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环境下我国高等院校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2019-03-31井新新

设计 2019年23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信息环境设计

井新新

关键词:信息环境 设计 设计教育

引言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融合,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人类技术与文化相融合的设计学科也经受这场剧烈变革的冲击和挑战,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1978.2019年,改革开放走过四十一个年头,这四十一年间,设计成为改变人们生活的最关键词语,设计行业从业队伍从1985年的上千家企業36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万四千多家、近百万人,到2018年的两万五千余家企业公司400多万人。丰富多彩的设计物态构成了我国文化自信的标志,塑造了我们新的文化家园。

我国的教育事业,从新中国成立之时到现在,经过七十年的发展,无论在学科建设、教育体系,教学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改革开放以后,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不断充实完善,规模上空前发展;据统计,包括我国各类高等院校设置的艺术设计学院(系)数量已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足十所,发展到现在千余所,在校生人数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高等院校设计教育已成为参与建设和构成整个公共社会形态的创造性工作,特别是随着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许多设计最终实际要求已远远超出了设计教育的专业知识范畴和能力范围,这就使我国高等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现实和挑战。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寻信息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环境下学科发展的要求。

一、设计学科专业的由来

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工艺美术界的前辈们就引进和介绍了西方的艺术性设计经验、理论,从那时至20世纪80年代整整60年间,在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上,我国的研究仅仅限于工艺美术领域;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与国内外交流的扩大,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西学东渐的热潮中,经中国香港传入中国内地由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演变而来的“三大构成”,以及留学归国人员带回的一系列西方现代设计思想,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设计界关于“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观念大讨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工业制造、建筑、印刷、服务等行业的催动下,从平面设计的兴起开始,现代设计理念开始迅速渗透至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关乎经济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需求的各个门类,中国现代设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上升期,设计教育同时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系统的艺术设计学科建立的时间很短,1988年艺术设计学科才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放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并将艺术设计学科正式定名,20世纪90年代,艺术院校原有的工艺美术专业纷纷更名为艺术设计专业,一些工科院校也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我国现代设计教育与现代设计艺术几乎同步出现,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教学方向也趋于明确。在2011年,艺术学成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即艺术学门类,告别文学门类,其下设专业类5个,分别是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设计学(1305),至此,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可授予艺术学、工学学位。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其目录的学科门类与2011年基本一致,设计学下设二级学科有艺术设计学(130501)、视觉传达设计(130502)、环境设计(130503)、产品设计(130504)、服装与服饰设计(130505)、公共艺术(130506)、工艺美术(130507)、数字媒体艺术(130508)、艺术与科技(130509T特设专业),设计学因其跨学科交叉特点,除了上述专业类别外,每个学校也会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开展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如:中国地质大学开设的产品设计专业的方向就是珠宝首饰设计方向。

当下的十年,设计的影响已辐射到我国经济、科技、生态、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中国设计思维的突破、设计外延的拓展、设计行业的崛起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设计与科技的融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创新重要驱动力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设计教育也要依据国情及市场需求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一种为适应变化的市场、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作为一个学科,设计教育除了多元化、弹性化的特点以外,也具有比较统一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西方还是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尚在探索、完善之中,完全稳定的设计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说还未形成。

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进入信息化社会,设计对象的重点发生了偏移,智能化与数字化操作成为当下主流语境,我国正在逐步走向全面信息化,因此当代设计必须更加准确的表达内涵与本质。我国设计经过快速学习吸收,不断升级蜕变自信前行,我国高等院校的设计教育,经过积累与发展,正在从“精英教育”过渡向“大众教育”,从国家发展角度来讲,扩招是实际需要,也是广大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设计学科专业设置普及率较高,但因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有所不同,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平衡,所以各地的设计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为我国国内经济最发达地区,湖北为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教育大省,设计学科因其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性特征,再加上设计专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潜在的相辅相成关系,这些都为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简而言之,我国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设置与区域经济及教育发达程度呈正比,教学认可率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趋势。设计作为经济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机构或团体发展自我的强有力有段。已故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设计对于英国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首相的工作更为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面引入现代设计,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70年代的腾飞,日本成为可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经济大国。由此可见,设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文化提升、形象树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环境下,我国要实现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加重视设计的发展,设计人才的培养更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至此,探讨我国高等院校的设计教育现状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大多数高等院校设计教育中,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质量的专业课程建设、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以及优良的设计文化氛围都对设计教育起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一)信息环境下,设计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及教育发达程度成正比

2017年11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批准,武汉市正式入选2017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在此之前,我国深圳(2008年)、上海(2010年)、北京(2012年)先后获批,这意味着这些城市地区的设计能力及设计教育能力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意味着全球国际化的认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經济发展排名依次分列中国前四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发展的最高水平,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共76所(因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故此数据为2017年),其中北京25所,占比32.9%,上海8所,占比10.5%,湖北省7所,且都集中在省会武汉市,占比9.21%,江苏省7所(南京5所、无锡1所、徐州1所),占比9.21%,北京、上海、武汉为我国优质高校集群最集中的地区城市;高校集群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普通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北京共计97所,上海共计65所,武汉(不含7所军事院校)共计82所,高校集群的数量基数越大,其招生规模越大,而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最为密切,有数据表明,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与毕业人数之和每增加1万人时,可以使GDP增加80.58亿元,这充分说明了高校集群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知识资源的共享和流动,促进新知识的创造,而且能够产生广泛的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我国设计教育总体明确多层次培养目标,各高校专业建设思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我国大多数高校对于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人讲解、众人聆听”的传统授课模式,这种教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设计人才培养中,如若过分依赖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必将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有所偏失,从而阻碍了设计专业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部分高校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设计教育中,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工作室进行一定的设计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也会定期邀请国内外优秀设计师与设计教育家进行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这种学术交流、设计思维交流的方式虽然不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但这种交流方式,无论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亦或是学生学科知识面的扩展以及设计思维的培养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教育部也根据需求实际,适当给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许多高校根据专业发展现实,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调整与改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则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建立课程环,不同的课程组构成独立的课程环,不同课程环解决不同层面的设计问题,课程环与课程环之间各自独立,第一个课程环是第二个课程环的基础,第二个课程环又是第一个课程环的提高,依此类推,形成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把本科四年的总课程概括成七个相对完整且独立的学习阶段;有些高校加强了专业基础教学,增加学科专业课数量的同时增加了一些类似于市场学、营销学等与设计学相关的课程,采用增加课程内容的措施进行改革,希望借此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综合性人才,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学生向着综合化不断发展,使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课程门类,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一定基础;还有一些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加大实践课程所占比重,压缩理论课程与基础课程学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总之,目前各高校在设计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方面的发展思想虽大致同宗,然各有其异,各高校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办学能力及办学定位的发展思路,培养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目前在高校改革的浪潮中,设计学科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及探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依然受到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强烈关注。

(三)信息环境下,设计专业教师聘用机制主要参照其学历与职称作为其聘用依据。

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则可以为设计想象插上无限翅膀。信息资讯的开放性与便捷性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极大便利,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创造者,体现着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标准与追求,延续着人类文明,设计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化,进而改变设计文化形态,并且引起设计理念的变革与设计教育的重构,但设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会改变,即为人类、为社会提供符合需求的创造性人才,在崇尚知识的信息环境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使命。

教育者作为高校设计教育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设计教育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大学教师的聘用方案作为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确保教育质量的有力手段。我国大学教师的聘用机制,括人才招聘、人才录用、教师职称评审等方面,都在随着社会与国家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这些方案的实施与提议,使大学教师聘用更加合理规范,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提升了教师的质量,也推动了高校体制改革的发展。目前,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设计学科的教师聘任机制上主要参照其学历与职称作为其聘用依据,研究型大学更加看重教师的学术成果及专业成就,教学业绩居其次;而普通本科高校通常视教学比科研重要;两者并无高低之分,侧重点各不相同,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各不相同。

小结

设计学作为高等教育学科门类中一门相对较年轻的学科类别,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学科专业,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在信息环境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的需求,对行业细化分工的特殊人才的需求将愈发迫切与强烈。如何跟紧时代发展,密切开展区域经济策略合作,明确各高校自身定位与发展思路,提升专业或行业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各高校设计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信息环境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信息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路径与信息安全探索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