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英语学科教学中

2019-04-01于丽红

关键词:鱼骨课例卡通

于丽红

1. 课堂导入

课例一:先讲解新词fable. What fables do you like? In this class we will learn this story. 直接引出课文内容。

课例二:Lets enjoy a funny video. 结合视频进行提问 What animal can you see? What can a donkey do?

课例三:Enjoy a video about four fables. How many parts does a fable have? (fable and moral)

Whats the moral of this fable?

课例四:a video→点明类型:fable→guessing game→the man, the boy and the donkey

2. 整体感知

课例一:通过阅读全文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文章大体内容。属于无效问题。太笼统,不明确也没有指向。在这里应该问主旨的问题却问了细节。

课例二:将文章内容具化为生动的卡通形象,学生通过排序,对文章里事件发生顺序一目了然,结构条理又清晰。细节满分,运用动画一目了然。

课例三:先根据文章图片和标题进行猜测,再深入学习。教授学生阅读技巧,符合学生阅读认知规律。

课例四:直接读,并找出每段大意。

3. 文本解读

课例一:同样的三个问题,问四遍。最后得出结论They followed others suggestions.通过追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深层问题,得出结论。展示四幅图片,不能帮助学生建立篇章组织结构、意义结构。

课例二:整合问题,给学生充分阅读时间。过程清晰,结构合理,与引入部分一脉相承。通过追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深层问题,得出结论。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文本的组织结构、意义结构。构图简单、清晰、但能完整概括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课例三:整合问题,给学生充分阅读时间。反复利用资源,如表格、卡通形象,通过追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深层问题,得出结论。能够利用鱼骨结构帮助学生构建文本的组织结构。不足之处是卡通形象利用不够充分,表格与卡通形象整合会更好。

课例四:同样的三个问题,问多次。未能采取有效方式整合文章,使得文章内容合理呈现,仅是机械地讲到第几段呈现第几段。

4. 结构梳理

课例一:结合所给文章结构,复述故事情节。使用了鱼骨结构。

课例二:看图回顾文章内容。漫画有创意,逻辑清楚,贯穿课堂始终。

课例三:结合文本解读时的鱼骨结构,将文章内容整合在鱼骨结构中。优点是逻辑清楚,贯穿课堂。但鱼骨结构缺少创新、图片立足点定位在遇到的人而不是在父子如何做。

课例四:用图片在白板上梳理文章結构,未在课件上展示。

5. 补充资源

文本最后一段(P5):The moral of the fable is ____.:Try to please all, and you will please none.

课例一:课堂第44分钟开始讲大衣哥的故事。大衣哥与fable联系很小,属于无效补充资源。

课例二:课堂第40分钟开始讲文章来源《伊索寓言》相关知识。顺序正好相反(读前激活/介绍),但作为补充类资源与文章相关,有针对性、有效性。

课例三:课堂第36分钟开始学生小组合作,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围绕文章中父子立场观点不坚定,教给学生合理发表自己的观点。(阅读材料生活化、情景化,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出来走入学生的内心)

课例四:课堂第27分钟开始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读寓言的方法(story—moral—usage: Understand the story; Comprehend(领悟) the moral; Use the moral to guide(指导) daily life),阅读两篇寓言。练习本节课所学阅读技巧。保证了阅读的完整性。读前有话题启动,读中有互动活动,读后有拓展任务。

6. 反思

带着问题多读。读前有话题启动意识,读中有互动活动,读后有拓展任务。多方式进行检测,如课文复述、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基于课文的采访问答、基于课文的写作(仿写)、角色扮演、海报(标语)设计、故事续尾(文字/角色扮演)、辩论、拓展讨论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鱼骨课例卡通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蚁工
幸福晚年“拼”出来
课例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惹怒了一根“鱼骨”
鸡鸣狗盗皮皮猪卡通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趣味的卡通穿上身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