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发

2019-04-01温银玉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

温银玉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以及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对于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 自然观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218-02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改变,造福了人类,而生态问题却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出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全新的阐释。与传统自然观相比,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要求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要通过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文明,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点的核心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创造了人类,人类的生存发展都要依赖于自然界,“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对象化活动”[1],人类凭借着实践劳动能力,不仅能动地认识自然界,而且能动地改造自然界,不断地创造新的自我。同时,人类本身又具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植物一样,都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所以保护自然界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其自然属性;而人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人可以能动地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从而实现人自身的社会价值。自然界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性。

人与动物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即人类能够从事生产劳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具有相应的制约作用,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离开人的实践活动,任何社会都会因为失去生机和活力而无法维持下去”[2]。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文明时代,再到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一直都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然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索取,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了许多生态危机的出现,全球气候变暖、物种减少、森林破坏、疾病蔓延……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索取,减轻对自然界的破坏,不断提高人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才能创造出理想的未来世界。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导致大气、水、土壤的严重污染,固体废弃物的随意丢弃,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这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十九大报告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进入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为了解决生态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些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政府部门监管机制不健全

政府部门对于相关政策的实施、监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3]有些地方政府自身体制不完善,在生态建设方面,政府部门执法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的赔偿制度还不完善,违法成本过低、收益过高导致违法的驱动力强”[4],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对于部分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不作为,环保部门忽视对环境问题的监管,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超标,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于生态环境,缺乏系统化、全面化和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从而导致相关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企业技术水平落后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是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我国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机制,企业利益与保护生态环境无直接关联,导致企业没有形成环保意识。”[5]9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时期,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政府采取支持和鼓励的经济政策,进而加快了各类中小企业崛起,而这些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片面地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以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惜以损坏环境为代价,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为了改善这种经济生产方式,国家努力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型升级,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各类生产垃圾并没有减少,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并没有相对的技术水平进行处理,各类生产废弃物还是出现在了生活中。

(三)公民环保意识淡薄

近年来,环保部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保护环境的标语,但由于广大群众长期受传统生态观念的束缚,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观念较落后,过分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导致人们对自然发展规律以及人自身参加实践活动产生的生态影响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忽视了自然界的承载力,无限制地满足甚至夸大自己的物质消费能力,片面地把人自身看作自然界的主宰者,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准随地吐痰、严禁随手扔垃圾、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这些禁令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为,使用一次性产品就更是随处可见了,这种薄弱的生活环境意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实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一)加强制度保障,强化法律法规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政府部门无疑要把握这一重任的方向。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增强立法的有效性,“对生态法治的自觉依赖源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诉求,更源于现代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诉求”[6],建立相对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健全相应的环保问责体系,加强对环保部门的制度建设,使环保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生产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惩处,从根本上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7],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担,并且通过明确法律法规来确立自身的职责,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于媒体的力量,建立立体化的信息公开平台,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积极支持和鼓励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建立,通过不同形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热情,引导公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在生产方式上,从根本上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创新经济,促进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相统一与最优化,构建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体系。”[8]提倡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使污染从末端化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的有效方式”[9],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避免资源浪费,合理配置能源资源,积极解决传统产能过剩的问题,形成绿色的发展模式。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适当引用市场机制,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使企业意识到自身的环保责任。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全面推行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围绕着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核心理念,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和加强生产管理等措施,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难以协调发展的问题和矛盾。

(三)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全民参与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必须尊重自然,不违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树立人类与自然界共生共荣的生态观。“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倡导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旅游,还要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社会生活和谐。”[10]通过各类教育宣传活动,如开展讲座、设置网页,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播放绿色环保广告,等等,建立多层次的环保体系,将节约资源,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的思想深入到公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中,进一步树立公民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我们还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把环保教育深入到学校教育的课程之中,在中小学及幼儿教育中,通过教育学习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在大学教育中,将生态教育与各专业相融合,开设新学科,促进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进而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

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观,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2]汪华岳.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3,59.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王小波.党的十九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考[J].凱里学院学报,2018(1):6.

[5]落瀚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研究[J].乡村科技,2018(4):26.

[6]姚立新.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8(2):46.

[7]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杂志,2013(24):6.

[8]朱开锋.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农业纵横,2016(7):58.

[9]段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与展望[J].中州学刊,2018(9):68.

[10]黄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考[J].企业经济,2016(4):17.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