参与,政府引导加市场经济,如统一低价销售、购买补助、以旧换新奖励等办法,鼓励住户个人进行设施、用品升级。

(四)引导和联合多主体实施共建共治共享

政府社会治理和服务要适应发展需要,重点研究满足人的高级需求:“交往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改变主要由政府一家进行管理的局面,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引导和联合多主体实施共建共治共享。

坚持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立足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人防技防物防“三防齐抓”,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共建共治共享“三共并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构筑“红色物业联盟”,共建共治共享有礼小区,应该是比较好的办法。

(五)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要向符合未来社区建设的产业和项目倾斜

未来社区建设方兴未艾,相关产业将有发展机遇。要以此为契机,引导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点。支持如房地产管理、建筑施工、医疗保健、信息网络、物联网、智能控制、生态环保、安防管理、能源输送、再生利用等产业和项目发展,为地区经济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社区政府建设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