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年 中国科幻不再流浪

2019-04-01卢娜周珍

东方企业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幻片科幻电影流浪

卢娜 周珍

3月10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累计票房突破46亿元人民币,不仅超越《红海行动》跃居中国形史票房第二,还成为了看节后文化领域中最有“流量”的关键词。虽然有中国“雨果奖”第一人刘慈欣的原作加持,但由于此前《三体》影视化的夭折,即便《流浪地球》片方举办首次全国点映后收获如潮好评,也鲜有人敢放出《流浪地球》必定“大爆”的预判。如今,随着影片收获票房口碑双丰收,文化学者和中国科幻迷们终于能挺直腰杆说,“中国科幻元年真的来了!”

有关“中国科幻元年”的说法可以追溯到201 5年刘慈欣的《三体》荣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Society,简称WSFS)所颁发的奖项,有“科幻界诺奖”的称号,加之彼时《三体》电影版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之中,因而所有人都对这个“元年”之后中国科幻的腾飞抱有期待。然而这部备受瞩目的大IP却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偃旗息鼓,究竟是彻底遭遇“流產”,还是大刘收回版权另觅良人,虽然外界有着种种猜测,但至今也未流出更新的消息。

四年后的今天,同样是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却有了不同的境遇。春节前,导演郭帆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对电影)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不赔钱。”出乎他意料的是,从“被观望”到逆风翻盘,被影迷们昵称为“小破球”的这部电影,在市场上活成了一部励志片,也给中国科幻乃至中国商业影片打了一剂强心针。于是,“中国科幻元年”这一概念再度被提到了公众的面前。

对于外界的这种提法,郭帆觉得为时尚早。他在采访中表示,“可能得再过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才能准确定义。如果我们像好莱坞那样,每年都有一部又一部好的科幻电影出现,这样十年二十年地积累下去,到时候我们再回头去看是哪一年爆发的,就可以把那一年称之为元年了,现在去定义有点早。”

这番冷静谦逊的发言与郭帆这几个月来留给外界的印象别无二致。前不久,他在美国曼哈顿举办影迷见面会时就说,虽然《流浪地球》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主要是因为观众宽容,中国科幻电影和好莱坞仍有很大差距。他说,中国科幻电影在制作上与好莱坞仍有25年到30年的差距,跟顶级科幻片导演诺兰还有卡梅隆相比恐怕有100年的差距。但郭帆也说,能写出《西游记》的中国人从来不缺想象力,拍摄科幻电影缺乏的是制作电影的技术和经验。

另外,他还清醒地表示,《流浪地球》只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开始,因此电影的受众主要还是中国观众,在北美上映并不代表“走出去”。他说,现在的科幻片是和国家实力相对应的,只有国家的航天工业够强大,拍出的科幻片才能更被观众信任,等到中国的电影工业不断提升后,做出全球视角的科幻电影,那时才能称得上中国科幻片走向世界。

内容为王

科幻作品的产出者是核心资产

虽然中国科幻片还称不上“走出去”,但中国的科幻产业近几年却是实打实地发展了起来。根据相关报告显示,仅2018年上半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就已与2016年度全年的产值持平,发展速度可谓迅猛。

根据《2018科幻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2018年原创产业势头迅猛,产业结构也出现巨大变化,仅上半年产值已接近100亿元。

这其中,科幻阅读市场的2017年产值总和为9.7亿元,而2018年半年总量已接近9亿元;在传统出版物方面,2018年上半年图书整体码洋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读客、《科幻世界》等机构出版的科幻系列销售码洋已追平甚至超过了2017年全年总额,期刊码洋近1300万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16%。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2017年的科幻阅读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回落,这可能与没有新的明星作者走入大众视野有关。2015年刘慈欣长篇小说《三体》获雨果奖,2016年郝景芳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雨果奖,都被视作是中国科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受到了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带热了市场。尤其《三体》还吸引了不少大咖“粉丝”——

有了名人推荐的效应,《三体》无疑是获得了引爆阅读市场的免费优质营销资源,因而在2015、2016这两年的国内科幻阅读市场产值增长也就不难理解。不过,一个阅读市场繁荣与否,其核心还是内容的产出者,科幻也不会例外,为此我们也采访到了拥有包括刘慈欣、韩松等近200名作者储备的“未来事务管理局”。

未来事务管理局(下简称“未来局”)的品牌创始人姬少亭是一位“80后”资深科幻迷,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此外她还是果壳网以及科学松鼠会的联合创始人。2016年,姬少亭辞职创业,创办未来局,当起了“局长”。视作者资源为核心资产的他们,如今是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合伙人李兆欣曾在京东和苏宁担任高管,长期从事科幻评论研究工作。他在采访中提到,他们目前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挖掘科幻新人,给新人新作提供“被看见的机会”。

“2015年之前,国内就已经有了中国的科幻版权交易,像《流浪地球》这些都是当时中影采购的,但我们不能把它称之为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因为这样的采购是偶然的,是完全取决于原作者刘慈欣本人或者说是单个作品的名气。”

在李兆欣看来,一个产业成立的基础在于有稳固的上下游,其中得拥有各种大量不同产品和可替代的选择,稳定的读者,还有渠道。在过去,行业中唯一拥有相对稳固上下游的是《科幻世界》杂志,其他都是一些“不太明朗的东西”。因而李兆欣和姬少亭最初的想法就是发展产业的基础——作家,而且是职业作家。

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少类型文学作家都是非职业的,在写作之外有着其他的工作,那么为什么同为类型文学的科幻需要的是职业作家呢?对此,李兆欣解释说,职业作家和非职业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可能随时停止创作。“没人创作是非常可怕的,但如果行业拥有至少一百个职业作家,他们为自身的职业生涯考虑,也会持续产出,维持产业的发展。他们又会养活一大批编辑,这一大批编辑又会主动去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差异化的读者跟渠道,到了这个时候,产业才能够真正滚动起来。”

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的科幻爱好者黏性并不小。就拿未来局去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科幻大会”注(APSFCON)来说,参会人数超过2万,会员票售出超过3000多张。游客的年龄的分布主要覆盖青少年、大学生,再到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个数据远超李兆欣本来的预期。他坦言:“订票的时候没指望过能卖那么多,现场非常爆满,在大會第一天上午就关闭了购票通道。”

吾家有女初长成

潜力巨大的中国科幻影视市场

有了故事,科幻产业才得以向影视发展,那么中国的科幻影视发展如何呢?

在去年的中国科幻大会上,泛娱乐大数据平台艺恩合伙人高文韬介绍说,从2012到2017年,国内每年上映科幻电影部数平均在20部左右,2017年票房情况是80亿,片均有4亿票房,一年400多部电影,20部可能只占电影总数的5%,但票房却占到了20%,可见科幻片单片产出之高。“中国目前的票房一年600亿元人民币,跟北美是同样等级的。我们看美国的科幻电影,比如说《变形金刚》《蜘蛛侠》平均投入一两亿美元,所以市场非常重要。从头部来看,前十名的科幻电影占比,中国过去五年平均是两部左右,美国市场基本上是四到五部。所以我们跟美国科幻电影的容量还有空间,还没有到天花板。”

同时他还指出,国产科幻片在整个市场中仅仅占据了非常小的份额,精品也少。“如果将国产片和进口片对比,每年20部科幻电影中,国产和进口基本二八开,国产平均一年4部左右,进口16部左右。”

这一观点也在《2018科幻产业发展报告》中得到了印证。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科幻类影片引进电影占72%,国产电影占8%,网络大电影占4%;2017年国内院线科幻电影市场总票房为129.59亿元,其中国产科幻电影票房仅为13.17亿元;2018年上半年,国内科幻电影整体票房为95.06亿元,其中国产影片仅为8.9亿元。这和中国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体量是不相称的。

科幻剧集方面,2016年,仅美国HBO电视网一家依靠《西部世界》《明日传奇》等就收获了5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1.1亿元。美国科幻剧集市场总值估计应在20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 328亿元。此外,相对于国内近乎空白的科幻游戏产业,2016年科幻类电子游戏的全球销量超过4.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48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国观众对于广义上的科幻影片的喜好也是集中于“超级英雄”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有着酷炫打斗和恢宏场面的类型。据猫眼电影的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度进入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十的国外科幻电影有《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和《金刚:骷髅岛》,2018年度进入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十的国外科幻电影则包括《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毒液:致命守护者》《海王》《侏罗纪世界2》。然而,2017年底在全球狂揽10亿美元票房的《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却在中国遇冷,仅收获2.67亿元人民币票房。

其实,这已经不是《星球大战》系列第一次遭遇中国票房的滑铁卢。虽然这一系列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开创了太空歌剧的先河,但偏偏无法收服中国观众的心。最“凄惨”的《游侠索罗》仅有可怜的1.06亿元票房,即便是近年表现最好的《原力觉醒》也只收获8.10亿元票房,离北美近10亿美元的票房表现尚有不小距离。

或许是出于这些综合因素的预判,《流浪地球》即便有着良好的点映口碑,也并没有被院线提前看好。春节档第一天,同期上映的《飞驰人生》和《新喜剧之王》因为片长短的原因(分别为98分钟、91分钟),在预排片上有很好的先天优势。《飞驰人生》就是靠着这个优势转化成的排片量在预售票房上领先。而头号种子《疯狂的外星人》(首日排片约占20.9%)有着宁浩、黄渤、王宝强的号召力,紧咬《飞驰人生》,场均人次上的领先似乎更加被人看好。反观《流浪地球》,片长125分钟,加之“硬核”的题材,因而首日仅获得了11%左右的排片,但随着口碑迅速发酵,上映第三天排片就上升到了首位,约占24%。

许多观众对片中“带着地球一起走”的独特设定表达了认同,北美影评人也发表映后评论说“面对末日,美国人用飞船寻找新世界;而中国人要推动地球,拯救整个旧世界”。可以说,影片表达的是东方不同于西方海洋文明的特质。导演郭帆此前在采访中就曾表示,“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看上去是奇思妙想,其实背后有很深刻的文化背景,就是中国人对土地的深厚情感。许多西方同类型的片子里,当地球面对全球性的危机时,通常的思维是放弃地球离开……而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和西方是不一样的。”

“如果科幻的黄金时代再次到来,很有可能会发生在中国。”未来事务管理局的每一个人都如此坚信,那么当电影《流浪地球》给予中国观众“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时,我们也不妨对郭帆导演力荐、将于今年暑期上映的另一部国产科幻电影《上海堡垒》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科幻片科幻电影流浪
想拍科幻片?你加科学家微信了吗
意聊
科幻电影五问
视觉
《月球》与《源代码》浅析
流浪猫鲍勃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给远方
流浪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