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芥川龙之介《杜子春》结构主义分析

2019-03-30何逸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结构主义符号学

内容摘要: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杜子春》改编自中国唐代小说《杜子春传》,刊登在日本童话杂志《红鸟》(1920年7月号)上。因其故事离奇,寓意深刻,主张孝道,在日本曾被收入教科书,成为人人称道的名篇。本文依照结构主义理论,尝试解构(déconstruction)“仙人-人类”的二元对立(Binary Opposition),分析得出人物本质心理属性及仙人之间属于非位(etic)差异关系。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杜子春 结构主义 符号学

一.前言

仙人在古代中国一直是无所不能的象征,他们能飞天遁地,长生不老,而人类则有生老病死,能力有限。“仙人-人类”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属于对立关系,分类标准基于“是否长生、是否具有非凡能力”等因素,我们将其视为二元对立。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杜子春》通过改编故事内容,在仙人与人类之间的界限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微妙差别。据作者自己介绍,小说有三分之二以上属于创作。围绕着杜子春的仙人修行,仙人铁冠子设置了以“孝”为核心的试炼,对人性中的本质心理属性进行考验,试图唤醒杜子春内心深处的善念。在仙人角色的塑造中,作者进行了较大幅度改写,以左慈为原型塑造独眼老人形象,用词粗犷,趾高气昂。小说在无形中似乎打破了“仙人-人类”的二元对立,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融合。

二.杜子春形象的渐进性

唐朝京城洛阳西门下,有个叫杜子春的年轻人心不在焉地仰望着天空。他本是富家弟子,现在因荡尽家财,沦落成过一天算一天的落魄汉。穷到无法糊口的他思索着是否跳进河里一了百了时,仙人铁冠子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曙光。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开头,通过生死、穷富的对立,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因穷奢极欲后落魄无助、受人同情又遭人唾弃的人类形象。在这样的时候登场的铁冠子尽管救了杜子春,但在两次三番使他成为富豪的过程中,秘密地下了一个考验。这一点从铁冠子对于杜子春的判断“明事理的人”中就可以看出,他希望能从根源上救杜子春,而根源所在就是人性。从杜子春三次接受仙人恩赐的位置来看,是以影子的“头-胸-腹”的顺序,自上而下延伸,不难想象若是有第四次,就是“脚”。拥有主观思考事物能力的头、生命必不可少的心脏储存地-胸、人的原始欲望-食欲的载体-腹、可以改变方向及行动(抽象意义上的做决策)的脚,由这四方面组成的人像,是“像个真正人一样,过着正直的生活”的一个侧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作是铁冠子对杜子春的忍耐程度。如果杜子春因为贪婪接受了影子“脚”位置的钱,庞大的丑恶面孔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像,不难想象他彻底辜负铁冠子对他的期望,将使得铁冠子放弃他。

直至杜子春接受成仙试炼之前,他的生活一直是“大富豪-身无分文-大富豪”的轮回。通过仙人之力成为媲美玄宗皇帝的大富豪,又因奢侈浪费导致身无分文。在其身无分文时,旧时的酒肉朋友对其冷眼相待,闭门不见。看惯了世事无情、体验过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建立的人际关系后,杜子春为了逃避这样的轮回,选择成为铁冠子的弟子,修习不可思议的仙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杜子春想要修习仙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永远成为世界第一的富豪。受利己主义蒙蔽双眼的杜子春在接受了两次仙人恩惠之后,妄想通过学习仙术,从而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继续过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的豪奢生活。可以说基于这种目的的杜子春,除了贪恋金钱,还有对世人敬爱的一丝留恋。对于这种留恋的执着,无非是追求“眼耳鼻舌身意”。本质上追求世人尊敬并不是坏事,只是杜子春的方法过于利己,令人不敢苟同。

在成仙试炼后期,堕入畜生道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幸福,劝嘱杜子春坚定信念的话语,激发了杜子春内心深处的善念,流泪喊了一声娘。可以说这是杜子春内心孝心的一种觉醒,也可以说是其良心的唤起。杜子春的形象存在一种渐进性,即从“自私自利、奢侈浪费、贪得无厌”过渡到“像个真正的人一样、正直、孝顺”。

三.非典型性仙人形象

铁冠子是小说中唯一一位仙人,给杜子春定下无言戒,以虎、蛇等意象考验定力和胆魄,又以父母在地狱受鞭打来考验其孝心。最终在杜子春孝心大发考验失败时,说道:“如果你还保持沉默的话,我当时就会把你杀掉的。”客观地说,这使杜子春陷入了“说与不说”的窘境。我国道教的仙人与“孝道”本身并不冲突,唐朝戴孚《广异记》有这样记载:“太原王方平,性至孝。其父有疾危笃,方平侍奉药饵,不解带者逾月。其后侍疾疲极,偶于父床边坐睡,梦二鬼相语,欲入其父腹中。一鬼曰:‘若何为入?一鬼曰:‘待食浆水粥,可随粥而入。既约,方平惊觉,作穿碗,以指承之,置小瓶于其下。候父啜,乃去承指。粥入瓶中,以物盖上,于釜中煮之百沸—视,乃满瓶是肉。父因疾愈,议者以为纯孝所致也。”王方平极其重孝,据《神仙传·王方平》记载,王方平于丰都县平顶山成仙。重孝之人成仙可以看出杜子春并不应该在“孝”这一关被淘汰。然而铁冠子剥离仙和孝,设置了想要成仙就要抛弃孝道这么一个无理的规则,意图让杜子春放弃。同时设置抛弃孝道就要殒命的规则,成为了一个死循环。且不去谈论成仙是否需要孝心,铁冠子设置这么一个规则,其用意在于并不想将杜子春培养成仙人,而是为了唤醒其孝心。那么,为何要唤醒一个利己主义者的孝心呢?小说第六节铁冠子曾说道:“你大概也已经不想再当什么神仙了吧。至于大富翁,你也应该早就厌腻了。”杜子春也没有反驳,爽朗地答道:“不管干什么,我都打算像个真正的人一样,过着正直的生活。”可以看出,铁冠子料定杜子春能够在这个以成仙为诱惑的试炼中,唤醒对父母的怜悯心和亲情,在受到孝义的冲击后觉醒人性,从而看轻个人利益。这样的做法无形中模糊了“仙人-人类”之间的界限,甚至无言戒的试炼实质是一种欺诈。这种欺诈的外在表象是仙人与孝的对立性。作者塑造的“铁冠子”这一个仙人形象,虽然其欺诈目的是善意的,但与大家意识中德高望重的仙人形象有所偏差,具有非典型性特性。

四.“本质心理属性-仙人”的非位差异

从人物本质心理属性上来区分,小说中的人类形象及非典型性仙人形象有什么联系?小说中的人类形象可分善恶,善可分孝、有毅力、有信念等,恶可分为不孝、自私自利、贪婪、奢侈、薄情等。仙人形象则表现为乐善好施,措辞粗鲁,欺诈。

可以看出,小说中的人性有好有坏,善恶在人性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渐进性,杜子春的觉醒属于从性恶之人向性善之人的一种飞跃。同时,仙人形象在小说中虽帮助了主人公脱离苦境,但仍表现出了丑恶的一面,原文中铁冠子用语粗鲁,游戏人间,在杜子春成仙试炼中通过“欺诈”实现目的。在“仙人-人类”这一组二元对立中,仙人通过指引人类,使得人类性格的飞跃,不应视作人类向仙人的蜕变。非典型性仙人形象的建立,模糊了“仙人-人类”之间的界限,善意的欺诈行为致使仙人形象在仙人本质心理属性方面有所坍塌,其外在表现为与理想仙人形象之间的差异。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仙人是仙人本质属性的外在符号,而其本质心理属性属于仙人形象定位的可变项,即不影响到仙人形象构造的因素。在这样符号体系中,需要保证其符号内容的连续性,并确保其可能存在一般性。“仙人”的符号内容表现为意思的连贯性,其编码(code)包括“长生、具有非凡能力、德高望重”等特点。非典型性仙人形象的确立,在既成的符号体系中由典型性仙人形象派生而来,成为独立的“指代物”,与仙人形象属于“整体-部分”的关系,具有一般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典型性仙人形象的建立属于作者的误用,这种误用体现在突破常理的本质心理属性,但是仙人本身属于不存在的概念,其概念意义的解释存在包容性,这种形象的确定与典型仙人形象求同存异,在受到其压制的同时,体现出重要的、独特的效用。由此看出小说中人物本质心理属性非仙人形象的本质决定因素,与仙人属于非位(etic)差异。

参考文献

1.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集[M].筑摩書房,1963-9

2.越智良二.芥川竜之介《杜子春》追考[J].愛媛大學教育学部紀要第2部人文·社会科学,1991-09

3.小林幸夫.芥川龍之介《杜子春》論[J].ソフィア:西洋文化ならびに東西文化交流の研究,1998

4.平野晶子.杜子春の選択“人間らしい、正直な暮し”とは何か[J].学苑2016·9

5.池上嘉彦.記号論への招待[M].岩波書店,1984-3

6.石原千秋.読者はどこにいるのか[M].河出書房新社.2009-10-30

(作者介绍:何逸超,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芥川龙之介结构主义符号学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视野下的电影“赋比兴”问题综议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芥川龙之介前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浅析芥川龙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的圣母意象
《今昔物语集》与芥川龙之介的前期创作